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67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439篇
预防医学   223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192篇
  4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南药学》2015,(9):957-962
万古霉素为糖肽类抗菌药,是临床上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大量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的PK/PD参数AUC0~24 h/MIC≥400与其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但是,万古霉素在不同人群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差异较大,因此,通过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来实施万古霉素的优化给药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万古霉素在不同群体中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和基于PPK给药方案的优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万古霉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分析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特点。方法选取12例应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及发生时间、转归。结果本组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的平均时间为用药后14 d,平均用药量28 g,给予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患者在7 d内恢复。结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特点和免疫介导或者骨髓抑制有关,给予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患者可康复。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部分医院万古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失败的因素,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对临床分离的1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70株,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用含万古霉素4.0μg/ml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筛选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在无万古霉素血平皿培养基中对MRSA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检测其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化。结果 172株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MIC值在(1.0~2.0)μg/ml有146株,占84.89%;102株MRSA对万古霉素MIC值在(1.0~2.0)μg/ml有88株,占86.27%,其中有两株MIC值为(2.5~3.0)μg/ml;70株MSSA对万古霉素MIC值在(1.0~1.5)μg/ml有46株,占65.71%,其余<1.0μg/ml;含万古霉素4.0μg/ml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未筛选出hVISA,也未筛选出对万古霉素MIC值>8.0μg/ml的VRSA;体外传代培养发现,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随传代次数呈现一定变化规律。结论沈阳地区hVISA检出率极低,大部分临床治疗失败可能与菌株MIC值漂移有关,MIC值漂移菌株脱离抗菌药物环境连续传代,其MIC值较初始分离时未见下降,提示MIC值的漂移可能也涉及到了稳定的遗传变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为了比较万古霉素等10种抗生素对1995年分离的95株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7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体外活性,用NCCLS颁布的琼脂稀释法测MIC。结果受检的10种抗生素中万古霉素的活性最好,其MIC50及MIC90分别为1mg/L及2mg/L,平均值为124mg/L;耐药率为0%。其次为壁霉素,其MIC50及MIC90分别为2mg/L及8mg/L,平均值为251mg/L;耐药率为2%。利福平MIC50及MIC90分别为0125mg/L及32mg/L,平均值为022mg/L;耐药率为14%。其它依MIC90的大小排序,为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红霉素,庆大霉素,磷霉素,磺胺甲恶唑等。用柱状图显示了前三种药的MIC值的分离,万古霉素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全部落在敏感区,且为单峰。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对MRSA和MRSCoN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250 mg/次,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溶解,滴注时间>1 h,12 h/次。用药3 d后,根据血药浓度谷峰值调整给药剂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首次给药剂量为70 mg,使用200 mL葡萄糖溶液溶解,第2天开始以维持剂量为50 mg治疗,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菌完全清除率为34.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5%,两组细菌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和FEV1/FVC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O2)和氧合指数(OI)均显著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pO2、OI显著高于对照组,p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泊芬净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肺部感染,卡泊芬净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起效迅速,但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分析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建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文献,统计监测例次、监测依据、监测方法、给药方案、首次采血时间、谷浓度范围、不良反应。结果:纳入14篇文献,1273例新生儿的万古霉素TDM 1968例次。多数文献明确了以指南或专家共识作为监测依据,测定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71.80%),92.38%的TDM采用了说明书的给药方案,73.68%的TDM采用4~5个维持剂量采血;21.24%的TDM谷浓度平均值在10~20 mg/L之间,78.76%的TDM谷浓度平均值<10 mg/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4%。结论: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数量较少,且60%以上的谷浓度监测结果不在治疗范围内,加强TDM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8.
倪春艳 《抗感染药学》2020,17(3):384-386
目的:分析车祸致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不达标的原因,探究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过程。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制订,对重症感染患者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和药学服务。结果: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受患者体质量、年龄、肾功能、体液量及表观分布容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万古霉素的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对万古霉素TDM,关注其谷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100例,分析万古霉素临床使用时病原菌分布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白蛋白水平、是否行机械通气、药物用法用量等及血药谷浓度监测数据,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共分离47株革兰阳性病原菌,万古霉素的细菌清除率为91.49%;使用万古霉素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2例患者出现肾毒性;按药品说明书要求每日2 g给药的仅有37例(占52.86%)谷浓度达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入住病区、机械通气是引起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万古霉素疗效明确,但初始谷浓度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