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57篇
  免费   1401篇
  国内免费   622篇
耳鼻咽喉   100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2482篇
口腔科学   948篇
临床医学   2507篇
内科学   811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469篇
特种医学   1954篇
外科学   15085篇
综合类   631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938篇
眼科学   326篇
药学   2013篇
  42篇
中国医学   1006篇
肿瘤学   19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667篇
  2021年   1090篇
  2020年   1143篇
  2019年   823篇
  2018年   689篇
  2017年   995篇
  2016年   1122篇
  2015年   1091篇
  2014年   2340篇
  2013年   2397篇
  2012年   2316篇
  2011年   2560篇
  2010年   2135篇
  2009年   2065篇
  2008年   1833篇
  2007年   1874篇
  2006年   1686篇
  2005年   1550篇
  2004年   1370篇
  2003年   998篇
  2002年   737篇
  2001年   648篇
  2000年   496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后局部出现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鲜有报道,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9月共发生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61例,术后均放置引流管(24~72h拔管)。术后发生局部骨化性肌炎的5例,均为男性,年龄22~46  相似文献   
102.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同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TRS组)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LRS组)三种方法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结果:TAS组和TRS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同(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显著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旋转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TRS在各个方向稳定性明显优于LRS组(P〈0.05)。TRS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TAS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中,TRS组稳定性明显优于TA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颈椎三柱损伤选择经关节固定技术时以钉棒形式同定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15例病人按AO分型,A型2例、B型10例、C型3例。均经后路切开复位、脊髓减压、长节段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18-24个月,后路长节段固定随访时无一例失败,完全瘫的患者9例中有1例神经功能改善I级.不完全瘫的5例均有Ⅲ级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结论 上胸椎骨折损伤严重,后路长节段固定技术是一种合理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不同类型的股骨干骨折18例,胫骨干骨折15例.结果33例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5.2个月,33例均骨性愈合.未出观畸性愈合、再骨折、断钉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为了提高股骨颈骨折固定强度和愈合率,减少骨坏死及其它并发症.方法:应用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经35例临床应用及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6%.结论:本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固定较可靠,便于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6.
May钢板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ay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 2 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用May钢板治疗 ,按Evans分型 ,Ⅰ型 2例 ,Ⅱ型 4例 ,Ⅲ型 9例 ,Ⅳ型 12例。结果  2 7例平均随访 2 9个月 (15~ 36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 ,优良率达 96 %。结论 May钢板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之一 ,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 ,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53例股骨髁上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7例),两组均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治疗组加用骨肽注射液治疗。随访,进行疗效评价,记录骨愈合时间和测定疼痛指数。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照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髓内钉组32例(35处骨折),根据AO分型,42A型11处,42B型18处,42C型6处;钢板组42例(45处骨折),42A型10处,42B型22处,42C型13处。平均伤后手术时间在髓内钉和钢板组分别为3d和3.5d。随访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活动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别。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min,钢板螺钉组平均为93min。髓内钉组踝关节平均背屈度为13°(0°~20°),钢板组为11°(0°~20°);跖屈分别为41°(30°~50°),47°(30°~50°)。愈合时间髓内钉组平均为3.3个月,钢板螺钉平均为3.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髓内钉固定有1例出现旋转畸形,钢板组有3例出现成角畸形,均为胫骨远端1/3骨折。结论:在治疗胫骨骨折方面,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0.
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对42例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1例,女11例;年龄19~76岁,平均40.5岁。开放性损伤4例,闭和性损伤38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18例,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2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7d。内、外踝均采用标准内、外侧切口。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切口延长,同时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穴(Mortise)位X线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根据梁军等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及X线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等。本组优2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7%。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骨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并稳定踝关节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