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非心脏病住院患者Brugada心电图征发生率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大量住院的非心脏病患者心电图资料的回顾、分析 ,初步了解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 (idiopathicBrugadaelectrocardiogrampattern)的发生率 ,获取有关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流行病学的信息。方法 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 ,调查了 2 30 82份近年住院的非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 ,筛选出具有Brugada心电图征特征的心电图 ,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跟踪。 结果 共获 31份具有Brugada心电图征特征的心电图 ,占总数的 1 34‰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例。初步随访了 6例患者 ,发现其中 3例的家系成员中有晕厥史或Brugada心电图征。结论 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在中国人中并非罕见 ,且男性远比女性多 ,其临床及遗传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吡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对比研究,探讨临床应用吡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将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患者术后即刻单次灌注吡柔比星50mg;B组(20例)术后定期灌注吡柔比星30mg至术后半年。随访3年,观察两组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肿瘤复发情况:A组3例复发;B组4例复发。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B组20例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其中4例较重。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可靠,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肖维  彭健  张阳德 《中国临床康复》2011,(16):2920-2924
背景:作为非病毒基因转染载体,由可降解的高聚物形成的纳米载体目前被广泛由于基因转染,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缓释性,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目的:制备mPEG-CS纳米粒,探讨mPEG-CS作为Livin shRNA基因转染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mPEG-CS纳米粒,利用聚乙二醇对壳聚糖进行改性,通过静电吸附法制备载livin shRNA的基因纳米复合物。Zeta-size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检测空白纳米粒和载livin shRNA的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包封率,凝胶电泳阻滞实验和DNase I酶消化实验验证纳米粒对基因的保护作用。利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基因纳米复合物,转染大肠癌HT-29细胞,考察转染效率。结果及结论:成功制备出约60nm的mPEG-CS纳米粒,当纳米粒与基因体积比为3∶1时,得到的基因纳米复合物形较规则,粒径100nm左右;其包封率为(94.32±0.35)%。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表明纳米粒能够紧密结合DNA,对基因具有良好的基因保护作用。该基因纳米复合物转染大肠癌细胞的转染效率高,持续作用时间长。mPEG-CS纳米粒作为基因转染载体,对基因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将livin shRNA重组质粒高效转染入大肠癌细胞,能够在大肠癌细胞内长时间表达,克服了RNA干扰在基因治疗肿瘤中基因作用时间较短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82例男性和48例女性CHF患者(试验组),以及89名男性和41名女性健康者(对照组)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检测出3种ACE基因型,分别为II型、ID型和DD型。试验组患者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均高于同性别对照组;与非DD型者相比,男性DD型者发生CHF的相对风险率为1.918;女性DD型者发生CHF的相对风险率为2.727。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不同性别CHF的发生均相关,D等位基因可能是该地区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与男性相比,DD基因型女性罹患CHF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5.
双腔起搏器睡眠功能的设置及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腔起搏器睡眠功能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因病窦综合征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置入带有睡眠功能的双腔起搏器。睡眠时间设在 6~ 8小时。睡眠频率设为 4 0~ 5 0次 /min ,术后行Holter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起搏器睡眠功能均正常工作 ,无 1例患者睡眠时有不适感。结论 双腔起搏器睡眠功能工作可靠 ,更趋生理化 ,并能节省电能 ,是起搏治疗时一项有实用价值的功能设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珠海市3家医院的111例CHF患者和110名健康对照者的AGT基因M235T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检测出3种AGT基因型,分别为MM型、MT型和TT型。CHF患者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在老年病例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与非TT型者相比,老年TT型者发生CHF的相对风险率为3.367。结论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CHF的发生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该地区老年人群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吡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对比研究,探讨临床应用吡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将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患者术后即刻单次灌注吡柔比星50 mg;B组(20例)术后定期灌注吡柔比星30 mg至术后半年.随访3年,观察两组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肿瘤复发情况:A组3例复发;B组4例复发.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B组20例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其中4例较重.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可靠,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孙少喜  罗苑苑  李蘅  胡兆霆  侯庆臻  彭健 《广东医学》2011,32(10):1256-1258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射频前后左房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52例PA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6个月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左房面积(LAA)和左房容积(LAV),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VA)、左房射血力(LAF),同时使用组织多普勒记录二尖瓣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2012年5月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641例患者,分为2组:锁骨下静脉组(321例)穿刺锁骨下静脉放置固定弯十极冠状窦电极;股静脉组(320例)穿刺股静脉放置可调弯十极冠状窦电极。比较两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静脉组中穿刺成功317例(穿刺成功率98.8%),其中3例术后检查出现气胸,1例因误置入6F鞘管到锁骨下动脉停止手术,气胸患者中1例因面积>30%行闭式引流,另2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吸收,4例患者均未留下后遗症,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该组置入鞘管的320例患者中307例成功放置固定弯冠状窦电极,置入电极成功率为95.9%。13例(4.1%)不成功者改经股静脉途径12例成功置入电极。股静脉组333例(锁骨下静脉组电极置入不成功者也改用股静脉途径,该组实际人数:320+13=333)均穿刺成功,其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未能成功置入冠状静脉电极,置入电极成功率为99.1%。此3例未能置入患者行逆行冠状静脉造影后经股静脉成功置入电极。股静脉组电极置入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99.1%vs.95.9%,P<0.01)。锁骨下静脉组并发症稍多于股静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曝光时间[(77±40)s vs.(75±46)s],无显著差异。股静脉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99.1%vs.94.7%,P<0.01]。结论:两种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成功率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股静脉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  相似文献   
20.
药物治疗虽已使慢性心力衰竭(CHF)总体生存率得到较大提高,但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反应却不尽相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异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中主要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的异质性和个体化治疗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