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索缩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时的变化情况及病理意义。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 30例 ,正常组 30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中医手法治疗。正常组和治疗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取静脉血进行神经肽类物质NPY、ET、CGRP、ANP放射免疫检测。结果 治疗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浆NPY、ET、ANP明显高于正常组 ,而CGRP的含量则低于正常组 (P <0 0 5)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浆NPY、ET、ANP含量降低 ,CGRP的含量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缩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时可能起重要的神经 体液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试颈椎标本在静止中立位及模拟头部重量后的髓核内压力,从而探讨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材料实验机及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在静止中立位及加载100N压力时的髓核内压力。结果:静止中立位及加载100N压力时,C3~4和C4~5节段髓核内压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5~6和C6~7节段髓核内压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5~6,C6~7高于C3~4,C4~5髓核内压力(P0.05);加载100N后所有节段髓核内压力均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人体下颈段髓核内压力高于上颈段髓核内压力,并且随外在负荷的增加而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13.
家兔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动物模型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家兔置于特制低头位框架中,低头角度为45度,每天1次,每次5小时;对照组除不低头外余条件相同.12周后分别进行颈椎X线、颈后部红外热像图、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以及颈后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观察.结果 模型组颈椎X线改变积分值实验后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模型组与对照组颈后部红外热像图有明显差异;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家兔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后出现颈部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交感神经受刺激在CSA发病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2 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 :模型组和正常组 ,模型组通过外载荷力的作用 ,制作CSA动物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方法 ,测量SPNs自发和诱发放电脉冲数。结果 模型组胸髓侧角的SPNs放电次数明显多于正常组 (P <0 0 0 1)。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时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放电次数增多可能是导致椎动脉痉挛、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idiculapthy,CSR)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过程。1871年James.Parkinson首次提到一例“风湿病”患者,于感受到颈部不适2~3天后,疼痛自颈部扩散至上肢和手指呈持续性刺痛,直接影响睡眠。类似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表现。1884年Rust对自颈至臂、腕部的某些特征性临床表现称之为颈臂综合征,这也可能是本病的表现。1926年Elliot描述了颈脊柱炎由于神经孔变窄而产生的神经症状。1948年Bull注意到颈椎关节解剖与产生症状关系,指出突向椎间孔的骨刺并不一定会压迫神经;相反,没有骨刺…  相似文献   
16.
"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证的研究是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性理论及技术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使人们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乃至颈椎病的疼痛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有助于为临床工作提出指导性的理论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医骨伤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色与优势,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证的研究就是为了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红外热像术研究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观测研究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红外热像技术记录两组病例手法和功能操前后颈项部体表温度变化,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皮温较治疗前均有升高,手法组改善幅度优于功能操组。结论:红外热像可通过手法治疗前后的皮温变化反映局部热分布及功能状况,对于颈型颈椎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指由于颈椎小关节及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继发形成椎体缘骨赘,并以此压迫脊髓或支配脊髓的血管,导致的颈脊髓受压或(和)脊髓血供障碍并引起与之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的脊髓病.1952年Brain报道的大样本脊椎病并将其区分为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脊椎病[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孙氏手法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效果.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孙氏颈椎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28例口服扶他林片加红外线照射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测定疼痛的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积分及治疗前后积分之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疗效的优良率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孙氏颈椎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头书鳳”辅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以头书鳳”颈部练功治疗颈椎病患者65例,并设对照组65例,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同时检测X线的变化,并采用TCD技术分析治疗前后的数据变化,两组均随访1年。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6.92%,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治疗后X线变化及TCD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差异,疗效相当。随访1年,两组间复发率比较,P〈0.01,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头书鳳”颈部练功辅助手法治疗能减轻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X线变化及TCD情况,并可有效减少和预防颈椎病的复发,是值得推广的医疗练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