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5):2041-2043
目的:为促进重症感染新生儿合理应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重症感染新生儿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相关信息。结果:30例重症感染新生儿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其中,7例稳态谷浓度小于10 mg/L(占23.33%),有效率为16.67%;22例在10~20 mg/L(占73.33%),有效率为77.27%;1例大于20 mg/L(占3.33%),有效率为100%。有2例采用qd给药,疗程最短的仅2 d。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96.67%,其中阳性率为89.65%。治疗期间未发现患儿有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情况。结论:我院重症感染新生儿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总有效率偏低,可能与万古霉素的稳态谷浓度偏低有关。部分临床应用尚不够规范,存在疗程不足、给药间隔不当等不合理用药情况。严格按标准使用及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对指导万古霉素临床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因素,为万古霉素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到2019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在住院期间使用了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了稳态谷浓度的患者的资料。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因素,探讨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和低蛋白血症对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结果 最终7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者50例,10~15mg/L者13例,15~20mg/L者5例,>20mg/L者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低浓度组的年龄较小、矫正肌酐清除率较高,而白蛋白在不同浓度组存在差异。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表明,矫正肌酐清除率与万古霉素谷浓度负相关,是其浓度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8)。ARC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7.5±7.5)mg/L,达标率为11.1%,显著低于非ARC组(56.7%)。低蛋白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8.7±7.8)mg/L,达标率为12.5%,显著低于正常蛋白组(41.9%)。ARC+低蛋白血症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6.0±1.2)mg/L,达标率为0。结论 肾功能亢进和低蛋血症是降低万古霉素谷浓度的重要因素。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及时识别该两种因素,做好药物浓度监测,优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应用万古霉素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住院新生儿17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患儿万古霉素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并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74例患儿中,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最低值为2.04 mg·L-1,最高值为13.49 mg·L-1,平均为(6.01±2.18)mg·L-1,峰浓度最低值为9.04 mg·L-1,最高值为50.47 mg·L-1,平均为(32.17±11.08)mg·L-1;有101例患儿血清谷浓度<5 mg·L-1,治疗总有效率为93.07%,不良反应率为16.83%,45例患儿血清谷浓度在5~10 mg·L-1,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不良反应率为16.83%,28例患儿血清谷浓度>10 mg·L-1,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不良反应率为28.57%,3个不同范围血药浓度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以肝损害和听力损害为主,其中肝损害发生率为9.20%,听力损害发生率为10.34%;随着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趋势性增加(X2=2.032,P=0.154)。结论:新生儿应用万古霉素有较高的肝损害和听力损害发生率,临床应用应严格掌握剂量、适应证,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探讨万古霉素在新生儿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ypersil-ODS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钾(0.05mol.L-1,pH3.21)(10∶90),检测波长为236nm,流速为1.00mL.min-1;新生儿重症感染病例30例,用万古霉素治疗7~14d,给药剂量按每次10~15mg.kg-1,观察给药前后患儿肝、肾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BUN、CCr)及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患儿万古霉素的峰(坪)浓度和谷浓度。结果:30例患儿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万古霉素的谷浓度的平均值为(5.8±3.4)mg.L-1,峰(坪)浓度的平均值为(30.9±12.0)mg.L-1,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万古霉素对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在血药浓度的监测下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患儿68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儿应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并根据其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68例患儿中,测得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谷浓度最低值为2.15mg/L,最高值为13.65 mg/L,甲均为(6.24±2.05) mg/L,峰浓度最低值为8.96 mg/L,最高值为52.06mg/L,平均为(31.48±11.12) mg/L,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的使用剂量,实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做到个体化给药,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我院新生儿科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新生儿病例,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可能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患儿中,万古霉素平均谷浓度为8.70(5.60,13.00)mg·L-1。谷浓度达标率74.51%,单次剂量、矫正体质量、给药间隔与谷浓度相关性显著(P<0.05),血肌酐与其相关性不显著,给药间隔及单次给药剂量对谷浓度的影响更大。