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7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4篇
  1篇
中国医学   68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测定舒筋活络方(SHC)对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对胶原酶法分离培养的FLS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MTT比色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ELISA法等技术测定SHC对FLS增殖、迁移、侵袭等的影响。结果:体外分离的FLS生长状态良好,具备成纤维细胞形态特性;所选药物浓度范围对FLS增殖影响较小,与空白组比较,较高浓度和低浓度的SHC对FLS增殖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LS的增殖与SHC呈浓度依赖性;镜下观察到OA-FLS的迁移现象,其中,模型组48 h、72 h的迁移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组72 h的迁移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48 h、72 h时,SHC组FLS迁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组FLS侵袭穿过小室膜的细胞个数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5);SHC各浓度组均对MMP3的释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SHC调节FLS增殖、抑制FLS的迁移和侵袭,维护和修复OA患者关节内组织完整性,为OA的关节保护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及ETCM数据库筛选健脾益肾化浊方的活性成分,运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运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PSCI相关疾病靶点;运用RStudio软件对健脾益肾化浊方及PSCI共同靶点绘制韦恩图;将二者共同靶点通过STRING及Metascape数据库分别进行PPI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6.0绘制“健脾益肾化浊方-靶点-PSCI-通路”网络图;采用AutoDock对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健脾益肾化浊方39种活性成分和553个靶点,筛选出PSCI潜在靶点2 305个,二者共同靶点为254个。通过GO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健脾益肾化浊方可能通过突触可塑性、抗细胞凋亡、抗炎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PSCI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活性成分Stigmasterol与核心靶点(MAPK1、SRC、MAPK3、TP53、HSP90AA1),Palmatine与核心靶点(AKT1)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PSCI可能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抗细胞凋亡、抗炎等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相关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是否能够通过改善血小板功能进而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TP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和补肾活血方组。通过被动免疫造模法成功建立CITP小鼠模型,然后分别用0.9%生理盐水、醋酸泼尼松和补肾活血方干预14 d,采用全自动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和凝血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相关糖蛋白(CD41、CD61、CD62p、PAC-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TP模型组血小板显著下降、凝血时间显著延长。醋酸泼尼松、补肾活血方干预14 d后,与CITP模型组比较,其血小板显著增加,凝血时间显著下降;其糖蛋白CD41、CD61、CD62p和PAC-1的荧光强度和阳性率显著下降。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血小板数量和降低凝血时间,并且能够通过改变血小板糖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的出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肾消通络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肾脏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肾消通络方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8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每组8只;另取8只同遗传背景野生型正常db/m小鼠为正常组,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每隔2周检测空腹血糖,每隔4周收集24h尿液,用于检测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用于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分离肾脏,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后续病理检测。HE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 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Scr、BUN、24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结构排列紊乱,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管腔变窄;肾组织TLR4、NF-κB p65、MC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血清Scr、BUN、24h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降低(P<0.01);肾脏病理改变减轻;TLR4、NF-κB p65、MCP-1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肾消通络方能够抑制db/db小鼠肾脏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鹿角方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并从PI3K/AKT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模型组、鹿角方+AngⅡ组、LY294002(PI3K通路阻断剂)+AngⅡ组、鹿角方+LY294002+AngⅡ组。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RT-PCR检测ANP、BNP mRNA表达;Wer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p-AKT(Ser473)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模型组心肌细胞表面积、ANP和BNP mRNA表达以及p-PI3K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鹿角方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使模型细胞表面积显著减小(P<0.01),ANP、BNP mRNA表达以及p-PI3K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抑制效果与LY294002相当,而鹿角方对GSK3β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鹿角方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与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在细胞水平探索补肾活血方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究补肾活血方对高糖高脂导致的内质网应激和转运Aβ相关受体蛋白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25mmol/L葡萄糖,200μmol/L棕榈酸)刺激BEND3细胞,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补肾方(BS)、活血方(HX)、补肾活血方(BSHX)的最佳用药浓度;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BS、HX、BSHX最佳用药浓度对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p-eIF2α)、活性转录因子4(ATF4)、核因子κB(NF-κB)抗体以及脑内与转运β淀粉样蛋白相关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检测细胞活力,最终选定补肾方100mg/L、活血方20mg/L和补肾活血方120m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刺激BEND3细胞后,GRP78、p-eIF2α、ATF4、NF-κB、RAGE表达显著增加(P<0.01),LRP-1表达下降(P<0.01);药物干预后,GRP78、p-eIF2α、ATF4、NF-κB、RAGE蛋白下调,BSHX组LRP-1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且以BSHX组最为明显。结论: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高糖高脂诱导的BEND3细胞损伤均有改善作用,但以补肾活血方疗效最为突出,且对高糖高脂导致的内质网应激和转运β淀粉样蛋白受体的蛋白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清热活血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效果显著,但其成分多样,作用机制不明,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清热活血方抗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药物成分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同时通过药物数据库(Drugbank)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收集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拓展并拓扑获取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类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entiscape计算获取hub节点。结果:从清热活血方中筛选出活性成分31个,预测靶点419个,数据库挖掘疾病靶点共430个。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拓扑分析获得清热活血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113个,GO分析共获得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共479个富集结果。KEGG富集表明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MAPK、Estrogen、PI3K-AKT、Thyroid hormone、Neurotrophin、HIF-1、ErbB、FoxO、B cell receptor等通路干预RA。拓扑得到CULI、EP300、HSP90AA1、TP53、HSPA8、CDC5L、UBC、RPS27A共8个干预RA的Hub节点。结论: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进行调控,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补肾方联合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以确立中西医结合治疗CAA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3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6例)采用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CsA),试验一组(11例)辨证采用补肾Ⅰ、Ⅱ、Ⅲ号方治疗,试验二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Ⅰ、Ⅱ、Ⅲ号方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在临床疗效、外周血象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二组在贫血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另外2组(P〈0.05),并能显著降低IFN-γ水平(P〈0.05)。结论补肾方联合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CAA在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提高血常规计数方面均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方模型为基本模型,组方间相互作用为固定效应,并考虑随机效应,通过NONMEM法建立最终模型,定量评价尿囊素、甲硝唑和地塞米松的联合抗炎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结果:基于整体效应的权重配方模型建立成功(P<0.001),X1X2(X1尿囊素,X2地塞米松)作为固定效应加入模型,最终模型中甲硝唑对整体药效作用不明显,尿囊素与地塞米松存在较强协同作用,都是主要起效组分,最优剂量配比尿囊素∶甲硝唑∶地塞米松=400∶131∶8.0(mg/kg,i.p.)。结论:采用NONMEM法,可全面考虑各组分间交互作用及个体间和个体内误差等随机效应,使权重配方模型更加严谨,与原算法比较,提供的信息量更大。  相似文献   
80.
疏筋解毒方对PD大鼠黑质纹状体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筋解毒方对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Bcl-2mRNA/Bax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对PD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PD大鼠黑质纹状体Bcl-2mRNA/BaxmRNA分布及表达。结果疏筋解毒方有提高PD大鼠中脑Bcl-2mRNA/BaxmRNA分布及表达的趋势。结论疏筋解毒方可能在基因调控层面。通过提高Bcl-2mRNA/BaxmRNA比率,达到抑制PD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