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70篇
基础医学   456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679篇
预防医学   465篇
药学   194篇
  2篇
中国医学   2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建立CBA/J小鼠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模型。方法:将雌性CBA/J与雄性DBA/2J小鼠以21合笼交配,制备反复自然流产模型。然后灌服附子、干姜、肉桂复方11d,建立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病症结合模型。观察每只小鼠的精神状态、皮毛颜色、舌象、大便性状并测定小鼠的肛温、食量、饮水量,与虚热证有关的生物化学指标、妊娠小鼠阴道出血情况、宫内胚胎发育、流产情况。结果:(1)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组小鼠均于造模后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毛色干枯、易怒、大便干结、饮水量明显增加等情况。(2)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组小鼠T3、T4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反复自然流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组肛温较正常组、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符合虚热证模型指标。(4)与正常组比较,反复自然流产组,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组流产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模型可成为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病症防治研究药效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112.
113.
<正>临床上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称为反复自然流产(RSA),是妇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总妊娠数的0.4%1.0%,如按连续发生2次计算则为5%1.0%,如按连续发生2次计算则为5%([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常见的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感染因素外,40%([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常见的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感染因素外,40%80%的RSA患者与免疫因素有关,包括部分男性因素80%的RSA患者与免疫因素有关,包括部分男性因素([2,3])。免疫因素除一部分与自身抗体有关外,另一部分原因被认为是母胎双方免疫不适应,其中封闭抗体缺乏是主要因素([2,3])。免疫因素除一部分与自身抗体有关外,另一部分原因被认为是母胎双方免疫不适应,其中封闭抗体缺乏是主要因素([4])。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可刺激封闭抗体的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发生流产([4])。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可刺激封闭抗体的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发生流产([5])。本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510例RSA患者进行封闭抗体水平测定,并对其中92例封闭抗体阴性的RSA患者进行免疫治疗,观察其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在胎盘形成过程中是否有作用及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自然流产组及正常妊娠组蜕膜和绒毛中埃兹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蜕膜及绒毛组织的蜕膜细胞以及滋养层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内均可见深浅不一的棕黄色颗粒沉着。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组较正常妊娠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减弱,推测埃兹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胚泡植入过程中胚泡不易黏附、滋养层细胞侵袭力下降、胎盘形成不良有关,提示埃兹蛋白可能在胎盘形成及妊娠的维持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对150例流产物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探究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积累临床资料。方法选择2020年2-7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150例自然流产病人,运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分型对流产物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150例流产物均成功检测,染色体正常71例(47.33%),染色体异常79例(52.6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6例,占染色体异常总数的70.89%,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4例(2.67%),嵌合体14例(9.33%),染色体数目合并结构异常3例(2.00%),单亲二倍体2例(1.33%)。导致自然流产最主要的染色体异常为染色体数目异常(37.33%),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32.67%)、三倍体(4.67%);其次为嵌合体(9.33%)。与自然流产密切相关的染色体异常依次为:45,X、16-三体;69,XNN、21-三体;18-三体;16-三体嵌合体。结论CNV-Seq联合STR技术适用于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可覆盖更多范围的染色体异常,能实现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对明确自然流产的遗传因素,指导孕妇再次备孕,实现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对山西省215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及抗β2糖蛋白抗体(anti-beta 2-glycoproteinⅠantibody,aβ2-GPⅠ)分析,探讨两神抗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215例自然流产患者与100例健康对照者分为两组,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IgG型和IgM型ACA以及aβ2-GPⅠ,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IgG型ACA、IgM型ACA和aβ2-GPⅠ、年龄、有无用药史及有无家族史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未发现相对体质量与自然流产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G型ACA、aβ2-GPⅠ、用药史及家族史与自然流产相关.结论ACA和aβ2-GPⅠ与自然流产关系密切,两类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该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和胎盘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及白细胞介素-33(IL-33)/ST2的表达变化。方法 20只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与雄性DBA/2和Balb/c小鼠按雌雄比例2:1合笼交配,建立正常妊娠组(CBA/J♀×Balb/c/2♂)和自然流产组(CBA/J♀×DBA/2♂)模型。妊娠第13.5天处死各组雌性小鼠,计数存活胚胎数和丢失胚胎数,计算胚胎丢失率。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小鼠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IL-4的浓度,q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胎盘组织中IL-4、IFN-γ、IL-33、ST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小鼠模型,RSA模型组胚胎丢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16.2%vs.4.92%,P0.05);RSA组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50±0.83)vs.(3.35±1.63)个](P0.05);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妊娠组相比,RSA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升高[(346.79±4.34)vs.(168.84±2.35)ng/L],IL-4水平显著降低[(98.46±5.81)vs.(157.56±9.35)ng/L](P均0.05);qRT-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RSA组小鼠胎盘组织中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4、IL-33、ST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肥大细胞和IL-33/ST2可能参与了RSA小鼠体内Th1/Th2的调节,有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正常早孕妇女和早期自然流产妇女之间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3例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37例早期自然流产妇女绒毛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两组绒毛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结果HE染色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形态对比,见早期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滋养细胞层变薄、滋养细胞变性甚至坏死、滋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间质水肿坏死;免疫组化示正常早孕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07±0.05,自然流产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12±0.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116±0.067,多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086±0.1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表达升高,可能在自然流产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 (ART)助孕妊娠后患者发生晚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阐明引起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10例行ART助孕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足月产组(248例)和晚期流产组(62例)。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症发病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情况和妊娠结局情况,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患者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患者既往晚期流产或早产次数、既往宫颈LEEP或锥切史、既往宫腔镜下电切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体质量指数(BMI)、周期类型、内膜厚度、是否双胎妊娠和排卵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BMI(OR=1.194,95%CI:1.088-1.311,P<0.01)、既往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OR=5.673,95%CI:1.189-27.069,P=0.029)、宫颈LEEP或锥切史(OR=5.113,95%CI:1.025-25.496,P=0.047)和双胎妊娠(OR=5.129,95%CI:2.377-11.067,P<0.01)是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与新鲜移植周期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OR=0.422,95%CI:0.219-0.814,P=0.010)是晚期流产的保护因素。 结论 既往早产或晚期流产史、宫颈手术、高BMI和双胎妊娠是ART助孕妊娠后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而FET是晚期自然流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0.
患儿女,15岁。因双足水肿15年于2003年10月27日就诊。系第二胎,第一产。生后双手双足即现水肿。一岁半双手背水肿逐渐消退。现无初潮月经。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其母第一胎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