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真红树林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概述了红树林植物的界定标准和中国存在的真红树林种类与分布;并综述了真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其药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作者从红树林土霉菌中分离鉴定了1种新的丁内酯7'-Hydroxybutyrolactonem(1)、3种cycloheptanetrionesTerretrioneA—C,5种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23.
中国红树林植物白骨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白骨壤Avicennia marinn叶的化学成分,开发和利用红树资源,以期获得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较好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骨壤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舍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白骨壤醌B(Ⅰ)、白骨壤醌C(Ⅱ)、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Ⅲ)、槲皮素(Ⅳ)、山柰酚(Ⅴ)、羽扇醇(Ⅵ)、桦木醇(Ⅶ)、β-谷甾醇(Ⅷ)、麦角甾-6,22-二烯-5α,8α-环二氧-3β醇(Ⅸ),对甲氧基肉桂酸(Ⅹ)。结论:化合物Ⅴ-Ⅹ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真菌菌株PH0016的胞外多糖(EPS)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活性及机制。方法对分离自海南红树林的一株真菌菌株行菌株鉴定和ITS序列分析;对其产生的EPS行体外、体内细胞毒性实验和抗HSV-1作用观察。结果菌株初步鉴定为淡紫色拟青霉菌。EPS可抑制HSV-1病毒活性,其对HSV-1感染细胞病变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95μg/mL,SI为11.45。EPS可明显提高小鼠HSV-1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及存活时间。结论自海南红树林中分离一株真菌菌株PH0016,属淡紫色拟青霉菌;其产生的胞外多糖具有抗HSV-1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一株红树林真菌泡盛酒曲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反相柱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4个环二肽类成分和3个核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环(异亮-缬)二肽(Ⅰ)、环(亮-缬)二肽(Ⅱ)、环(亮-异亮)二肽(Ⅲ)、环(亮-亮)二肽(Ⅳ)、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Ⅴ)、腺嘌呤(Ⅵ)、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Ⅶ).结论 4个环二肽类成分为该属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红树林植物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根泥来源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ZHN2-20的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HPLC等常规化学手段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结合波谱学数据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以SRB和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ZHN2-2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甾类单体化合物,分别为:helvolic acid (1),methyl helvolic acid (2),(22E, 24R)-ergosta-7, 9 (11), 22-triene-3β, 5α, 6β-triol (3),cerevisterol (4),(22E, 24R)-ergosta-7, 9 (11), 22-triene-3β, 5α-diol (5)。化合物3、5对HL-60和K-562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8.10%,60.50%和62.36%,49.43%。 结论 化合物1-3、5为首次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新结构化合物。首次测定了化合物1-5对Hela、A-549、MGC-803、HL-60和K-562五种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3、5对两株人白血病细胞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4d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4d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citrinin(1),tenellic acid C(2),tenellic acid A(3),terretonin(4),echinulin(5),(E)-4,6-dimethoxy-3-[4-oxo-5-(prop-1-enyl)-4H-pyran-2-yl]-isobenzofuran-1(3H)-one(6)。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分别为0.08,0.09 mmol·L-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4d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究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CHQ-61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结构及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 利用乙醇沉淀法、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和凝胶层析柱对菌株发酵产物中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气质联用色谱、红外光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和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鉴定多糖的结构特征,采用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评价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CHQ-61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多糖XH-1,其分子量为8.9 kDa,丙酮酸含量为4.0 %,主要由半乳糖和氨基葡萄糖组成,糖链主要含有(1→6)Galp,还有少量的(1→3)GlcNp、(1→4,6)Galp、(1→3,6)GlcNp、末端Galp和GlcNp,XH-1具有一定的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其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0.5、0.8和3.0 mg/mL。结论 本文首次报道了红树林根泥放线菌Streptomyces sp.CHQ-61产生的胞外多糖XH-1为1种含有丙酮酸的半乳糖和氨基葡萄糖组成的结构新颖的胞外多糖,其具有较强的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究红树林耐酸真菌OUCMDZ-4736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活性。方法 菌株在pH 2.5条件下规模发酵,通过现代色谱学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以及制备型HPLC)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鉴定分离获得的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流感病毒H1N1的活性。 结果 从红树林根部泥土样品来源的真菌OUCMDZ-4736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asterric acid(1)、questinol(2)、parietinic acid(3)、endocrocin(4)、isorhodoptilometrin(5)、sulochrin(6)、monochlorsulochrin(7)、dihydrogeodin(8)、yicathin C(9)、2, 5-dimethyl-6, 8-dihydroxy-chromone(10)。活性评价结果首次报道化合物1、3、4和7显示有弱的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活性。结论 红树林耐酸真菌OUCMDZ-4736在酸性调节下能代谢产生具有抗甲型流感H1N1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0.
一株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海南红树林真菌WC1016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从海南文昌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样本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真菌菌株WC1016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通过菌落特征、显微形态、ITS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WC1016进行鉴定.结果:菌株WC1016在CA上形成典型紫色绒絮状菌落.显微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具有拟青霉属的典型特征.ITS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