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考察肾功能正常患者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分布情况,明确影响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50mL/min)且接受万古霉素常规给药方案(1g q12h)治疗的感染患者血样,采用酶免疫扩大法测定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应用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与患者基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331例符合入排标准的感染患者,统计分析发现,41%(136/331)的患者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低于10μg/mL,而稳态谷浓度高于20μg/mL占15%(48/331),仅44%(147/331)的稳态谷浓度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范围(10~20μg/mL)。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P<0.001)、体重(P<0.001)、肌酐清除率(P<0.001)、重症感染(P=0.022)以及高血压(P=0.022)是影响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感染类型及血压情况来综合调整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以更好地实现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ICU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48例ICU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48例患者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9.26±8.96) mg/L,血药浓度达标率为31.25%;脑脊液万古霉素谷浓度为(4.61±2.97) mg/L,脑脊液浓度达标率为16.67%;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穿透率为(18.84±9.47)%.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肌酐和白蛋白水平均呈正向线性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体重、性别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肌酐、白蛋白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之间均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白蛋白水平和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均与脑脊液万古霉素谷浓度呈正向线性关系(P<0.05).结论 ICU颅内感染患者万古霉素初始药物谷浓度达标率较低,采取万古霉素静脉给药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血肌酐、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我院新生儿科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新生儿病例,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可能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患儿中,万古霉素平均谷浓度为8.70(5.60,13.00)mg·L-1。谷浓度达标率74.51%,单次剂量、矫正体质量、给药间隔与谷浓度相关性显著(P<0.05),血肌酐与其相关性不显著,给药间隔及单次给药剂量对谷浓度的影响更大。结论: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单次给药剂量、矫正体质量以及给药间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计算。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新生儿1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给药方案、人口学、肝肾功能等变量,建立以万古霉素谷浓度值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模型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 最终所得模型方程为:C=3.28-0.48WT+ 0.18Cr-1.15Tau+0.55Dose。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给药间隔为影响谷浓度最重要的因素(相关系数贡献率:50.90%)。患儿矫正体重、血肌酐值、单次给药剂量的相关系数贡献率分别为27.00%、14.60%和7.50%。结论 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值与给药间隔、患儿矫正体重、血肌酐值、单次给药剂量有显著相关性。与延长给药间隔相比,增加单次给药剂量增加谷浓度的程度较小。血肌酐值与万古霉素谷浓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其他潜在影响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患儿白蛋白水平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为临床低蛋白血症患儿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65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蛋白血症组30例(白蛋白浓度<30 g/L)与正常对照组35例(白蛋白浓度≥30 g/L),观察两组患儿血浆白蛋白水平、万古霉素谷浓度,记录患儿在不同年龄段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及患儿第5次用药后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所占比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儿白蛋白水平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低蛋白血症组患儿平均白蛋白水平、万古霉素谷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28 d、29 d~1岁、>1~3岁、>3~6岁、>6~12岁万古霉素谷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血症组>3~6岁、>6~12岁万古霉素谷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低蛋白血症组万古霉素谷浓度在治疗窗内为26.67%(8/30),正常对照组为42.86%(1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白蛋白水平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呈正相关(P<0.05);7例患儿出现肝酶升高、3例皮疹、2例白细胞减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合并基础疾病是导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蛋白血症患儿受多因素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积极监测低蛋白血症患儿血药浓度,以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高肌酐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变化,探讨该类患者最优化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重症患者,对其中肌酐清除率大于120ml/min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共计96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仅21.88%(21/96)达到目标浓度(15~20mg/L),其中低于15 mg/L者62.50%(60/96),高于20 mg/L者15.62%(15/96)。肌酐清除率相对偏低组(120~149 ml/min),谷浓度达标率及超标率均高于其他组,肌酐清除率>240ml/min与Ccr120~149 ml/min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时影响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主要因素(P<0.05),性别、年龄、SOFA评分、血肌酐、总胆红素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0,P=0.406)。结论:高肌酐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临床达标率低,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肌酐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影响较大,制定给药方案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免费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在中国人群中预测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临床效用。