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商业服务人员对雾霾天气的感知、认知和行为情况,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雾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6年1月到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理健康证的商业服务人员1 57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574位受访者中,2.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生活的地区无雾霾,3.18%的受访者完全不关注雾霾,13.41%受访者完全不知道雾霾组成成分,90.15%受访者认为雾霾诱发呼吸道疾病,72.43%受访者通过网络了解雾霾,32.27%受访者非必需出行没有因雾霾天气减少,22.94%受访者户外运动没有因雾霾天气减少,96.89%受访者在雾霾天气期间采取防护措施。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在广州时间和居住地区的受访者对本地雾霾感知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居住在广州时间和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的受访者对本地雾霾天气的关注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的受访者对于了解雾霾主要组成成分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化程度较高的受访者认为雾霾天气会诱发呼吸道疾病的比例高于文化程度较低者(P0.01);年轻人、高学历、在广州居住时间较短、住在郊区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网络"了解雾霾天气的比例更高(P0.01);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的非必需出行受雾霾天气的影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的受访者的户外运动受雾霾天气的影响程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受访者在雾霾天气期间采取防护措施的比例高于男性(P0.05)。结论广州市商业服务人员对雾霾的感知、认知和行为情况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在广州居住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居住地区有关。应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雾霾天气防控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疾病症候群的症状监测系统已经成为对疾病(生物恐怖袭击、新发传染病、原因不明疾病和其他聚集性不良公共卫生事件)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快速反应的重要方法。本文将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其病原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术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手术前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评估常规大肠癌手术对患者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术后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治疗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将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癌根治术;实验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癌根治术,并于手术后可以进食起开始补充肠道益生菌制剂.两组均于术前,术后第一次排便,排便后5天,术后1月,4次抽静脉血检测血清CRP及TNF-α的含量,同时留取粪便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粪便SIgA含量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ρ<0.05),术后第二次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次并未明显增多(ρ>0.05),实验组术后1月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二次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ρ<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ρ<0.05),术后第二次较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有所降低(ρ<0.05),术后第三次血清TNF-α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ρ<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术后第一次较术前均明显升高(ρ<0.05),术后第三次较第一次明显降低(ρ<0.05),术后第三次较第二次也明显降低(ρ<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ρ<0.05).结论 ①大肠癌患者手术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明显降低.②大肠癌患者术后粪便SIgA水平下降,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短期内对升高SIgA效果不明显,但长期应用可显著升高SIgA水平.③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TNF-α和CRP水平显著升高,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后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及毒株变异情况,分析流行特征以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2006年广州市报告疑似流感暴发疫情145起,波及全市12个区县,报告流感样病例5 350例,罹患率介于0.40%~16.97%。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共发生126起,占总数的86.90%,全部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进行标本采集的124起疫情中72起分离出流感病毒,其中BV型51起,H1N1型13起,未分型8起。结论广州市局部地区存在流感的暴发流行,流行优势毒株为BV型,未发现流行毒株变异情况;针对目前流行特点,应加强学校流感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务人员对登革热诊断和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市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评价培训工作及宣传工作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广州市区选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各3家以上,对每家医院选取当天在内科和急诊科坐诊的医生3~5名;市民则选取广州市同一个区内100名以上常住居民或暂住超过3周的外来人员。采取匿名自填和入户面对面的方法分别对医务人员和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医务人员问卷主要是有关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知识、临床知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市民问卷主要是登革热发病时的一般症状、登革热传播媒介的种类及其孳生环境等的认知情况,以及家庭、个人的防护措施。结果广州市共调查54名医务人员,100%的医务人员能正确描述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98.1%的医务人员3年内接受过登革热培训及看过登革热诊疗手册,并正确描述疑似登革热病例的表现,88.9%的医务人员对怀疑登革热的病例建议同时检测血常规和登革热抗体,但只有70.4%的医务人员能正确描述登革热病例血常规情况。136位市民中有79.4%的市民知道登革热有发热症状,87.5%市民知道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的,60.3%的家庭有防蚊措施。结论广州市医务人员和居民对登革热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仍需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及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某小学2起流感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小学生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分析爆发原因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爆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某小学2次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漱口液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标本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2次爆发先后出现在3月和6月,共涉及33个班级,发病人数分别为93人和135人,其中29人(13.49%)2次均发病。3月爆发疫情采集的9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B型;6月爆发疫情采集的7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H1N1型。结论疫情初期报告、及时隔离病人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学校学生流感监测与报告系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其中传染病类68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61起,占76.25%;全年都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61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6.2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6.5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8,P=0.000。结论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周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爪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 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人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相似文献   
19.
HBsAg阳性孕妇胎盘HB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胎盘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ELISA检测孕妇血清HBeAg ;巢式PCR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HBVDNA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胎盘中的HBsAg ;非条件Lo 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受检的 2 0 5例胎盘中有 4 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HBV感染 ,并且蜕膜细胞 (DC)、滋养层细胞 (TC)、绒毛间质细胞 (VMC)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VCEC)阳性率呈逐层下降趋势(趋势 χ2 =9 38,P <0 0 0 5 ) ,阳性率分别为 2 0 0 0 %(41 / 2 0 5 ) ,1 8 0 5 %(37/ 2 0 5 ) ,1 4 1 5 %(2 9/ 2 0 5 )和 1 0 2 4 %(2 1 /2 0 5 ) ;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产前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HBIG) 3次以上和母亲血清HBVDNA阳性 ,OR值分别为 0 2 1和 4 77。结论 HBV可感染胎盘各层细胞 ;HBV经胎盘及胎儿的主要途径是经血和 (或 )细胞传递方式实现 ;胎盘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对胎儿有保护作用 ;母亲血清HBVDNA阳性是胎盘感染的危险因素 ,产前注射HBIG可预防HBV胎盘感染 ,从而降低宫内感染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简便、快速、准确的针对一种MSH2新突变基因的诊断方法。方法:根据该MSH2基因突变的位点和特征,设计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PCR产物,从而鉴定出该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或非携带者。结果:用该方法成功检测出遗传性非息肉型直结肠癌家系中的表型正常的MSH2基因新突变携带者。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又节省成本,可应用于MSH2基因突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