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0篇
  免费   968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227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1034篇
口腔科学   247篇
临床医学   1277篇
内科学   1701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652篇
特种医学   252篇
外科学   728篇
综合类   988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2118篇
眼科学   110篇
药学   745篇
  3篇
中国医学   348篇
肿瘤学   4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879篇
  2012年   567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徐颖华  徐苗  叶强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8):1015-1019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不同国家和区域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原体的血清群也发生了变迁。本文将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接种、感染人群、不同区域和国家流脑的流行趋势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流脑流行趋势变化与其疫苗接种和后续制定免疫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征,并对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KP的标本来源、科室来源,整体药敏试验结果,对不同年度、主要科室来源CRKP分离率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2020年共分离非重复KP 2 426株,其中1 825株(75.23%)来自下呼吸道,246株(10.14%)来自尿液,164株(6.76%)来自全血。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和中心ICU分离占比居前三位,共分离924株(38.09%)。所有分离株对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4.36%、20.02%、7.79%和2.31%。共分离CRKP 500株,2017—2020年分离出CRKP比率分别为23.34%、25.30%、18.52%和13.94%,中心ICU和烧伤创伤整形外科分离出CRKP比率高达61.82%和59.26%。2017—2020年各年度CRKP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9.64%、30.36%、31.75%、23.19%,对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30%、7.74%、6.35%和8.70%,CRKP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 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KP主要来自老年和重症患者呼吸道、泌尿系统和血流感染,耐药情况比较严峻。近两年CRKP分离率呈现下降趋势,有待进一步观察。临床应重视CRKP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院感科应加强对多重耐药KP和抗菌药物的管控,预防院内感染并对CRKP的院内获得性传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对石家庄市2014—2021年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分析水质及主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整理2014—2021年石家庄市生活饮用水监测资料,分析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主要监测指标合格率、主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 结果 2014—2021年石家庄市共监测水样10529份,总合格率为77.15%;地表水合格率(99.08 %)高于地下水(75.96 %)、城市水合格率(85.17 %)高于农村水(75.05%)、枯水期合格率(79.79%)高于丰水期(74.51%),完全处理水合格率(99.10%)高于仅消毒(86.29%)和未处理(70.70%)(P均<0.05)。2014—2021年石家庄市生活饮用水最低合格率为69.49%,最高合格率为82.28%,总合格率呈上升趋势(P<0.05)。主要指标耐热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总硬度、硝酸盐、硫酸盐的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菌落总数、硝酸盐、氟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石家庄市2014—2021年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呈现优化趋势,微生物指标仍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在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小鼠经20 Gy X射线单次胸部照射,构建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于照射后5周解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的沉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IRBP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IRB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部分肺泡间隔增厚,IL-6的表达[(187.22 ±34.77) vs (129.41 ±5.58),t = 3.179,P < 0.05]和TNF-α的表达[(187.02 ±19.16 )vs (137.52 ±23.53),t = 5.069,P < 0.05]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模型组肺组织中CIRBP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1.97 ±0.39) vs (1 ±0.08),t = 3.45,P < 0.05]。除此之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CIRBP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14.76 ±1.61) vs (9.32 ±1.26),t = 3.751,P < 0.05;(1.49 ±0.14) vs (1.13 ±0.17),t = 2.819,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IRBP在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可能是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的重要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使用文献计量学对国内外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推动未来国内该领域的发展。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得1986—2021年国内外大学艾滋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VOSviewer及R软件对纳入研究的发表时间、作者及单位分布、热点内容与前沿趋势进行剖析。结果 国外相较国内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外总体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美国占据相关领域英文研究的主导地位。《中国艾滋病性病》(257篇)与J AM COLL HEALTH(46篇)分别是载文最多的中英文杂志,各研究团体间的合作尚不够紧密。中文研究侧重不同教育方式于艾滋病防控的探索,英文研究则更关注于该群体“酒精使用”、“物质滥用”与“心理”等话题,防艾生活技能及暴露前预防(PrEP)等或成为未来研究趋势。结论 刊载大学生艾滋病的期刊类型较多,而高发文量期刊数较少且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国内应给予该群体物质滥用及心理等方面更多关注,同时今后要加强对艾滋病监测与防艾生活技能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气候变化给医疗卫生机构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威胁,医疗卫生机构亟需提高自身的气候韧性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何系统评价医疗卫生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工作重点。方法 使用范围综述筛选医疗卫生机构气候韧性和环境可持续评价工具相关文献和最新进展,并对密切相关的文献采用引文检索拓展研究范围。结果 借鉴国际经验已开发出适用于我国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但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气候韧性的指南和要求仍在探索中。国际上已经发展了三套较完整的工具包和指南,并已探索性开展了实地应用,包括加拿大的医疗卫生机构气候变化韧性工具包、美国的可持续和气候韧性医疗卫生机构工具包,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气候韧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指南。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气候韧性和环境可持续能力评价工具构建是开展脆弱性评估和干预的基础,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开发适宜我国的评价工具,以增强机构和人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7.