方法:搜集国内外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根据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肌酐)和用药方案,分别计算万古霉素预测谷浓度,比较各软件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的相关性和差别。结果:共纳入ClinCalc,Vancomycin-Calculator,UCSF和TDMS2000 4个免费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进行分析,收集到196例患者292个谷浓度数据。各软件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存在相关性(r=0.590,P<0.01;r=0.640,P<0.01;r=0.606,P<0.01;r=0.621,P<0.01);基于Vancomycin-Calculator和TDMS2000的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63(-0.55~1.81),6.99(6.13~7.86);-1.52(-2.64~0.39),7.12(6.33~7.90)μg·mL-1优于ClinCalc和UCSF软件。其中Vancomycin-Calculator软件尤为适用体质量偏轻的患者,TDMS2000软件尤为适用肥胖患者。结论:Vancomycin-Calculator和TDMS2000软件可以用于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预测,协助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寻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因素,为万古霉素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到2019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在住院期间使用了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了稳态谷浓度的患者的资料。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因素,探讨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和低蛋白血症对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结果 最终7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者50例,10~15mg/L者13例,15~20mg/L者5例,>20mg/L者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低浓度组的年龄较小、矫正肌酐清除率较高,而白蛋白在不同浓度组存在差异。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表明,矫正肌酐清除率与万古霉素谷浓度负相关,是其浓度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8)。ARC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7.5±7.5)mg/L,达标率为11.1%,显著低于非ARC组(56.7%)。低蛋白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8.7±7.8)mg/L,达标率为12.5%,显著低于正常蛋白组(41.9%)。ARC+低蛋白血症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6.0±1.2)mg/L,达标率为0。结论 肾功能亢进和低蛋血症是降低万古霉素谷浓度的重要因素。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及时识别该两种因素,做好药物浓度监测,优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 ARC)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用药剂量、谷浓度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某院住院期间使用过万古霉素并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的67例ARC患者和142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病历资料,比较2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谷浓度及临床疗效。结果:ARC组与肾功能正常组初始给药的日剂量分别为(2.0±0.3) g和(1.8±0.4) g,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1)。ARC组初始给药方案下谷浓度均值(8.3±5.2) mg·L-1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的谷浓度均值(14.3±8.4) mg·L-1,有显著性差异(P=0.000)。ARC患者的初始给药方案谷浓度达标率为20.6%,肾功能正常组为40.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7)。ARC组万古霉素的临床总有效率和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分别为69.1%和67.6%,肾功能正常组为76.7%和81.6%,均无显著性差异(P=0.286;P=0.143)。结论:多数ARC患者初始方案万古霉素用药剂量不足,谷浓度达标率较肾功能正常患者更低。  相似文献   

10.
癫痫患者血浆丙戊酸钠稳态谷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口服丙戊酸钠(VPA)稳态谷浓度与体内病理生理因素以及联合用药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VPA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在空军总医院收集30例因癫痫口服VPA的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VPA单位体重剂量、血药浓度及相应生化检验值。应用SAS软件(6.04版)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VPA稳态谷浓度与血清白蛋白(ALB)、单位体重剂量(mg.kg-1)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肝药酶诱导剂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使用VPA时应重点考虑ALB、单位体重剂量和肝药酶诱导剂对VPA血药浓度的影响,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院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对肾功能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给药方案的适宜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老年患者,按日剂量把给药方案分为4组,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以及治疗前后相关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老年患者中,血药谷浓度监测结果在参考范围10~20 mg·L-1的占41.67%,高于参考范围的占43.33%;轻度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为1g qd/0.5g q12h的仅占47.92%,给药方案为0.5g q8h或1g q12h的有近30%老年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为1g q12h组,老年患者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大,谨慎使用1g q12h的给药方案,给药方案需在血药谷浓度监测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关用药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202次,平均血药谷浓度(14.36±8.12)mg/L,浓度小于10 mg/L的有68例次(33.66%),在10~20 mg/L的有100例次(49.51%),大于20 mg/L的有34例次(16.83%);肾功能正常与异常组间,血药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前后,各项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大,需加强血药浓度监测;针对肾功能异常患者,临床医生和药师需审慎评估给药剂量;临床医生应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低蛋白血症患儿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为其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5月在某院就诊并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6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临床诊断、白蛋白、万古霉素浓度、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并对监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蛋白正常组(占58.1%),万古霉素平均稳态谷质量浓度(6.8±7.0)mg·L-1,低蛋白血症组(占41.9%),平均谷质量浓度(3.4±3.5)mg·L-1,低于成人应用万古霉素推荐血药浓度标准;合并用药13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儿童,低蛋白血症儿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2018年我院使用万古霉素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非透析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达标情况,探讨性别、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591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占40.27%,首次监测浓度在10~20mg·L^-1的占37.88%,复杂感染和非复杂感染患者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分别占33.69%和42.44%。