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3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61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2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19篇
内科学   145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70篇
特种医学   2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2719篇
预防医学   475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355篇
  16篇
中国医学   136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736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D1(PKD1)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调节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0、10、20、30、40、50μmol·L~(-1)的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TT检测细胞活力,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KD1蛋白水平变化。在AD细胞模型中分别过表达和干扰PKD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 L))、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 1/2)、磷酸化JAK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的蛋白水平变化。过表达PKD1同时添加10μmol·L~(-1) FLLL32(JAK2/STAT3通路抑制剂)处理AD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ROS,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cl-x L、P-JNK和P-ERK 1/2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30μmol·L~(-1) 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分别约为70%和20%(P0.05),为构建AD模型的最适浓度。过表达PKD1抑制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ROS升高、Bcl-2和Bcl-x L蛋白表达下调、P-JNK和P-ERK1/2蛋白表达上调;干扰PKD1,加剧Aβ25-35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过表达PKD1,P-JAK2、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上调;干扰PKD1,p-JAK2、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下调。FLLL32处理抑制PKD1对AD细胞模型的作用。结论 Aβ诱导SH-SY5Y神经细胞中P-JAK2、P-STAT3表达下调和P-JNK和P-ERK 1/2表达上调。过表达PKD1可通过上调p-JAK2、p-STAT3的表达抑制P-JNK和P-ERK 1/2表达,缓解Aβ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3.
本刊2018年51卷4期杨剑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与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的鉴别诊断模型研究”、4期王莹等“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及其同胞的脑静息态局部一致性分析”和1期王勋等“2016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现状分析”3篇论文被评为“2019年度百篇中华医学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9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 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盐酸多奈哌齐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灯盏生脉胶囊0.36 g/次,3次/d;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6月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AS-ADL)、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6月后治疗组MMSE评分为(21.85±2.58)分,对照组为(20.48±2.23)分(P<0.05); 治疗3、6月后治疗组ADAS-cog评分为(45.48±5.94)、(41.57±5.10)分,对照组为(48.69±6.23)、(414.24±5.53)分(P<0.05); 治疗3、6月后治疗组ADAS-ADL评分为(43.91±4.25)、(47.57±3.86),对照组为(41.77±4.44)分、(44.46±5.18)分(P<0.05); 治疗3、6月后治疗组NO水平为(41.95±7.62)、(37.89±5.93)μmol/L,对照组为(45.28±6.68)、(41.55±7.92)μmol/L(P<0.05); 治疗3、6月后治疗组ET水平为(140.48±22.94)、(132.04±10.08)ng/L,对照组为(152.08±17.39)、(143.91±17.60)ng/L(P<0.05); 2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失眠、头痛、乏力、头晕、腹泻、皮疹,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41%和14.28%(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毒性物质NO、ET的生成,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5.
《中国医药科学》2016,(7):34-37
目的探讨BMSCs移植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每组10只。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3-35建立AD大鼠模型后,治疗组进行BMSCs的移植治疗。治疗对照组用氢溴酸加兰他敏进行灌胃治疗。结果行为学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及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形态学实验HE染色显示模型组颗粒细胞及锥体细胞有破坏现象,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明显恢复。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可见海马区阳性蛋白表达较多而模型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 BMSCs移植治疗A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了学习记忆相关酶及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方法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智能缺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药物治疗以外的饮食护理措施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如不同类型症状、饮食营养、饮食安全等。结果一方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饮食方面的症状可以分为多食、少食或者拒食等,所以要进行针对性护理,另一方面,在保证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饮食营养的全面性。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时,应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国家1类新药“九期一”上市。这是中国科学家团队坚持研发22年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终结了该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历史,为广大饱受阿尔茨海默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了“福音”。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症”,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是一种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及精神异常等症状。  相似文献   
48.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早期具有可逆性。近年来弥散张量成像(DTI)以其定量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表明,MCI患者海马、穹隆、扣带回和胼胝体的DTI指标变化明显,可用于MCI的早期识别和病情评估及预测,且多个指标联用可能增加其准确性。MCI患者DTI表现与认知功能的下降程度具有相关性,尤其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较为确定。MCI亚型中,遗忘型MCI (aMCI)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更高,其部分各向异性(FA)值越低、平均弥散度(ADC)值越高预示着转化为AD的可能性越大;DTI技术对AD与MCI患者脑白质的差异较为灵敏,AD的脑白质病变范围更广、程度更重。但目前关于DTI在MCI中的应用尚存在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其中BPSD组40例,非BPSD组37例)进行血浆Hcy、叶酸及Vit B12测定,以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老年人3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Hcy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99.64,q=19.9、11.4,P<0.01),且BPSD组高于非BPSD组,差异有显著性(q=8.1,P<0.01)。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叶酸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35.17,q=-6.5、-7.8,P<0.05),而BPSD组与非BPS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1.4,P>0.05)。BPSD组及非BPSD组血浆Vit B1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350.99,q=-26.0、-17.2,P<0.01),且BPSD组显著低于非BPSD组(q=8.4,P<0.01)。结论Hcy、叶酸和Vit B12水平降低可能参与BPSD的发病。  相似文献   
50.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综合征,其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为tau蛋白引起的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1〕,研究tau蛋白是探讨治疗AD病变的基础。近年来,以tau蛋白作为AD治疗靶点的药物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针对tau蛋白聚集新型抑制剂的研究取得初步进展。1 tau蛋白微管系统是神经细胞的骨架组分,与有丝分裂、细胞内转运、细胞特性及细胞标志等多种功能有关。微管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组成,tau蛋白是一种含磷量最高的微管相关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