李建  张尧  胡登敏  刘宽 《现代预防医学》2022,(19):3468-3473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早发结直肠癌(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EOCRC)疾病负担及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9(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 2019)数据库获取我国14~49岁人群1990—2019年间结直肠癌发病、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的数量和率,以及危险因素所致EOCRC相关DALYs百分比。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及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ASMR),并用Joinpoint软件对我国EOCRC的ASIR及ASMR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2019年我国EOCRC新发病例及死亡人数为87383及26274,相比1990年分别增加264.53%及76.92%。我国EOCRC的ASIR及ASMR为10.31/10万及3.07/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140.32%及14.13%。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显示,我国EOCRC的ASIR及ASMR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别为3.0(95%CI为2.8~3.3)及0.3(95%CI为0.1~0.6)。我国EOCRC相关DALYs为1304828,占我国总体结直肠癌相关DALYs的20.40%及全球EOCRC相关DALYs的30.63%。归因分析提示我国42.85%的EOCRC相关DALYs可归因于饮食、行为及代谢因素。结论 我国EOCRC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其导致的疾病负担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08.
汤欣  董华  崔芳囡 《中国校医》2022,36(7):514-517
目的 掌握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教职工的生命质量、提出合理的健康教育和促进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将2017—2019年参加体检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纳入研究,对获得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异常指标在2017—2019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19年有效体检的教职工人数分别为6 082,6 088和6 507人,各年的平均年龄在44~45岁左右,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全体职工在2017—2019年3年间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6.29%、15.85%、20.01%;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12.20%、17.34%、29.29%;尿酸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6.36%、20.28%、20.81%;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4.24%、17.58%、19.43%,检出率均逐年递增;而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4.33%、32.29%、32.1%;血清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48%、7.62%、7.82%,检出率呈现降低趋势(P<0.05)。2017—2019年,在各个年龄组中高血糖检出率最低为2017年<35岁组(0.81%),最高为2019年≥60岁组(48.55%);尿酸偏高的检出率最低为2017年<35岁组(15.04%),最高为2018年≥60岁组(24.4%),均明显上升,血脂异常和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检出率在各个年龄组呈下降趋势(P<0.05),血脂异常检出率最低为2019年<35岁组(15.96%),最高为2017年50~59岁组(50.79%);谷丙转氨酶偏高检出率最低为2018年≥60岁组(7.62%),最高为2019年35~49组(12.08%)。校正了年份、年龄和性别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尿酸偏高、谷丙转氨酶偏高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均随着BMI的升高而递增(P<0.05),各项指标在肥胖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0.83%、33.7%、58.51%、45.67%、27.97%和21.0%。结论 2017—2019年本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高血糖、尿酸偏高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35岁以下教职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0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强化医疗卫生建设,70余年来医疗卫生政策演进呈钟摆式变迁的特征,即从公益导向的福利性医疗卫生政策摆向效率导向的市场化政策,再摆向公益为主兼顾效率的民生导向政策,在公益与效率间发生三次摆动。本文借助政策反馈理论分析医疗卫生政策钟摆式变迁的内在逻辑,发现政策变迁过程中原有政策通过资源效应、解释效应、演化效应和学习效应影响新政策的制定,使得新政策留有原政策的烙印,呈现出摆动式变迁而非剧烈或范式变迁。政策反馈理论为医疗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新视角,制定医疗卫生政策需注重原政策的历史影响力,以公共价值引领医疗医保医药政策,从多重政策反馈效应视角出发优化卫生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 To analyse a ‘socioecological’ health promotion discours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orthodox ‘economistic’ discourse in Australia. Method : In research on health promotion addressing equit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e identified a socioecological discourse, based on an ethic of care for people and ecosystems. Using Foucault's concept of discourse as a regime that produces and legitimises certain kinds of knowledge, and ecofeminist historical analysis, we analysed this discours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conomism. Results : The socioecological discourse takes social and ecological wellbeing as primary values, while economism takes production and trade of goods and services, measured by money, as primary. Following British invasion, property‐owning white men in Australia had the right to control and profit from land, trade, and the work of women and subordinate peoples. A knowledge regime using money as a primary measure reflects this history. In contrast, a First Nations’ primary value expressed in the study was ‘look after the land and the children’.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 : Public health often attempts to express value through economism, using monetary measures. However, socioecological discourse, expressed for example through direct measures of social and ecological wellbeing, appears more fit for purpose in promoting a fair and sustainable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