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7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11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3199篇
内科学   41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77篇
特种医学   9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5323篇
综合类   5661篇
预防医学   847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914篇
  27篇
中国医学   2369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601篇
  2014年   1145篇
  2013年   1239篇
  2012年   1502篇
  2011年   1740篇
  2010年   1573篇
  2009年   1411篇
  2008年   1403篇
  2007年   1204篇
  2006年   1077篇
  2005年   1101篇
  2004年   871篇
  2003年   749篇
  2002年   603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1 毫秒
21.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误诊原因。方法: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中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且一般情况、病史、诊疗记录完整的ONFH患者,提取相关信息,统计分析ONFH患者首诊误诊情况及误诊原因。结果:1471例ONFH患者录入的病例资料中一般情况、病史及诊疗记录完整。303例(21%)患者既往误诊,其中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髋关节滑膜炎86例、髋关节骨关节炎48例、类风湿关节炎32例、梨状肌综合征11例、坐骨神经痛5例、其他疾病3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激素使用史、症状隐匿、首诊医生职称为ONFH误诊的影响因素(OR=1.540,P=0.009;OR=2.195,P=0.000;OR=2.877,P=0.000)。结论:ONFH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滑膜炎、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患者有激素使用史、症状隐匿、首诊医生为主治医师及以下职称时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对21例髋臼爆裂性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手术治疗,探讨处理此类损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术前 X片及CT片明确骨折及脱位类型,采用患侧扩大的髂股入路或Langenbeck-Kocher入路,显露髂骨内外板及小骨盆内壁、髋臼前后柱,必要时显露坐骨大切迹,保持股骨头于脱位状态,直视下复位各骨折块尽量达到髓关节内软骨面光滑圆弧,在骨折复位状态下行内固定,之后使股骨头复位入髋臼,术后皮牵引,早期锻炼。结果:术后21例随访12~36个月, 骨折均愈合好,髋臼内壁形态光滑,元再脱位或创伤性关节炎症状出现。结论:髋臼爆裂性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病例,早期手术恢复髋臼内壁软骨面光滑圆弧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肢功能,能有效地防止髓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手术切口的选择是复位成功的关键,同时深静脉栓塞、坐骨神经的损伤及异位骨化的预防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3.
人工关节的摩擦界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经过40年的发展,其假体设计、手术技术与固定方法已相当完善,许多假体已使用20~30年.目前人们的关注点已从预防假体早期松动转到如何获得长期生存上.每年有许多年轻患者因股骨头坏死等原因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活动量的增大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对假体的使用时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随着技术的进步,肝脏移植数量逐年上升,受体生存期明显延长。与此同时,减少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受体生存质量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骨病是肝脏移植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由于骨量丢失而继发骨折、骨痛以及股骨头坏死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硅胶乳房假体的组织相容性不佳。植入体内后易形成纤维囊壁影响手术效果,观察改性后的乳房假体植人体内后纤维囊壁形成情况。并进行CT评价。方法 通过辐射的方法把亲水性化学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接枝到硅胶乳房假体表面,改变假体的表面特性并植入兔的背部皮下组织;将未经接枝改性的正常假体作为对照组,术后8及32周,通过CT扫描观察假体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结果 CT扫描显示术后8及32周,改性组的硅胶假体外形无明显改变,而未改性组外形显改变。结论 在硅胶乳房假体表面接枝N-VP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假体表面的组织相容性,减少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6.
王爱兵 《医学信息》2006,19(9):1614-1616
随着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为减少因该骨折后长期卧床、防止并发症,满足患者和家属早日离床的要求,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至2001.1-2005.12月对16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应用空心螺钉治疗的1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外伤至手术时间与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例患者获平均(3.2±2.5)年(1~11年)随访。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骨折内固定失败6例,骨折周围再骨折2例,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年龄是引起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还与骨质情况及内固定技术有关。本组16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坏死率为13.8%。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主要是骨折类型,其次为骨折复位情况。结论①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对多。②对于骨折移位严重的高龄患者,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术。③内固定术应尽可能解剖复位、坚强牢靠,以减少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Tornier骨水泥柄、双极桡骨头假体进行置换,其中新鲜Ma- sonⅢ型骨折15例,陈旧性MasonⅢ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17例均行环状韧带修复。术后48 h开始关节逐步被动功能操练。另外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肘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多枚克氏针内固定作为对照。结果假体置换组14例患者得到6~27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3例出现异位骨化,下尺桡关节未见异常改变。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患者均得到10~21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肘关节功能评分:良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12.5%。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O<0.01)。结论采用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方法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比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更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已行人工假体植入骨质疏松模型免的假体无菌性松动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假体植入模型的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6U/kg,肌注,隔日1次),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肌注,持续治疗半年。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后4、8、12和24周检测假体周围感应区(ROI)骨密度(BMD);于术前及术后4、12、24周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所有动物于术后24周处死,分别行假体拔出实验与扭转实验测定和假体周围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增加近5%,而对照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下降了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代谢指标中,术后24周实验组的BALP、BGP稍有下降,但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5b有明显下降(P〈0.05),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的假体拔出实验较对照组提高了约50%,扭转实验提高近1倍,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实验组中反映骨吸收的Oc.No/Tb.Pm、ES/BS明显减少;反映骨量和微结构的%Tb.Ar、Tb.N明显增多,而Tb.Sp明显变窄:反映骨形成与骨矿化的OS/BS、MAR、BFR/TV及%L.Pm也均明显增多;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明显减少人工假体周围骨量的丢失和抑制骨溶解;并加快假体周围的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促进生理性骨矿化;还能改善骨质量,促进骨微结构改变,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增加假体四周的支撑力。其对骨质疏松症兔的假体松动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这对临床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的无菌性松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CR,CT,ECT和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23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符合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标准Ⅰ期-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CR,CT,E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检查结果。结果CR诊断早期ANFH11髋,阳性率为47.8%,CT诊断早期ANFH14髋,阳性率为60.9%,ECT诊断诊断早期ANFH21髋,阳性率为91.3%,MRI诊断早期ANFH22髋,阳性率为95.7%。经统计学处理,X2=19.38,P<0.01,CR,CT,ECT和MRI四者敏感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诊断而言,CR诊断敏感性较低,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ECT和MRI的敏感性高于CT及CR,MRI可准确地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