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海涛  唐学章 《中国骨伤》2015,28(8):722-726
目的:评价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门诊患者中选取13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69例采用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治疗(按压微调组),其中男29例,女40例,平均年龄(50.55±11.38)岁;67例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传统推拿组),其中男28例,女39例,平均年龄(51.20±11.90)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整体疗效评估;采用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状态以及由其所引起的全身状况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头痛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1个月。整体疗效评估结果,按压微调组痊愈25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4例;传统推拿组痊愈12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按压微调组明显优于传统推拿组(P <0.01).NDI评分评定结果,按压微调组由治疗前的13.48±4.83改善至治疗后的6.23±3.76,传统推拿组由治疗前的13.82±5.78改善至治疗后8.25±4.75,按压微调组改善更为显着(P <0.01);VAS疼痛评分比较,按压微调组由治疗前的4.75±0.97降至治疗后的1.88±1.78,传统推拿组由治疗前的4.78±0.98降至治疗后的2.84±1.94,按压微调组改善更为显着(P <0.01);每周头痛次数,按压微调组由治疗前的(5.38±1.96)次降至治疗后的(1.71±2.04)次,传统推拿组由治疗前的(5.22±1.81)次降至治疗后的(2.81±2.42)次,按压微调组减少更为显着(P <0.01);头痛持续时间,按压微调组由治疗前的(6.87±3.67) h缩短至治疗后的(0.97±1.74) h,传统推拿组由治疗前的(6.90±3.79) h缩短至治疗后的(1.83±2.21) h,按压微调组头痛持续时间缩短更为显着(P <0.05).结论: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明显改善患者颈部及全身功能状态、减轻疼痛强度、减少头痛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且具有安全性高、操作轻巧、疗效显着的特点,推荐应用此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与传统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a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CSA)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及评价。方法:选取156名CSA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推拿组和按压微调组。将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分别使用通用的临床评定方法和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法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结果:传统推拿组及按压微调组总有效率(包括痊愈、显效、有效)分别为83.12%和93.67%,痊愈率分别为:15.58%和30.38%,2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评估方法显示:2组治疗方法均可显著改善CSA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P<0.01),而按压微调组较传统推拿组对于改善眩晕、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更为显著(P<0.01,P<0.05),对于颈肩痛及头痛症状改善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传统推拿方法及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对于改善CSA的各种症状均有显著疗效,且侧卧交叉按压微调法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舒筋活络方(SHC)对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对胶原酶法分离培养的FLS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MTT比色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ELISA法等技术测定SHC对FLS增殖、迁移、侵袭等的影响。结果:体外分离的FLS生长状态良好,具备成纤维细胞形态特性;所选药物浓度范围对FLS增殖影响较小,与空白组比较,较高浓度和低浓度的SHC对FLS增殖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LS的增殖与SHC呈浓度依赖性;镜下观察到OA-FLS的迁移现象,其中,模型组48 h、72 h的迁移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组72 h的迁移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48 h、72 h时,SHC组FLS迁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组FLS侵袭穿过小室膜的细胞个数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5);SHC各浓度组均对MMP3的释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SHC调节FLS增殖、抑制FLS的迁移和侵袭,维护和修复OA患者关节内组织完整性,为OA的关节保护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三位八步逐层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三位八步逐层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95名,随机分为推拿组48例和牵引组47例。分别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推拿组有效率为95.8%,痊愈率为56.3%;牵引组有效率为83.0%,痊愈率为12.8%。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推拿组疼痛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三位八步逐层推拿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  相似文献   
6.
开四关灸关元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后症状不缓解为主的一组证候群.CFS最早于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正式命名,同时确立了诊断标准[1],1994年美国CDC将该标准进行了修订[2],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标准,也是诊断CFS的金标准[3].由于CF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有效治疗CFS的方法[4].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开四关灸关元法"治疗CF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了如下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正>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推拿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通过不断总结使推拿渐渐成为先于中医各科而形成的一种疗法。推拿基本概念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杌等,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手或肢体或其他部位,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和穴位上,施以特定技巧动作,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夏季正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高温暑热、空调凉风以及不良的生活姿势都会伤害我们的颈椎。为了避免颈椎病的困扰,夏天更要做好颈椎病的预防与治疗。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以颈椎退行性病理变化为基础的一种疾病。确切地说,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脊髓、神  相似文献   
9.
痛点推拿与传统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临床体会到痛点推拿同传统推拿一样能起到舒通经络、解痉止痛等作用,其最大优势是能直达病所,通过手法的局部治疗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10.
按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医疗保健方法。它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延缓衰老等功能。由于正确的按摩能够起到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故千百年来深受我国广大民众的喜爱。 如今大小城市的街头巷尾,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按摩场所。盲人按摩、美体按摩、减肥按摩……甚至还有在街边的摆摊按摩。面对这么多走出医院的按摩场所,您是否无所适从了呢?而且这些按摩通常价格不菲。“我们可不可以在家里做?”当然可以,但是您必须了解正确的方法及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按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