结论: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单次给药剂量、矫正体质量以及给药间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高肌酐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变化,探讨该类患者最优化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重症患者,对其中肌酐清除率大于120ml/min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共计96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仅21.88%(21/96)达到目标浓度(15~20mg/L),其中低于15 mg/L者62.50%(60/96),高于20 mg/L者15.62%(15/96)。肌酐清除率相对偏低组(120~149 ml/min),谷浓度达标率及超标率均高于其他组,肌酐清除率>240ml/min与Ccr120~149 ml/min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时影响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主要因素(P<0.05),性别、年龄、SOFA评分、血肌酐、总胆红素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0,P=0.406)。结论:高肌酐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临床达标率低,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肌酐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影响较大,制定给药方案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适宜给药方案。方法:通过测定患者脑脊液的万古霉素浓度,对1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调整。结果:该脑膜炎患者采用静脉使用抗菌药物联合鞘内万古霉素的治疗方案,成功地治疗了颅内感染,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每日或隔日鞘内注射万古霉素5~15mg,脑脊液谷浓度为9.45~105.34μg·mL~(-1),血中浓度始终<0.24μg·mL~(-1)。结论:患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代谢情况受到给药方案、患者状态等多因素的影响,脑脊液的药物监测可以为鞘内注射的给药剂量调整提供依据,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新生儿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临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为医师调整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新生儿31例,对其一般情况、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影响血药谷浓度的因素、药物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例患儿中,新生儿脓毒血症占46.34%;病原学检查88.00%为革兰阳性菌,其中多重耐药菌占77.27%。初次血药谷浓度监测范围在10~20 μg·mL-1的患儿仅占32.26%,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干预建议后谷浓度的达标率提高至83.33%(P<0.05);给药间隔与血药谷浓度呈负相关(P<0.05)。本次研究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80.65%,且未发生万古霉素相关ADR。结论 万古霉素在TDM下治疗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新生儿重症感染疗效确切,但经验性用药后血药谷浓度达标率低,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干预建议、减少给药间隔可显著提高血药谷浓度,为医师调整给药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颅内感染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脑脊液浓度、脑脊液渗透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因细菌性脑膜炎入住新生儿科并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脑脊液浓度,计算其渗透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万古霉素平均血药浓度为11.72(9.54~15.22)mg/L,脑脊液浓度2.32(1.90~3.09)mg/L,渗透率23.02(14.49~33.33)%。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日龄、矫正胎龄、体质量、血肌酐水平相关(P<0.05);万古霉素脑脊液渗透率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相关(P<0.05)。结论:万古霉素的药动学在新生儿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应根据年龄、体质量和血肌酐水平调整用药剂量,并严密监测血药浓度和脑脊液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感染致病菌的分布、主要阳性球菌耐药及万古霉素浓度监测(TDM)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我院检出感染致病菌的相关数据,并提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使用万古霉素并进行 TDM 的住院患者病历162份,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菌在我院前十位细菌中所占比例大于20%,万古霉素在临床主要阳性球菌中耐药率为1.04%。结论:万古霉素仍然是针对革兰阳性(G+)菌感染有效的抗菌药,我院万古霉素 TDM 有些病区监测力度不足,应加大宣传,提高临床医生送检意识,万古霉素应根据 TDM 结果及临床表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倪春艳 《抗感染药学》2020,17(3):384-386
目的:分析车祸致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不达标的原因,探究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过程。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制订,对重症感染患者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和药学服务。结果: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受患者体质量、年龄、肾功能、体液量及表观分布容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万古霉素的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对万古霉素TDM,关注其谷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关用药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202次,平均血药谷浓度(14.36±8.12)mg/L,浓度小于10 mg/L的有68例次(33.66%),在10~20 mg/L的有100例次(49.51%),大于20 mg/L的有34例次(16.83%);肾功能正常与异常组间,血药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前后,各项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大,需加强血药浓度监测;针对肾功能异常患者,临床医生和药师需审慎评估给药剂量;临床医生应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2018年我院使用万古霉素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非透析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达标情况,探讨性别、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591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占40.27%,首次监测浓度在10~20mg·L^-1的占37.88%,复杂感染和非复杂感染患者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分别占33.69%和42.44%。