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从7个临床中心入组24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硝酸甘油软膏,120例)和对照组(凡士林软膏,120例),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肛裂愈合率、肛裂疼痛强度VAS评分、肛管静息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共有221例(92.1%)完成了试验,其中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07例。治疗终点(56d),试验组和对照组肛裂愈合率分别为78.9%(90/114)和29.0%(31/107),排粪后肛裂疼痛VAS评分下降率分别为(94.8±15.7)%和(61.2±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例和6例患者接受了肛门直肠测压,首次用药前后肛管静息压下降值试验组为(20.2±18.5)mmHg,对照组为(7.1±14.7)mmHg,但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152)。试验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2.1%(48/114)比913%(10/107),P〈0.05],但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为轻度的头痛、头胀,可自行缓解。结论硝酸甘油软膏可有效缓解肛裂疼痛,促进肛裂愈合,且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是一座伟大的宝库,在治疗某些疑难病、危重病中具有独特优势。膜性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发展成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首位病因,但其发病机制不清,现代医学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但往往面临着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邀请各位中西医临床一线专家对膜性肾病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膜性肾病属于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之一。该共识基于会议讨论,将中西医对膜性肾病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的认识进行总结,并具体阐释了中医药对膜性肾病的认识及辨证治疗方案,以期提高膜性肾病的临床缓解率,为临床医师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补气活血中药,疗程均2个月,并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NCV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仅空腹血糖及NCV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补气活血法治疗DPN不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同时能显著提高其NCV。  相似文献   
4.
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Ⅱ、Ⅲ期临床试验观察双丹明日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先后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疗效性观察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舌象及脉象,视力,视野,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西药导升明作对照,Ⅱ期观察16周、Ⅲ期观察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Ⅱ、Ⅲ期分别为97.0%、98.4%,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5,P〈0.01);对中医证候总有效率Ⅱ、Ⅲ期分别为88.1%、91%,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1);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眼科检查指标,治疗后患者微血管瘤数目,出血、渗出、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视野缺损区面积均有明显减少,视力明显提高,中心视野光敏感度有所提高;对患者视物模糊、双日干涩、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和较高的消失率。2组治疗后均有部分病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功能出现异常,但未证实其与试验药物有因果关系。结论双丹明日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规范化抗心衰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规范化抗心衰西药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d-1)治疗,疗程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舒末内径[LVEDD(mm)]及射血分数(EF%)的结果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NT-proBNP浓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等多方面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慢性心衰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在前期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基础上,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明确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较全面地收集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可能影响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临床中医证候特点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的诊疗中,中西医各有优势与局限。临床诊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肯定,但在优势病种选择及诊疗方案选择方面尚无统一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耳鼻咽喉头颈科专家一起进行探讨,从病因、机制、临床诊疗方法等方面出发,基于多项临床研究结果,综合专家意见,推荐将急性咽炎、慢性咽喉炎、咽异感症、癔症性失音、过敏性鼻炎、主观性耳鸣、耳源性眩晕遴选为优势病种,制定出中西医融合的诊疗方案及建议并形成专家指导意见,供临床参考。以期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8.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 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D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protein-95,PSD-95)和骨架蛋白Shan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10 mg.kg-1.d-1)、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1.d-1),正常对照组为相同背景非转基因小鼠。灌胃3个月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行为学检测,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1或P<0.05)。PSD-95和Shank1免疫组化,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CA1区较对照组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姜黄素干预组有所恢复。Western blot检测海马PSD-95的蛋白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PSD-95的蛋白表达条带均比对照组小鼠明显变细、颜色变浅(P<0.01);姜黄素干预组小鼠海马PSD-95的蛋白表达条带均明显增粗、颜色加深(P<0.05)。结论:姜黄素增加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shank1和PSD-95表达,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的结构和可塑性,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生脉注射液对内毒素(LPS)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预防性治疗,观察其血液中CD4+/CD8+含量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生脉注射液在保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C57小鼠38只,体重22~27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0只;LPS损伤模型组(模型组)10只;生脉注射液预防组(预防组)18只,同时分低、中、高剂量组各6只,分别接受生脉注射液0.05ml/只、0.2 ml/只、0.35ml/只.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小鼠的CD4+/CD8+分布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中性粒细胞凋亡:模型组和生脉组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组和模型组间差异不大(P>0.05);CD4+百分比:模型组及生脉组CD4+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组与模型组及治疗组之间CD4+百分比(P>0.05),生脉组与模型组的数据基本持平;CD8+百分比:模型组CD8+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组CD8+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P>0.05),生脉组CD8+百分比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在急性肺损伤中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抑制并不显著,其对CD8+表达的抑制,可能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