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8篇
  免费   1977篇
  国内免费   323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27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423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2063篇
内科学   892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3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2509篇
预防医学   1936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1087篇
  35篇
中国医学   1213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1118篇
  2022年   1107篇
  2021年   2225篇
  2020年   537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7):780-78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各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常规医疗服务减少情况,慢性病管理工作也相应受到影响。2022年12月,中国调整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方案,医疗卫生系统面临挑战,基层医疗压力增加。在此情况下,本文基于其他国家经验,建议中国基层医疗应注重开展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并为复杂和高需求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主动服务,加强对远程医疗的应用与研究,强化基层服务的社区连接,重点完善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持久阳性”是COVID-19治疗中的一大难题,延长了疾病康复周期,阻碍了疫情防控进程,加重了社会负担。由于该病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笔者结合该病的临床表现与众多医家的观点,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与中医“湿、瘀、虚”理论相符合,本文试从“湿、瘀、虚”理论来探析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持久阳性”的病机,旨在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病因及病机演变,为疫情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数据统计:依据2020年1月—2022年6月明确记录患者入院时寒热情况的相关文献15篇,统计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寒热类型对应的病例数及频率。依据2022年7月前新冠肺炎变异株临床诊疗文献12篇,统计新冠肺炎不同变异株的病因属性。(2)文献研究:查阅新冠肺炎相关理论探讨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讨论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及病机演变。结果 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株主要病因属性为湿疫毒。新冠肺炎早期可见恶寒、发热,以低中热为主,部分表现为往来寒热、身热不扬等。一些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已有肺部炎症表现。肺部影像学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肺间质改变,并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等实验室指标改变。新冠肺炎中期临床表现以肺系病变和脾胃病变为主,重症期可见呼吸困难、神志异常,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肝功能损害等。此外,临床部分痊愈者存在核酸检测复阳现象。临证中应用解表清里、化湿解毒的治法多有较好疗效。结论 新冠肺炎的发病过程为湿疫毒从口...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核酸检测结果,了解该型病毒在儿童中传播的特点。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8日至2022年3月3日杭州市西溪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19例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患儿上呼吸道及粪便标本中可读框1ab(ORF1ab)基因和核壳蛋白(N)基因,以循环阈值(Ct)来评估病毒载量。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临床分型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粪便标本ORF1ab基因和N基因Ct值的差异。结果 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粪便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分别为(16.37±6.42)、(15.37±7.66)和(7.94±4.33)d。≤3岁组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长于>3岁组患儿(均P<0.05)。女童鼻咽拭子标本ORF1ab基因Ct值低于男童(P<0.05)。轻型患儿粪便标本ORF1ab基因Ct值低于普通型患儿(P<0.05)。结论新冠病毒在≤3岁儿童呼吸道中的排毒时间较>3岁儿童更长,女童上呼吸道的新冠病毒载量较男童更高,传播病毒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15.
SARS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SARS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为SARS的快速诊断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用纯化的重组SARS-CoVN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和亚克隆后获得分泌针对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这些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并将N蛋白分3段表达初步定位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所在区域。结果 通过细胞融合和3轮克隆化,筛选出分泌抗N蛋白的6个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显示,获得的McAb可与SARS-CoVN蛋白及SARS-CoV发生特异性反应,有4个细胞株分泌的抗体的识别位点位于N蛋白N端,2个位于C端。结论 获得了SARS-Co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初步定位,可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及致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播,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国家要求医务人员"零感染",医学装备处作为医院的防疫物资的重点保障部门,担负着疫情防护物资应急调配的首要任务。适逢春节,各大工厂停工,防护物资严重供应不足,医学装备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院医学装备处在医院统筹指挥下,快速制定、部署落实了系列防控物资应急调配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SARS-CoV)靶细胞受体结合区所构建之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为进一步的SARS-CoV免疫机理研究及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SARS-CoV S基因包含靶细胞受体结合区和S1亚单位C端2个基因片段作为目的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RBD(receptor binding domain)、pVAX-S1C作为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情况.结果 体液免疫方面,以SARS全病毒裂解产物和原核表达的RBD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用ELISA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小鼠血清抗体IgG的产生.而且,血清中和试验显示pVAX-RBD质粒激发了小鼠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产生.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pVAX-RBD和pVAX-S1C两组质粒均诱导免疫小鼠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论 证明SARS-CoV S蛋白受体结合区上中和表位的存在;体液免疫在抗SARS-CoV感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制备抗SARS冠状病毒(SARS-CoV)M蛋白N端1~43氨基酸(aa)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纯化的SARS-M/GST融合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M蛋白片段的mAb。用间接ELISA法筛选能分泌抗M蛋白片段mAb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鉴定所获mAb的特异性,并用小鼠mAb亚类测定试剂盒检测所获的mAbIg亚类。为分析mAb识别位点,进一步将M蛋白片段截短为部分重叠的2段表达,以Westernblot初步定位mAb识别位点。结果:获得1株可分泌特异性抗SARS-CoVM蛋白片段的mAb杂交瘤细胞株(3H9),Ig亚类鉴定为IgG2a,轻链为κ型。Westernblot显示其mAb可特异识别SARS-CoVM蛋白N端1~43aa,间接ELISA证实mAb可与包被于聚苯乙烯微孔板上的SARS病毒全蛋白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其识别位点位于M蛋白N端16~28aa。结论:成功获得1株抗SARS-CoVM蛋白N端1~43aamAb杂交瘤细胞,并初步定位其识别位点。  相似文献   
119.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流行暴发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SARS病原体的分离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报道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为SARS的致病因子;于部分患者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中检测到这种病毒的存在,或血清中具有该病毒的抗体产生。这对SARS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直接于患者的病变组织中检测SARS病毒的报道较少。我们尝试从病变组织中检测SAPS病毒。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正常人群血清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ARS病毒IgG抗体水平。检测对象包括甘肃省9例SARS患者的急性期和(或)恢复期系列血清,l109例直接护理SARS患者的医生、护士、实验室检测人员、疾控人员和曾与患者有接触的人员以及978例正常人血清。结果 9例临床诊断病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中6例为阳性,疾病恢复后12个月血清抗体仍为阳性;密切接触者1例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正常人3例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结论 病例抗体阳性符合临床诊断,密切接触者和正常人的抗体阳性数较低,提示可能不存在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