性别、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均影响初始血药浓度,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性别、肌酐清除率及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与初始血药浓度相关(P<0.05)。结论:我院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构成比低,临床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及时参考血药浓度结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病患者万古霉素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数据,为规范此类特殊人群万古霉素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终末期肾病患者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病例,调查患者基本情况、肾脏替代治疗、万古霉素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分析不同肾脏替代治疗万古霉素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状况。结果:纳入患者51例,32例(62.7%)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13例(25.5%),连续肾脏替代治疗6例(11.8%)。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剂量的给药模式,均未给予负荷剂量,给药频次和给药时机存在差异。监测时机合理率仅27.5%,49.1%患者住院期间仅监测1次。血液透析初次监测时机把控较为严格,腹膜透析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监测时机随意性较大。所有51例患者共进行监测101例次,其中93例次为谷浓度,谷浓度<10 mg·L-1为31例(33.3%),10~20 mg·L-1为40例(43.0%),>20 mg·L-1为22例(23.7%)。依据监测结果,用药剂量或频次调整比例分别为23.9%,20.0%,45.5%。万古霉素谷浓度达标率由27.5%升至96.1%。结论:终末期肾病万古霉素用药应采取标准的负荷剂量和个体化维持剂量,配合治疗药物监测可提高治疗达标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重症患者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vancomycin-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VI-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某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将患者分为发生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重症患者发生VI-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94名重症患者,发生AKI者51例,发生率为17.3%。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间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是否联用袢利尿剂及是否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8.75 mg·L-1(OR=16.007,P<0.001)、联合使用袢利尿剂(OR=4.418,P=0.001)及联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2.243,P=0.044)是重症患者发生V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8.75 mg·L-1、联用袢利尿剂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将增加重症患者发生VI-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癫痫患儿丙戊酸(VPA)的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8例VPA血药浓度监测报告,包括患儿性别、年龄、丙戊酸钠日总剂量、联合用药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稳态血药浓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VPA血药浓度变化的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日总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P<0.05),白蛋白含量与血药浓度呈负相关(P<0.05),不同剂型对血药浓度有影响,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糖浆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的不同剂型、给药剂量和白蛋白含量会影响VPA血药浓度,患儿性别、年龄、是否联用左乙拉西坦或拉莫三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与血药浓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基于群体药动学模型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决策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前期建立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决策树为基础,在分层解读前加入标本评价环节。收集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住院患者病例,以改进后的决策树为指导,采用SmartDose软件预测血药浓度,辅助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在决策树的标本评价环节发现万古霉素谷浓度不合格标本29例,在沟通标本采集标准后进行标本复采,最终进行血药浓度分层解读145例。其中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足5 mg·L-1有7例(4.8%),5~<10 mg·L-1有25例(17.2%),达到10~20 mg·L-1治疗窗的有90例(62.1%),高于20 mg·L-1有23例(15.9%)。共有45例血药浓度采用SmartDose软件辅助调整给药方案,其中30例调整方案被临床采纳。采纳调整方案的患者均进行了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复查,预测准确率为100%;与未采纳调整方案的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临床好转率(87%vs.60%,P<0.05)和更低的肾毒性发生率(0 vs.27%,P<0.05)。结论临床应用决策树解读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可提高万古霉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助于充分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54例患者664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谷浓度有效范围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1 年1 月 – 2012 年12 月154 例接受万古霉素药物治疗的患者,对664 例次血清谷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血药浓度谷值(14.18 ± 9.28) mg·L-1,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内的为204 例次(30.72%),超过有效浓度上限、处于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有效目标浓度的有124 例次(18.68%).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监测例次及调整用药比例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结论: 依据万古霉素的有效目标浓度值调整给药剂量,更适合个体化用药需求,对于复杂感染的患者必要时可突破当前有效浓度范围的上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