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5篇
  免费   864篇
  国内免费   677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1748篇
口腔科学   187篇
临床医学   1471篇
内科学   1440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7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50篇
综合类   3213篇
预防医学   1753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766篇
  14篇
中国医学   526篇
肿瘤学   313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685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696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中存在大量的REP序列(repetitive extragemic palindromic),这类序列数量大,序列简单,且非常保守,规律性很强,我们通过设计的标序地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1REP到12REP,有一个由标序逐步累加、呈阶梯进化的过程,因此,可以肯定它是由转座进化形成的,而转座的标序仅125bp和20bp,显色这么短的序列是无法进行反向转录的。因此,我们认为转录的实体应为RNA,而不是传统理论的DNA。同时,传统的转座理论,无法进行动力学解释,好象转座是一种无目的的,随机的行为,但这一点与事实并不相符。通过对生物进化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可以发现生物基因的拷贝数与其活动量是成正比的,需求量大的基因其拷贝数就多,需求量少的基因拷贝数就少。这就说明转座是与需求量相关的,而不是无目的的和随机的,因此我们认为转座是调控反应的结果,转座又可叫调控转座。大肠杆菌REP序列的转座虽不加基因的拷贝数。但它能提高转录的速度,因此,因此,也是一种调控转座。生物的发育机制从分子水平讲就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表达,那么这种差异表达的时间开关和空间开关又是怎么控制的,至今没有很好的理论解释,我们通过对REP序列分析,可以发现是通过基因互控方式实现的。REP序列是回文序列,而回文序殓既是转录的终止序列又是转录的启动序列。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基因之间的互控关系,即A转录子的终止序列(回文序列),它从mRNA上切下后,又是开启B转录子的钥匙,这种机制就很好地解释发育机制问题,实现了遗传,发育和进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62.
张林  于文彬  马越云  苏明权  丁振若 《医学争鸣》2002,23(12):1085-1089
目的:为研究TLR2胞外域在肽聚糖诱导的信号转导中的功能,构建TLR2胞外域及其氨基端和羧基端片段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提取HL-60细胞总RNA,以RT-PCR方法获取了TLR2胞外域cDNA片段,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转化E.coli JM109,建立了TLR2胞外域的cDNA克隆;籍此,又相继克隆了胞外域的氨基端和羧基端片段,然后将这三个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的人TLR2全长cDNA序列比较,仅4个碱基不同,同源性为0.998。结论:成功获得了HL-60细胞TLR2胞外域及其氨基端和羧基端片段的克隆。  相似文献   
63.
ABO基因定型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andsteiner1 90 0年发现的 ABO血型 ,是目前最具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常规使用的定型技术是采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与红细胞凝集试验进行测定 ,疑难者再附加吸收放散试验、唾液定型等试验项目 ,但由于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局限性 ,致使一些疑难标本难以及时、准确判定。作者参考国外文献 [1] ,建立了稳定的 PCR ABO基因分型技术 [2 ] ,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一些疑难血型鉴定病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血型血清学试验 按照文献[3 ] 操作。抗 - A、抗 -A1、抗 - B由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备 ,抗 -H、抗球蛋白试剂由上海输血研究…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小波分析在建立季节性趋势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中的作用,提高预测精度,研究选择Meyer小波作3层分解与重构,分离出时间序列中的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并分别建模。与Box-Jenkins模型相比较,验证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获得SENV-D亚型ORF1-C端蛋白基因序列,并进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及诊断、治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法从SENV阳性血清中获得SENV-DORF1C端基因,测序验证后,构建了pQE30-SENV-D重组表达质粒,并经过转化E.coli M15,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达结果.结果:获得了正确序列的SENV-D亚型ORF1-C端蛋白基因序列,表达出Mr约为38×103的蛋白.表达蛋白能与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结论:成功获得并表达了SENV-D-ORF1-C端蛋白,并经Western blot印迹法证实能与阳性血清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有可能用于检测SENV-D抗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有助于疫情监测及早期发现感染者的抗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6.
用改善的自回归预测方法预测门诊人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时间序列资料,建立自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时,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要求数据列{x(k)}(k=1,…,n)为光滑离散函数,其主要条件是:ε>0,k0,当k>k0时,有x(k)/∑k-1i=1x(i)<ε〔1〕。即,当数据列{x(k)}与{y(k)}满足y(k)/∑k-1i=1y(i)0,y(k)=ln(x(k) x(2k) 1),则数据列{y(k)}比数据列{x(k)}光滑。即利用反双曲正弦函数变换提高了数据列的光滑程度。[证明]令g(x)=x-x2 1.ln(x x2 1),则g(0)=0。当x>0…  相似文献   
67.
SLE小鼠高IgG血症Fcgr2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模型-NZB/WF1双亲NZB,NZW小鼠 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核酸序列,明确Fcgr2b基因启动子区的突变性质.方法:扩增NZB,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DNA进行核酸序列分析.采用ELISA法测定、比较(NZB×NZW )F1×NZW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与W/W型组间血清总IgG 水平.结果: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与正常鼠Balb/C相比存在2个部位碱基缺失,分别为13 bp及3 bp.NZW小鼠除有3个碱基置换外,与Balb/C鼠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相同.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总 IgG水平明显高于W/W型组(P<0.0001).结论: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碱基缺失,且该缺失突变可能与血清总IgG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8.
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分析胆道梗阻性疾病的MRCP影像学表现。方法218例病人行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扫描,然后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根据ERCP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胆道梗阻性疾病的MRCP的影像学征象和特点,讨论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扫描时间为5~7S,优良图像为82.5%,合格图像为10,6%,差为6.9%。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对各类梗阻疾病的定位诊断率为100%,梗阻端形态,胆胰管之间的关系均可显示。病因定性诊断率为95.5%。结论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不受呼吸运动影响,图像优质率高,扫描速度快,可显示各种疾病的胆胰管梗阻改变,对诊断较小的结石及泥沙样结石有较大的价值,诊断较早期胆管癌准确率高,可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69.
①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编码基因及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并在GenBank中寻找其同源序列。②方法 将网上公布的具有全基因序列的12株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应用Clustal W方法对排分析变异情况,并应用GenBank的Blast对排功能寻找被GenBank收录的同源序列。③结果 SARS冠状病毒S蛋白相对比较保守,变异率较低,其氨基酸序列与鼠的肝炎病毒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某些核苷酸序列与人的基因组有同源性。④结论 S蛋白编码基因及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为预防性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可行性;据其同源基因及蛋白序列可以预测S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对推测SARS可能的发病机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在调节端粒的长度和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依赖或不依赖于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介绍近年来发现的一些重要的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