性别、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均影响初始血药浓度,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性别、肌酐清除率及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与初始血药浓度相关(P<0.05)。结论:我院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构成比低,临床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及时参考血药浓度结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36例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黎  邢卫 《抗感染药学》2009,6(4):270-273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药峰谷浓度及病原学药敏检测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提取2008年1月-2009年4月期间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并进行血药峰谷浓度监测以及病原学药敏试验的36份病历进行分析。结果: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为75.00%(27/36),治疗药物监测平均谷浓度为(22.87±15.93)μg/mL。其中17例测定谷及峰值,平均血药峰浓度为(38.69±19.94)μg/mL。对万古霉素敏感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MRSE)、耳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屎(粪)肠球菌、G+杆菌。结论:应加大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病原学药敏试验的力度,根据血药浓度监测与病原学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万古霉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陈淑敏  田文园  张杰  边萌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3):204-206,209
目的评价我院32例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临床疗效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4月应用万古霉素并监测血药浓度的3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细菌学培养结果、用药情况、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疗效、肾功能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检出率53%,用药指征细菌学符合率31%。应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69%,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所测得谷值在10~20mg/L范围内者占25%,治疗后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3%。结论32例应用万古霉素患者初次测得其血药浓度谷值在有效范围内的比例偏低,对老年患者需重视其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临床实际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万古霉素治疗儿童艰难梭菌感染的不良反应及原因。方法:结合1例儿童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艰难梭菌感染引起面部皮疹的案例,检索并分析国内外口服万古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文献。结果:万古霉素口服给药可发生与静脉给药类似的不良反应,考虑与万古霉素在肠道吸收有关,且高剂量、长疗程、合并严重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肾功能异常、禁食和腹泻等均为引起万古霉素肠道吸收增加的高风险因素。结论:药师在临床实施药学监护时,需警惕万古霉素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采用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100例,分析万古霉素临床使用时病原菌分布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白蛋白水平、是否行机械通气、药物用法用量等及血药谷浓度监测数据,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共分离47株革兰阳性病原菌,万古霉素的细菌清除率为91.49%;使用万古霉素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2例患者出现肾毒性;按药品说明书要求每日2 g给药的仅有37例(占52.86%)谷浓度达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入住病区、机械通气是引起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万古霉素疗效明确,但初始谷浓度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糖尿病患者抗感染疗效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0年12月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的病例资料,并统计稳态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及其不良反应,以及临床药师对不良反应的干预情况,最终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并分析万古霉素引起糖尿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57例糖尿病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的平均血药浓度(谷浓度)(15.40±5.39)μg/ml,其中,血药浓度低于10μg/ml为未达标组,共12例(21.05%),平均血药浓度(8.45±1.04)μg/ml;血药浓度10~20μg/ml为达标组,共31例(54.39%),平均血药浓度为(14.86±2.96)μg/ml;血药浓度高于20μg/ml为超标组,共14例(24.56%),平均血药浓度(22.55±1.96)μg/ml。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均在超标组,其中出现严重过敏反应6例(10.53%),皮肤损害3例(5.26%),肾功能损害2例(3.51%),神经系统损害2例(3.51%)。结论糖尿病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血药浓度超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患者合并使用升压药物会伴随严重的肾脏损伤,应加强对患者的肾功能检测。临床药师应当结合检验科肾脏学相关指标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李军 《中国药业》2008,17(11):55-55
目的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分别测定患者地高辛和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共监测地高辛723例,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0.8~2.0μg/L)的有339例,有效率为46.9%;共监测卡马西平89例,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4~12mg/L)的有42例。有效率为47.2%。结论对于治疗窗比较窄的药物,有必要进行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主动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