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及ROI-C植骨融合的105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9例,年龄平均53.64±11.13岁(20~77岁);单节段76例,双节段23例,三节段5例,四节段1例,共置入ROI-C融合器141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患者吞咽不适的发生率,采用VAS、JOA、NDI评价临床疗效,并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的变化。结果:10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80±7.04个月(12~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38.34±38.14min,平均手术出血量40.76±96.72ml。术前VAS评分为4.22±0.85分,术后6个月为1.48±0.62分,末次随访时为1.02±0.64分,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JOA评分为9.84±2.02分,术后6个月为14.2±71.81分,末次随访时为14.83±1.61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NDI评分为39.74±3.69分,术后6个月为12.71±2.82分,末次随访时为10.84±2.14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颈椎曲度平均为13.58°±7.51°,术后6个月为18.59°±7.11°,末次随访时为19.05°±6.9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椎间隙高度为3.19±0.41mm,术后6个月为5.03±1.11mm,末次随访时为4.62±0.88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术后早期患者吞咽不适和声音沙哑的发生率分别为4.76%(5/105)和7.62%(8/105),术后6个月上述症状均消失。本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术后伤口血肿或感染、内置物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安全、有效,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并且改善和维持颈椎整体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减少患者术后吞咽不适和声音嘶哑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calcium pyrophosphate dehydrate crystal deposition disease,CPPD-CDD)是指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于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及其周围肌腱、韧带、关节囊的总称。本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生。CPPD-CDD的发生率和检出率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高。Gerster[1]报道因CPPD引起的软骨钙化见于60~70岁人群约6%,>80岁的老年人可增加到30%。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临床及影像学观察对K-Rod动态稳定系统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在2011年2 ~12月期间行K-Rod系统治疗的患者25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VAS、JOA与ODI评分,以及对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包括X线及MRI).[结果]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JOA评分则显著升高(P<0.01).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ROM)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上位及下位节段的术前ROM与随访ROM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共有7例患者获得了MRI随访,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显示,3例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仍有继续退变的表现,大部分患者邻近节段椎间盘信号和高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随访结果表明K-Rod动态稳定系统能明显地减轻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同时达到固定和活动的良好平衡,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但由于随访时间尚短,研究样本量较小,长期疗效及其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关节软骨生化代谢异常,进行性变性和消失,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基质产生反应性变化,使得软骨组织产生变化,关节囊纤维增生,并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甚至功能丧失为其病理特点。在祖国传统医学属于“骨痹”、“痹证”范畴。  相似文献   
5.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运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治疗前后积分的改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结果 中医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并且3个月随访发现,中医综合疗法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以手法、腹针、中药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较理想,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因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踩足疗法配合四子散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探讨此中医综合疗法的可行性.方法:115例跟痛症患者均采用踩足疗法配合四子散治疗,并全部病例严格按照跟痛症的诊断标准纳入.结果:采用踩足疗法配合四子散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及严格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为90例,良为15例,优良率达91.30%.结论:本中医综合疗法简便易行,价格便宜,舒适性好,疗效显著,并四子散取材简单,容易自行制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肾填髓颗粒对肾虚型假体周围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动物去势、假体及磨屑植入造模,以补肾填髓颗粒灌胃,试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一样造模但常规饲养,空白对照组只行假体、磨屑植入后常规饲养.第4,8周用DEXA法分析假体外周骨密度,第8周用生化分析法测定假体外周骨钙、磷含量.结果 第4周时实验组与试验对照组假体外周骨密度均有所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对照组仅在胫骨端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8周时实验组假体外周骨密度逐渐增高,而试验对照组假体外周骨密度继续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8周时实验组中钙、磷含量均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去势对兔假体外周成骨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补肾填髓颗粒可拮抗去势引起的破骨活动,延缓植入假体的松动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过去5年广州市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多中心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住院费用结构,了解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共收治2888例年龄≥50岁的髋部骨折住院患者.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等.结果 过去5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人数基本维持稳定.每年女性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男女患者总人数比为1:2.患者最大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为(76.83±9.53)岁.各个年龄段中,以70~79岁与80~89岁年龄段的患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8.09%和34.63%.平均住院时间为(24.23±14.30)d,各个年龄段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段(50~79岁)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转子问骨折(P<0.01),9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少于转子问骨折(P<0.05).住院总费用平均为(2.65±1.53)万元,其中治疗费用(含内置物)占55.79%,药费占23.69%,手术费用占6.02%,床位费用占4.83%,化验费用占4.07%,检查费用占2.48%,输血输氧及其他占1.79%,放射费用占0.91%,护理费用占0.43%.近5年来,总住院费用平均每年递增1.22%.结论 过去5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住院患者人数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所需医疗费用增幅较小.女性占全部患者的2/3,是今后防治骨质疏松工作的重点.有效控制内置物费用及药费是减少髋部骨折医疗资源、减轻患者与社会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回顾分析2003~2008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防治THA术后感染以及预防性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全部病例来源于广州市三间三等甲级医院。调查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时间、疾病诊断、合并疾病、院内感染、转科情况、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进行一般统计学描述。结果患者住院天数为(22.42±7.98)d,总费用为(43127.87±15178.59)元。全部病例中,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低毒性感染2例,3例为迟发性深部感染,2例为浅部感染,2例为晚期深部感染,感染率为0.8%。2.7%的患者术前3天开始使用抗生素,6.97%术前1天开始静脉使用抗生素,98.65%患者手术前1小时内使用抗生素。术后全部患者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7.64%患者采用静脉联合用药,1.12%的患者使用了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用药。25.84%患者第一种抗生素停用后静脉使用了第二种抗生素,还有5.28%患者静脉使用了三种抗生素,22.81%静脉后改口服,20.45%患者出院继续口服抗生素。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为(8.91±4.42)d,抗生素使用总时间为(12.65±9.83)d。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以及手术创伤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THA是一种得到骨科医师认可的有效方法。由于比较严重的抗生素滥用,建议完善THA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指南,明确抗生素的选择指征及使用方法,而临床医师则应该严格遵守指南选择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