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对腰椎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40,以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和对照组(n=40,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维持),两组麻醉诱导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推注维持术中镇痛。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5 min(T_0)、气管插管后即刻(T_1)、切皮1 min后(T_2)、拔除气管导管前即刻(T_3)血流动力学指标。抽取T_0、T_3、术后8 h(T_4)、术后24 h(T_5)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T0比较,两组CRP、IL-6、TNF-α在T3时间点开始升高,在T4点达到最高(P0.05),T5时间点显著增高(P0.05)。七氟醚组在T_3、T_4、T_5时间点CRP、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_4、T_5时间点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方式相比,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方式用于腰椎内固定术效果良好,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益于患者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择期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35~65岁,BMI 18~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X组)、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RS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三组麻醉诱导前均行ESPB,RX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kg混合液20 ml, RS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20 ml, R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翻身时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满意度及术后当晚睡眠质量。记录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穿刺部位血肿、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等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术后12、24 h RX组和RS组静息和翻身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迟(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24 h内镇痛效果及术后当晚睡眠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三组穿刺部位血肿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无一例发生术后下肢运动阻滞、低血压、心动过缓、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后路腰椎手术竖脊肌阻滞,可以延长感觉阻滞时间,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不同静脉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小儿ERCP提供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方式。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45例次小儿ERCP纳入回顾性研究分析,汇总静脉麻醉方式和ERCP手术的完成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苏醒时间等。结果 静脉麻醉下45例次治疗性ERCP均顺利完成,其中17例次(37.8%)患儿(初次行ERCP且体重≥20.0 kg或因再次行ERCP且预计手术时间<30.0 min)采用深度镇静方式,其余28例次(62.2%)患儿(初次行ERCP且体重<20.0 kg或因再次行ERCP且预计手术时间≥30.0 min)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深度镇静组的患儿,平均苏醒时间(7.2±6.3)min,术中出现1例次(5.9%)体动和2例次(11.8%)脉搏血氧饱合度一过性下降(均保持在95%以上);气管插管全麻组的患儿,平均苏醒时间(10.5±8.7)min,无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深度镇静和气管内插管全麻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ERCP的术中麻醉。相比深度镇静方式,气管内插管全麻可确保ERCP操作期间患儿的气道安全和充分氧供,可能是初次行ERCP且体重<20.0 kg或再次行ERCP且预计手术时间≥30.0 min的患儿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老年创伤髋部骨折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对患者术中应激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观察组接受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应激反应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级为18例(52.94%);良10例(29.41%);差6例(17.6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级为23例(67.65%);良9例(26.47%);差2例(5.88%);两组总体优良率为82.35%vs.94.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4,P<0.05)。对照组患者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时间点的血糖(BG)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t=4.650-7.308,P<0.05);对照组患者T2时点的肾上腺素(E)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t=2...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但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收集讷河市人民医院及讷河市妇幼保健院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SAP48例,均行保守治疗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定量评估胸外科患者术后痛阈.方法 肺叶切除患者40例,术前1d,麻醉苏醒后30min、24h及48h分别测定患者手术切口旁与对侧胸壁电刺激(PD)与机械痛阈、VAS评分与吗啡消耗量.结果 术后各观察时间点PD与机械痛阈均下降(P<0.05).PD与机械痛阈呈正相关(r=0.95).PD、机械痛阈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之间呈正相关(r=0.71,0.65).但PD与VAS评分,机械痛阈与VAS评分间均无相关性(r分别为0.25与0.21).结论 胸科手术可导致痛觉过敏,但VAS评分不能反映患者痛阈改变情况,痛觉过敏的评价有赖于定量感觉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脊柱手术患者POD的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脊柱手术患者1 075例,男570例,女505例,年龄≥18岁,BMI 18~35 kg/m2,ASA Ⅰ—Ⅲ级。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量表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和非PO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POD的相关因素,将P<0.1的相关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脊柱手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
结果 有84例(7.81%)患者发生POD。与非POD组比较,POD组年龄明显增大(P<0.05),ASA分级>Ⅱ级、METs<4比例明显升高(P<0.05),手术侵入类型级别明显升高(P<0.05),BIS监测比例明显降低(P<0.05),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比例明显降低、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比例明显升高、出血量明显增加、术后Hb及术后钠离子浓度明显降低、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099,95%CI 1.062~1.136)、酗酒史(OR=3.427,95%CI 1.859~6.315)、4级手术(OR=25.542,95%CI 1.878~347.342)、出血量>431 ml(OR=1.005,95%CI 1.002~1.007)、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2分(OR=1.797,95%CI 1.389~2.325)是脊柱手术患者POD的危险因素,BIS监测(OR=0.310,95%CI 0.144~0.669)、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OR=0.138,95%CI 0.051~0.373)、术后Hb>122.8 g/L(OR=0.966,95%CI 0.943~0.993)是脊柱手术患者POD的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0.094×年龄+1.232×酗酒史-0.035×术后Hb+3.240×4级手术-1.171×BIS监测-1.980×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0.005×出血量+0.586×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9.648,该模型AUC为0.933(95%CI 0.917~0.948,P<0.001),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2.1%。
结论 年龄>60岁、酗酒史、手术侵入类型(4级手术)、出血量>431 ml以及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2分是脊柱手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肠镜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剖析。方法随机选取需进行肠镜下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和氯胺酮组(PK组)2组,各61例,其中KD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实施麻醉,PK组患者采取氯胺酮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注药时间、放置肠镜的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等时间的HR、MAP、SpO2变化;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KD组患者置镜前后、术中及苏醒的HR、MAP及SpO2的变化程度较于PK组平缓,且K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R和完全苏醒时间TW少于PK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肠镜下治疗选择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长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且苏醒时间及质量优于使用氯胺酮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的患者,是一种临床价值高及较为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汤联合不同手术方法对单纯性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随机选择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将这8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活血解毒汤联合开腹手术,给予观察组患者活血解毒汤+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2%,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 0.05);对两组患者上腹疼痛、腹肌紧张和皮肤感觉过敏缓解时间进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活血解毒汤+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成效的同时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中辅以右美托咪定(DEX)镇静对血流动力学以及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DEX组:静注DEX负荷剂量0.5μg·kg-1,然后持续泵注(输注速率为0.5μg·kg-1·h-1),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4分左右,SPO2≥95%。对照组:持续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患者DEX给药前(T1)、给药10分钟时(T2)、给药30分钟时(T3)、牵拉腹膜时(T-4)和牵拉内脏时(T5)的HR、MAP。观察患者术中的牵拉反应以及呼吸抑制、心率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发育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期诱导期间循环、呼吸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与T0比较,DEX组T3T5时点HR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DEX组T3T5时点的HR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为10%,而对照组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为4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期间应用一定剂量DEX有效减轻术中内脏牵拉反应,且呼吸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