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5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61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2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19篇
内科学   145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70篇
特种医学   2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2721篇
预防医学   475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355篇
  16篇
中国医学   136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736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肾脑相济"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行为学和大脑皮质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究"肾脑相济"电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月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将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西药组给予盐酸多?哌齐灌胃,电针组电针百会、肾俞和三阴交。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行为学,应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测定大脑皮质区IL-1b、TNF-α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IL-1b、TNF-α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电针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IL-1b、TNF-α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电针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IL-1b、TNF-α的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脑相济"电针疗法可以改善SAMP8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大脑皮质区IL-1b、TNF-α的含量,从而对阿尔茨海默病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海马组织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COMT)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只健康雄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Model),每组20只,检测动物回避电击逃避行为潜伏期及错误反映次数,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等行为学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脑脊液和海马组织中COMT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相较于假手术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显著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 0. 01);(2)相较于假手术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脑脊液和海马组织中COMT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 0. 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可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严重损伤,并上调其脑脊液和海马组织中COM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证实脑脊液和海马组织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板桥党参(BCP)对冈田酸(OA)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DMSO组﹑OA组﹑BCP低、中、高治疗组,每组分1周和2周组灌胃。水迷宫训练5 d,训练结束24 h后造模,DMSO组大鼠双侧脑海马各注射10%DMSO 1.5μL,OA组和BCP治疗组同位置注射OA(0.392 mmol·L~(-1))1.5μL。造模后,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PP2A活性、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突触蛋白表达情况;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尼氏小体变化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发现,BCP能改善AD大鼠空间记忆障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P能提高PP2A活性,增加突触蛋白表达量,同时减少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尼氏染色提示,BCP治疗组尼氏小体数量增加。结论 BCP能上调PP2A活性,降低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同时提高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修复受损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亲和力IgG受体Fc-gammaⅠ型(FcγRⅠ)在阿尔茨海默病(AD)脑皮层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正常人脑组织样本和神经病理诊断为AD患者脑组织样本,6月龄野生型小鼠和APP/PS1小鼠。免疫荧光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脑皮层FcγRⅠ的细胞定位和表达。结果 人和小鼠脑皮层的神经元均普遍表达FcγRⅠ。与健康人脑相比,AD患者脑皮层的FcγRⅠ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野生型小鼠脑相比,AD模型小鼠脑皮层的FcγRⅠ表达也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 IgG高亲和力受体FcγRⅠ在AD患者脑和AD模型小鼠脑皮层的表达显著下降,可能与AD的神经病理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给予多奈哌齐,B组给予多奈哌齐+丙戊酸镁,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和精神行为状态(神经精神量表)。结果:治疗1、2、3个月后,B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神经精神量表评分均低于A组(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2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状态明显改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重感官刺激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水平及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9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多重感官刺激疗法干预,比较两组认知水平、精神行为症状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精神行为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多重感官刺激疗法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2.1×10-5 g·kg-1),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运用Aβ1-42海马注射复制AD大鼠模型,术后连续灌胃治疗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海马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海马α7nAChR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坏死、海马区锥体细胞或颗粒细胞坏死、排列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明显,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逃逸平台次数降低、有效区域停留时间、有效区域游泳路径均减少(P<0.05,P<0.01),血清中ACh,ChAT浓度降低(P<0.01),海马中ACh,AchE,ChAT含量,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变短(P<0.05),逃逸平台次数、有效区域游泳路径、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E,ChAT,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海马α7nAChR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1);高剂量组有效区域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延长(P<0.01);逃逸平台次数增加,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AchE,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改善Aβ1-42诱导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Aβ1-42所导致的胆碱能系统损伤,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所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是AD的典型病理特征,直接参与AD的发生发展。因此,AD的治疗可从调节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入手。中医学认为“痰浊”是导致AD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正气亏虚,痰浊蒙窍”是AD的核心病机。“痰浊”与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密切相关,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可归属“痰浊”的范畴。化痰开窍与减少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在AD的治疗中有不谋而合之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细胞内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参与AD进程中磷酸化Tau蛋白的降解。UPS功能受损是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和AD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中医“痰”的视角认识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探讨中医“痰浊”与现代医学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的相关性,并从UPS视角提出益气化痰开窍法治疗AD的作用机制假说,推测UPS可能是远志散益气化痰开窍干预AD的主要途径,精确调控UPS可能是未来研究防治AD的新视角,为科学阐释通过调控UPS蛋白降解途径治疗AD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正>2018年1月,FDA推荐今后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应用由(美国)国家老年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Association,AA)提出的AD的ATN研究作为诊断标准(简称为ATN标准),这是对近20年来,AD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指导AD临床早期干预标准化的重要突破[1-2]。ATN标准中的生物标志物包括:Aβ(A);病理性Tau,包括总Tau和磷酸化Tau(T)和神经变性(N)。ATN标准是长期以来经过多项临床病理对照研究综合验证了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