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目的 了解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血液循环中骨硬化蛋白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脆性骨折的生化标志物.方法 采用横向前瞻性研究,对50例健康的未绝经女性(A组)、50例绝经后跌倒股骨颈骨折妇女(B组)及50例绝经后跌倒无骨折妇女(C组)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结果 骨代谢标志物如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CTXⅡ、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前胶原1型N端前肽(P1NP)、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RANK)和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较于A组,B组及C组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骨钙素水平降低(P<0.01),但B、C两组间骨硬化蛋白水平和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L1~L4部位的骨密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骨密度较A、C两组降低(P<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r=-0.228,P=0.004)、转子间骨密度(r=-0.199,P=0.002)和全髋骨密度(r=-0.273,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中骨折人群与未骨折人群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无法预测脆性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82.
参附注射液对肺组织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 (PS)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成年大鼠肺组织培养 ,液体闪烁计数测定肺组织 [3H]胆碱掺入量 ,化学定磷法及薄层层析法测定总磷脂 (TPL)及磷脂酰胆碱 (PC)。结果 :参附注射液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肺组织 [3H]胆碱的掺入 ,并提高肺组织总磷脂、PC的含量及PC/TPL比值 ,该效应可被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和钙调蛋白抑制剂W7阻断。人参总皂甙及单体Rb1,Rg1均可促进 [3H]胆碱的掺入。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促进PS的合成 ,其效应有赖于PKC及钙调蛋白的介导 ,人参皂甙是参附注射液促PS合成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83.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47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 方法 2007年5月-2007年11月,采用PRP注射治疗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47例.男41例,女6例;年龄15~68岁,平均43.2岁.原发疾病:胫腓骨骨折20例,跟骨骨折4例,跖骨骨折1例,下肢多发开放性骨折3例,胫骨骨髓炎10例,股骨骨髓炎1例,足踝部软组织损伤4例,截肢术后感染2例,足部矫形术后感染及跟腱修补术后感染各1例.外院治疗后2~4个月创口未愈合转入合并骨折未愈合23例,细菌培养结果 阳性38例.患者予2次清创加自体PRP伤口内注射,每次间隔2个月. 结果 患者均于首次注射PRP后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首次注射PRP2个月后,34例伤口明显缩小,坏死组织及脓苔清除,组织色泽健康,血供良好,外露骨或肌肉组织被新牛肉芽组织覆盖.4个月随访时,无肌肉和骨组织外露患者,创面覆盖率79.3%4±18.O%,总治愈率29.8%.治疗前创口体积(11.8±5.6)mL,治疗后为(2.5±2.7)mL,创口体积缩小(9.3±4.9)mL,治疗前后创口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3例合并骨折未愈合者,随访4个月时骨折完全愈合9例,骨痂生长明显增多12例,无明显改变2例,均无骨髓炎征象加重.细菌培养阳性结果 15例. 结论 PRP能有效促进软组织缺损修复,加速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84.
朱轶  邹剑  张长青  朱让腾 《中国骨伤》2007,20(10):625-626
过去对于肱骨髓内钉并发症的报道较多[1],但对其并发症产生原因研究却较少。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2004年6月68例在我院使用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并发症的初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产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8岁(1856岁)。其中56例为外伤性肱骨骨折,12例为肱骨骨不连。外伤性肱骨骨折患者中,48例为闭合性骨折,其余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5例,Ⅱ型2例,ⅢA型1例)。骨不连患者中,10例曾有手术史。4例外伤性骨折患者及1例骨不连患者存在桡神经麻痹。1·2手术指征手法复位不满意、多于两  相似文献   
85.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中动脉损伤很容易漏诊和延误治疗,并造成严重残废[1].2002年3月~2005年3月,笔者共收治4例下肢内固定术中并发主干动脉损伤病例.现报道并分析原因,旨在提高对这种损伤的警惕,最大限度地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4月12月急诊治疗的156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3例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63例采用非扩髓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AO分型、软组织Gustilo分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例数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固定支架组和非扩髓髓内钉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8个月(3~18个月)、5.3个月(2.12个月)。非扩髓髓内钉组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单臂外固定支架组(P〈0.05);两组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扩髓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畸形愈合少等优点。对于严重污染的创面及全身多发伤患者,外固定支架的临时固定是首选。  相似文献   
87.
小肠粘膜下层与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猪小肠粘膜下层(SIS)与体外培养的鼠雪旺细胞(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在体外将分离培养的SD乳鼠SCs接种于制备好的猪SIS上进行复合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SCs在SIS上的黏附、生长与增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SCs分泌神经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情况。对照组为接种于未平铺SIS的孔中正常培养的SCs。结果培养3~5 d后,相差显微镜下见SIS边缘SCs较为密集,黏附良好,多呈长梭形生长;扫描电镜观察见SIS表面SCs增殖黏附良好,胞体突起显著,呈端对端连接或成束排列,细胞表面可见蛋白颗粒分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发现,SCs与SIS复合培养后,神经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分泌良好,与对照组的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猪SIS与鼠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用作支架,供SCs黏附生长,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88.
小肠粘膜下层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猪小肠粘膜下层(SIS)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用SIS为生长载体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筑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粘膜下层,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分别进行组织学、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经物理和化学处理的SIS纯度高,孔隙多,胶原纤维未受损;BMSCs在SIS材料上生长、粘附、增殖,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论SIS的细胞相容性良好,不影响BMSCs的形态,对细胞生长和功能表达无抑制作用,可以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影响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及其多元关系。方法对1999年5月~2004年5月间收治的300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对随访资料完整的99例患者资料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即对其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复位时间、复位质量、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及术前是否行牵引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9例患者获平均24.5个月(8~60个月)随访。15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5.2%,发生坏死的时间为术后8~50个月。由复位质量、术前牵引、年龄及年龄×取出内固定构成的多因素组对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最显著。结论闭合复位质量对股骨颈骨折预后的影响程度极大;不良位置的术前牵引可能加重股骨头坏死;年龄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中的相对危险度不大;Garden分型是判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一项重要指标,与骨折复位质量具有相关性,但其并非是多因素共同影响下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0.
目的为更进一步了解HBV-DNA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的关系,为乙肝病原学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方法选用320例HBsAg阳性患者标本进行HBV-DNA和HBV免疫标志物的检测,以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不同组合模式分析其与HBV-DNA的关系。结果 HBV-DNA与HBeAg具有一致性,156例HBeAg(+)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8%;在164例HBeAg(-)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28%,在115例"小三阳"病人中,阳性率26.1%。结论 HBV-DNA作为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的依据较HBV免疫标志物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