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修复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归纳总结富血小板血浆的发展、作用机制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为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5-06关于富血小板血浆对骨修复的作用的相关文献。检索词“platelet-rich plasma,bone.repair”,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5-06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富血小板血浆,骨.修复”。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富血小板血浆和骨修复的中外研究文献;未排除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文献。资料提炼:49篇关于富血小板血浆与骨修复的文献.其中40篇符合标准。排除的9篇文献是因为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4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富血小板血浆在1998年首先被应用于临床修复下颌骨缺损,在颌面缺损处植入自体骨与富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骨密度影像测定发现富血小板血浆组与单用自体骨的对照组相比.其骨成熟度是对照组的1.62~2.61倍。在随后的这些年里,富血小板血浆已经在很多医学领域被用来促进组织修复,其特点:安全,简便,廉价。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包含多种生长因子,且已被证明可促进骨组织和软组织的修复。富血小板血浆经离心自体血而制成,制作简单.安全。由于是自源性的,根本上排除了疾病传播及免疫排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WNT信号通路激活剂SB-216763对于人骨髓基质于细胞(hBMSCs)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3例临床股骨头标本中分离培养hBMSCs与5μmol/L SB-216763共同培养,观察hBMSCs表达β-连锁蛋白(β-catenin)的变化,检测hBMSCs增殖能力、成脂分化能力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结果 SB-216763可以显著促进hBMSCs表达β-catenin (30.2±2.7比13.3±2.1,P<0.01)、促进hBMSCs增殖(P<0.01)、抑制h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Oil Red-O)阳性细胞数:27.4±3.2比8.4±2.1,P<0.01]、降低hBMSCs的ALP活性(P<0.01).结论 激活WNT信号通路可以促进hBMSCs的增殖,抑制h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且抑制hBMSCs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当代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下肢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也是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及学术会议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当前, 转子间骨折临床研究着重关注于合理治疗技术的选择、并发症和死亡率控制等方面。随着老龄化人口数量和期望治疗结果的提高, 股骨转子间骨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议题。第一, 疾病治疗模式从以野骨折冶为中心演变为以野高龄患者冶为中心, 需要骨科医生对老年病医学有更深入地理解;第二, 骨折治疗的期望结果是能够使得患者尽早离床活动, 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产生;第三, 转子间骨折患者数量的增多和骨折复杂程度加剧要求治疗医生必须根据自身经验, 提供最佳治疗策略。以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代表的老年性骨折将挑战整体骨科医生的智慧, 现今医疗与护理条件也将面临其考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感染结核杆菌情况,了解HIV/AIDS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2例健康者及40例经WB确证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做结核菌素(PPD)试验,CD4、CD8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HIV感染者和 AIDS病人中PPD阳性率12.5%,而健康对照 PPD阳性率28.2%(P<0.05)。CD4细胞计数<200/mm3者PPD均为阴性。CD4/CD8比值<1者达90%。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降低,PPD反应明显下降。对HIV/AIDS病人使用化学药物预防以控制和减少结核病发病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2006年9月用PFN与Fixion P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其中PFN治疗组27例,Fixion PF钉组21例。比较项目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3~22个月),骨折均愈合。Fixion PF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小于PFN组(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出血和引流量、离床和弃拐时间、骨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差昴元统计学意义。结论PFN与Fixion P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疗效,但Fixion PF钉固定后的应力分布均匀,远端不需锁定,近端加用股骨头栓钉能增加股骨头松质骨密度和固定强度,增加抗旋转能力,较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但对严重骨质疏松者慎用。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上胃肠道动力功能紊乱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包括胃的舒张与收缩功能失常,幽门阻力增加,胃窦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胃肠激素,心理和环境等。就诊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40%。马来酸曲美布汀于70年代中期在日本上市。  相似文献   
17.
1 阿奇霉素   男,2岁8月龄.因支原体肺炎给予阿奇霉素0.125+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1次/d,用至第6天,患儿出现胸部不适、头晕.听诊:HR 204次/min,ECG示室上性心动过速,HR 210次/min,停药后给予对症治疗,次日心电图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8.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掌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25.5岁。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Ⅱ型7例,ⅢA型26例。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20例,合并指间或掌指关节骨折13例。肌腱部分或完全断裂1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8 h,平均3.7 h。一期清创复位,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结果术后30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钉道感染;3例出现切口感染,导致骨不连。2例掌指骨粉碎骨折发生骨不连。3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年,平均8个月。X线片示13例术后8周骨折愈合,其中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8例,合并关节骨折5例;12例术后12周愈合,其中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7例,合并关节骨折5例;3例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术后6个月愈合。去除外固定架后经功能锻炼,仍有3例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患者及4例合并关节损伤患者残留关节僵硬,未出现手指旋转及对线畸形,无慢性疼痛发生。术后6个月按照手部关节总活动度功能评分,28例骨折愈合者中,优7例,良12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67.9%。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架一期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波及关节的开放骨折术后功能不佳。  相似文献   
19.
1氨苄青霉素 男,22岁。因尿路感染给予生理盐水100ml+氨苄青霉素3g静滴,2次/d,用药20h后.由穿刺点起始,沿静脉血管行至肘关节处呈红线状,长约15cm.用手可摸到1条有压痛的索状物,伴右上肢胀痛.超声检查示浅静脉内血栓形成。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5d后上述症状消失。本例静滴本品时血管壁受损,血液内有形成分聚集在受损部位,导致无菌性炎症,并形成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量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探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中重建肱骨颈干角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382名正常成人的肱骨颈干角。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1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测量术后患侧肱骨颈干角,并以测得的正常成人肱骨颈干角双侧95%参考值范围作为参考值,将患者分为内翻复位组(颈干角双侧95%参考值范围上限)。随访指标包括患侧肱骨颈干角的变化、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并发症等。结果 国人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为136.1°±4.5°,双侧95%参考值范围127.2°~144.9°。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的随访,平均13.8个月。内翻复位组29例、正常重建组90例、外翻复位组9例。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分别平均为70.3分、77.2分和73.2分, VAS评分分别平均为2.8分、1.8分和2.1分,肱骨头内翻角度分别平均为4.2°、1.6°和3.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14.4%和22.2%。正常重建组在功能恢复、VAS评分、术后肱骨头内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内翻复位组。结论 术中重建良好的肱骨颈干角是内固定稳定、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内固定失败和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肱骨头内翻复位易导致肱骨头进行性内翻及其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