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5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模拟并评价不同脊柱前倾角度工人的刮研工作,探究不同前倾角度对刮研工竖脊肌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1月,募集16名男性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模拟工人刮研工作,参数分别为25°、15次/min,15°、30次/min,5°、60次/min。采用表面肌电仪收集试验者竖脊肌肌电信号,并结合Borg量表进行竖脊肌表面肌电特...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初步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随机分成ESPB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当宫颈口扩大到3 cm时,ESPB组于T9横突水平双侧给予0.25%罗哌卡因各20 ml行ESPB麻醉分娩镇痛;硬膜外镇痛组则常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记录产妇分娩镇痛起始之前(T0)、给予分娩镇痛30 min后(T1)、宫颈扩张至10 cm(T2)及胎儿娩出时(T3)的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及各产程时长;记录产妇的不良反应或主诉以及新生儿出生时及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给予ESPB麻醉30 min后产妇NRS疼痛评分均≤3分,新生儿出生时及5 min时Apgar评分均≥9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ESPB组产妇生产过程中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未见明显差异,且ESPB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长缩短,T1、T2、T3时间点NRS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与硬膜外相当。  相似文献   
43.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目前已广泛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中,主要包括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等,经超声引导可视化可实现预先镇痛,减轻手术刺激,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发挥镇痛、抗炎效果,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多种神经阻滞方式在镇痛效果、操作简化、安全性等方面展现出各自的优势.因此,临床需关注食管癌手术患者合理的神经阻滞方案...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阻滞(ESPB)在减重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全身麻醉下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81例。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阻滞组(E组)与对照组(C组)。E组全身麻醉前先行阻滞,于T9水平用0.375%的罗哌卡因联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混合液20 mL分别行双侧ESPB。C组患者不进行阻滞操作,直接给予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及追加舒芬太尼的情况,术后睁眼时长、拔管时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4、8、12、24、48 h的静息及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补救的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术中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减少,追加舒芬太尼、苏醒期躁动比例降低,术后睁眼时长、拔管时长缩短,拔管后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4、8、12和24 h的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12 h的活动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5.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接受腰椎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持续增多。腰椎手术可引发中重度术后疼痛,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常规镇痛方法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老年患者快速康复。近期研究表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在脊柱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良好,但对老年腰椎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对康复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双侧ESPB在老年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改进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I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SPB组(行双侧ECPB)和对照(C)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前,ESPB组于L3或L4双侧横突各注射0.4%罗哌卡因20 mL,C组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术后48 h内静息及活动时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后首次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择期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35~65岁,BMI 18~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X组)、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RS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三组麻醉诱导前均行ESPB,RX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kg混合液20 ml, RS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20 ml, R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翻身时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满意度及术后当晚睡眠质量。记录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穿刺部位血肿、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等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术后12、24 h RX组和RS组静息和翻身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迟(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24 h内镇痛效果及术后当晚睡眠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三组穿刺部位血肿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无一例发生术后下肢运动阻滞、低血压、心动过缓、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后路腰椎手术竖脊肌阻滞,可以延长感觉阻滞时间,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47.
硬膜外镇痛、椎旁间隙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是传统的胸部手术局部镇痛方法。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胸壁筋膜间隙阻滞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常用的胸部肌肉筋膜间隙阻滞有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胸肌平面(pectoral nerves,PECS)阻滞、前锯肌平面(serratus anterior plane,SAP)阻滞和胸骨旁肋间平面(parasternal intercostal plane,PIP)阻滞等[1]。由于这些阻滞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容易学习、易于操作,因此更容易得到推广。本文就胸部肌肉筋膜间隙阻滞的基础、尸体和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超声穿刺技术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胸科手术患者对急性疼痛的耐受力差,并可能引发与术后慢性疼痛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目前常用的胸部区域阻滞技术各有其局限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以其安全性、简便性、有效性受到临床欢迎。本文对ESPB的应用解剖基础、作用机制、常用药物、胸科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高能量激光照射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介质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胸段PH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ESPB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高能量激光照射,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人β内啡肽(β-EP)]以及免疫状态(CD3+、CD4+、CD8+、CD4+/CD8+)。结果 治疗4周,两组5-HT、CGRP、SP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β-EP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两组CD8...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收集择期行双孔VATS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组和TPVB组。ESPB组在胸5横突与竖脊肌之间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TPVB组在胸5胸椎旁间隙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自控镇痛。观察记录术后2 h、6 h、8 h、12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例数、麻醉后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补救镇痛例数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 h、6 h、8 h、12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24 h及48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3、-0.12、1.56、0.41、0.18、1.59、-0.89、-0.87、0.23、-0.97、-0.90、-1.34、1.13、1.05,P均>0.05);PACU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