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41.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在以往实验中也对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行了确认.目的:验证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10周龄雄性DBA-1(H-2K~q)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初次免疫后细胞移植组、加强免疫后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3组小鼠均通过尾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进行初次免疫,21 d后同法进行加强免疫,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DBA-1(H-2K~q)小鼠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初次免疫后细胞移植组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立即经尾静脉输注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10~6个/只,加强免疫后细胞移植组小鼠在加强免疫时同法输注等量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小鼠于初次免疫后0或21 d尾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初次免疫后和加强免疫后各组小鼠的爪垫增厚情况、临床评分,检测小鼠关节病理学变化及血清因子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初次免疫后细胞移植组爪垫增厚程度及平均临床疾病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均可见明显的滑膜组织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各血清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基本相似;而加强免疫后细胞移植组爪垫明显增厚(P < 0.01),平均临床疾病得分高达3.35分,滑膜损伤严重,毛细血管增生,在初次免疫后28 d白细胞介素6血清浓度急剧上升(P < 0.1),初次免疫后35 d白细胞介素6血清浓度又明显下降(P < 0.1).提示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中,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不但未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在加强免疫后细胞移植组观察到显著地关节炎症状恶化现象,其可能通过上调白细胞介素6血清浓度加重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验证在体外将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stem cells,hAD-MSC)定向分化为内耳毛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用特定的培养体系配合多种细胞因子定向诱导hAD-MSC向神经干/祖细胞样细胞分化,而后进一步将诱导后细胞与发育期鸡胚听泡细胞在体外进行共培养,以促使其向内耳毛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分化不同阶段的细胞特异性指标进行鉴定.结果 hAD-MSC诱导后呈现神经干/祖细胞样的形态并表达其特异性标志,与发育期鸡胚听泡细胞共培养后表达内耳毛细胞特异性标志.结论 hAD-MSC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具有内耳毛细胞特异性标志的毛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43.
<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成体间质组织中的一类多能干细胞群体,最早是从骨髓组织中分离得到的,随后的研究发现从其他多种组织中也能分离得到,例如脂肪组织、脐带、胎盘等。它具有两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即多能性和免疫调节能力。多年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可以大量扩增,并保持它向多种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的潜能,例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肠道上皮细胞、以及神经组织细胞。对间充质  相似文献   
44.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谱系细胞分化能力,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中有极大研究意义。以胚胎干细胞为模型,近年来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已成为研究热点。染色质结构的表观遗传调控,比如DNA甲基化、翻译后组蛋白修饰,对于胚胎发育时基因的激活和抑制非常关键。本文综述了干细胞多潜能性维持和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及其一些表观遗传修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5.
本文围绕生命科学热点领域干细胞理论研究,以亚全能干细胞视角阐述了对远古医学之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的认知,探索中西医学合璧、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开辟疾病现代医疗的新思路。①干细胞与中医万物本原的精气在体内分布及功能上相似;②干细胞分化和自我更新是相辅相成的,处于中医学中的阴阳相济状态;③在体内亚全能干细胞参与五脏六腑组织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类似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互根互生功能;④经络行走于结缔组织间,富集微小血管、淋巴组织网束,穴位在经络上汇集成神经组织区带,与体内功能细胞和组织液共同构建成生物信息网络通路,而亚全能干细胞是经络穴位上重要的效应细胞,循经感传实现机体内物质、能量和生命信息的转换和传递,定向迁移输入健康的干细胞母子以修复和更新病变组织;⑤亚全能干细胞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发挥重要的免疫调控的调节作用,在病理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调节平衡并促进损伤组织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46.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在以往实验中也对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行了确认。 目的:验证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健康10周龄雄性DBA-1(H-2Kq)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初次免疫后细胞移植组、加强免疫后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3组小鼠均通过尾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进行初次免疫,21 d后同法进行加强免疫,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DBA-1(H-2Kq)小鼠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初次免疫后细胞移植组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立即经尾静脉输注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106个/只,加强免疫后细胞移植组小鼠在加强免疫时同法输注等量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小鼠于初次免疫后0或21 d尾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初次免疫后和加强免疫后各组小鼠的爪垫增厚情况、临床评分,检测小鼠关节病理学变化及血清因子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初次免疫后细胞移植组爪垫增厚程度及平均临床疾病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均可见明显的滑膜组织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各血清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基本相似;而加强免疫后细胞移植组爪垫明显增厚(P < 0.01),平均临床疾病得分高达3.35分,滑膜损伤严重,毛细血管增生,在初次免疫后28 d白细胞介素6血清浓度急剧上升(P < 0.1),初次免疫后35 d白细胞介素6血清浓度又明显下降(P < 0.1)。提示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中,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不但未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在加强免疫后细胞移植组观察到显著地关节炎症状恶化现象,其可能通过上调白细胞介素6血清浓度加重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47.
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骨髓移植及器官移植等密切相关。对免疫耐受机制及人工诱导免疫耐受方法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不断有报道。本文就近年来在人工诱导免疫耐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上调CD8+CD28-T细胞抑制T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旨在探讨CD8^ CD28^-T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MSC)抑制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应用尼龙毛柱分离T淋巴细胞。再经CD8磁珠分选出CD8^ T淋巴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与或未与MSC共培养3天的CD8^ T细胞,应用MTT法测定T细胞的增殖;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与或未与MSC共培养8天的CD8^ 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用PHA刺激与或未与MSC共培养3天的CD8^ 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MSC抑制PHA刺激引起的CD8^ T细胞的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未经MSC处理的CD8^ T细胞相比,MSC显著上调共培养8天的CD8^ T细胞中的CD8^ CD28^-亚群。及经PHA作用72小时后的CD8^ T细胞中的CD8^ CD28^-亚群。结论:MSC通过上调CD8^ CD28^-T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检测KLF17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KLF1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KLF17表达对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的影响.比较原代培养的Hep11和Hep1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差异,以及KLF表达的差异.干扰KLF17表达后Transwell法检测Hep11迁移和侵袭的能力.结果 36名有随访结果并可评估的患者中,KLF17 0 ~2分19人,3~5分的17人.KLF17 3~5分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0~2分的患者长,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9.3±4.2)个月和(23.4±4.9)个月(P<0.05).KLF17 3~5分的患者总生存为(46.9±3.2)个月,KLF17 0 ~2分的患者为(35.2±4.2)个月(P<0.05).在原代培养肝癌细胞中,来自原发灶的Hep11比来自转移复发灶的Hep12的KLF17表达高,Hep11的KLF17干扰后,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结论 KLF17表达可能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0.
e IF2是一种通用的真核翻译因子 ,它的α亚基在 e IF2激酶作用下发生磷酸化修饰后 ,会引起翻译受阻 ,从而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近年来 ,在酵母和哺乳动物中观察到 e IF2α磷酸化后 ,还能特异性激活某种蛋白质的合成 ,如酵母的 GCN4蛋白 ,哺乳动物的 ATF4蛋白。 e IF2α磷酸化修饰后具备的特异性蛋白质合成激活作用的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备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