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1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27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87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493篇
内科学   56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154篇
特种医学   1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3438篇
预防医学   52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475篇
  47篇
中国医学   1539篇
肿瘤学   41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507篇
  2019年   646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488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758篇
  2012年   910篇
  2011年   847篇
  2010年   739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目的探索拉莫三嗪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伴MECT治疗应答不理想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天津市安定医院就诊的伴MECT抵抗的住院或门诊抑郁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接受拉莫三嗪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10、12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在治疗第2、4、8、12周末进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第2周末,两组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起,两组HAMD-2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同期试验组HAMD-2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和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4%vs.30.3%)、(27.3%vs.9.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vs.12.1%,P=0.063)。结论拉莫三嗪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MECT抵抗抑郁症的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92.
正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治疗难点在于患者入院后虽经常规治疗,但病情仍然继续进展恶化,导致患者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我院1a来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01—2015-12在我院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72%,较对照组的64.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2周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2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根据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治疗1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8、12周末PANSS各因子分与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性因子分在治疗后4、8、12周末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分疗后8、12周末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末2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状伴抑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5.
患者男性,4 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白痰,偶感胸痛、气急。无发热、无喘鸣、无咯血,无体重减轻。2 0 0 2年11月2 6日曾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多个结节及斑片状影(图1)。拟诊“肺结核”,予三联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2个月。2 0 0 3年1月31日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背段病灶增大,见团块结节影、分叶状、为多个结节融合而成,周边为片状渗出阴影(图2 ,3)。以“右肺肿块?肿瘤?结核?”于2 0 0 3年2月18日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有吸烟史15年,每天10支。常食半生海鲜,家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维尼安联合氟西汀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120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观察组采用盐酸氟西汀加维尼安。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每周完成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治疗过程中HAMD的减分率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2.1%(P〈0.001);第3周开始观察组迟滞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第4周观察组的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氟西汀加激素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2003年3月-2004年10月在心理科门诊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等,作回顾性分析。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强迫量表9、0项症状清单观察疗效,副反应量表观察不良反应,观察8周。结果:西酞普兰对多种精神障碍均有一定疗效。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抗抑郁药,对多种精神障碍均有疗效,且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66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1次/d,连用4周。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基本一致(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治疗后4周评估,2组66例患者均进和结果分析。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4.81±2.05,(11.2±3.8)分;20.42±1.82,(25.3±4.2)分;15.10±4.08,(16.3±2.5)分,P<0.01犦,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60.1±12.1),(26.1±6.8),(51.6±11.2)分,P<0.01犦。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盐酸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卒中后抑郁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予盐酸氟西汀20mg口服,1次/d,对照组予心理疏导,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用盐酸氟西汀治疗6周后,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疗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盐酸氟西汀对脑血管病并发抑郁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给予Hamilton抑郁量表测定,选择符合抑郁障碍病例120例,随机将他们分成盐酸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抑郁量表评分,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ADL能力评定。结果盐酸氟西汀治疗组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ADL能力评分明显上升(P〈0.05),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治疗组明显加快。结论盐酸氟西汀能改善脑血管病并发抑郁障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ADL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