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472篇
  免费   40707篇
  国内免费   32952篇
耳鼻咽喉   9055篇
儿科学   5048篇
妇产科学   6396篇
基础医学   42058篇
口腔科学   8434篇
临床医学   87700篇
内科学   54940篇
皮肤病学   5734篇
神经病学   9123篇
特种医学   248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57篇
外科学   56859篇
综合类   175323篇
预防医学   27692篇
眼科学   5374篇
药学   59256篇
  628篇
中国医学   31167篇
肿瘤学   95543篇
  2024年   3576篇
  2023年   12530篇
  2022年   11967篇
  2021年   14762篇
  2020年   14059篇
  2019年   15087篇
  2018年   8664篇
  2017年   13392篇
  2016年   15822篇
  2015年   17128篇
  2014年   26275篇
  2013年   26770篇
  2012年   36382篇
  2011年   39896篇
  2010年   38142篇
  2009年   39160篇
  2008年   41391篇
  2007年   38477篇
  2006年   35817篇
  2005年   35936篇
  2004年   31318篇
  2003年   25515篇
  2002年   22406篇
  2001年   21506篇
  2000年   17749篇
  1999年   15641篇
  1998年   14668篇
  1997年   14661篇
  1996年   12932篇
  1995年   10622篇
  1994年   9182篇
  1993年   6458篇
  1992年   5897篇
  1991年   4502篇
  1990年   3006篇
  1989年   2835篇
  1988年   630篇
  1987年   493篇
  1986年   403篇
  1985年   260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0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 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例前纵隔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经侧胸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观察组经剑突下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及首次下地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及72h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少见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肺及胃肠胰NEN(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GEP-NEN)最常见。国内外研究数据均提示,NEN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肿瘤相比,NEN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更为显著。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结合已有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制订了首版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案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9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观察组47例给予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手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2/47)低于对照组1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乳对称性评分及综合美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单切口入路的手术方案能够提高术后患者乳房美观性,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榄香烯联合中频交变微电流对胶质瘤U251细胞活力、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中频交变微电流作用胶质瘤U251细胞,筛选最佳作用参数;运用CCK-8法分析榄香烯不同药物浓度对U251细胞活力的影响;将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中频交变微电流组(50 kHz、150 mA、30 min)、榄香烯组(IC_(50):235μmol/L)、中频交变微电流与榄香烯联合组,连续作用3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流式细胞术分析中频交变微电流、榄香烯对胶质瘤U251细胞活力、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中频交变微电流的最佳作用参数为:50 kHz、150 mA、30 min,榄香烯的IC_(50)为235μmol/L;与对照组比较,中频交变微电流组、榄香烯组、联合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分别为[(86.5±0.3)%、(51.7±2.3)%、(36.2±1.0)%,P0.05]。中频交变微电流组、榄香烯组、联合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7.2±2.7)%、(47.5±2.2)%、(68.5±1.7)%,均高于对照组[(4.4±1.2)%,P0.05];中频交变微电流组、联合组均将细胞阻滞于G_2/M期。结论榄香烯联合中频交变微电流可抑制U251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能够协同抗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与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 2012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鄂尔多斯东胜区人民医院及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PTMC 171例,分为射频消融组 84例,外科手术组 8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 24 h血清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术后 7d、术后 30 d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 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科手术组术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77±0.69)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9.39±2.16)pmol/L低于 RFA组[FT3:(4.22±0.35)pmol/L, FT4:(12.74±2.37)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8.56±2.42)mIU/L]高于射频消融组(1.03±1.44)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交互作用显示 FT3、FT4、TSH术后 7d和 30 d的变化与治疗方案存在交互作用(均 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 RFA治疗 PTMC对机体创伤较小,能有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人NSCLC细胞系A549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加入细胞,不进行中药处理)、实验组(加细胞加中药处理)。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urvivin、Bcl-2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Survivin和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脾益肾方处理的实验组24、48、72 h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Survivin和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可通过下调Survivin和Bcl-2、上调Caspase-3表达诱导NSCLC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NSCLC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