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在光感受器凋亡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N-甲基-N-亚硝脲组30只,后者又分为造模后12h,1,2,3,5d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甲基-N-亚硝脲组大鼠按体质量一次性腹腔注射N-甲基-N-亚硝脲40mg/kg,分别于造模后12h,1,2,3,5d处死动物,摘除右眼球,立即分离视网膜,提取总R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的含量。结果:纳入动物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N-甲基-N-亚硝脲组造模后12h,1,2,3,5d5个时相点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量分别为1.52×105,18.35×105,25.14×105,29.25×105,13.72×105,12.24×105。N-甲基-N-亚硝脲腹腔注射后12h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量上升,第2天时最高,达正常对照组表达量的19倍,此后渐下降,第5天表达量仍为正常对照组的8倍。结论: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与光感受器细胞的存亡有关,可作为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Ⅱ、Ⅲ期临床试验观察双丹明日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先后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疗效性观察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舌象及脉象,视力,视野,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西药导升明作对照,Ⅱ期观察16周、Ⅲ期观察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Ⅱ、Ⅲ期分别为97.0%、98.4%,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5,P〈0.01);对中医证候总有效率Ⅱ、Ⅲ期分别为88.1%、91%,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1);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眼科检查指标,治疗后患者微血管瘤数目,出血、渗出、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视野缺损区面积均有明显减少,视力明显提高,中心视野光敏感度有所提高;对患者视物模糊、双日干涩、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和较高的消失率。2组治疗后均有部分病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功能出现异常,但未证实其与试验药物有因果关系。结论双丹明日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视神经挫伤后的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GGA)探讨视神经挫伤后,视神经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的循环改变。方法:对30例(30只眼)不同程度的眼球挫伤致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并对它们的图像进行分析(本组除外脉络膜破裂)。结果:除1例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荧光大致正常外,其余29例均出现了异常的荧光表现。FFA主要表现为:在造影早期视盘呈象限性或全视盘性的荧光充盈不良,后期荧光素渗漏或始终不能充盈,ICGA主要表现为:在FFA显示的视盘象限性弱荧光区的相邻区域脉络膜充盈时间明显延迟;FFA显示的全视盘性的弱荧光,盘周的脉络膜充盈时间明显延长,在局限性脉络膜灌注不良的对应区均出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损害,而盘周脉络膜灌注不良的区域,有9例相应区视网膜并未出现RPE的损害;有2例合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有19例视盘缺血的部分正是“分水区”的位置,占63.3%,本组病例中有80%视力在0.1以下。结论:眼球挫伤不仅可使视神经损伤,其周围的视网膜,脉络膜均可受到损害,应尽早施行FFA与ICGA检查,它可以详细观察,正确判断视神经挫伤后的视盘缺血情况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损害的范围和程度,及时正确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活动性眼弓形虫病(Ocular Toxoplasmosis,OT)的光相干断层成像、图形视诱发反应和中心视野改变。方法除临床检查、眼底彩色照像、眼底荧光造影(FFA)和脉络膜血管造影(ICG)外,21例33只活动性OT患者均行光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nography,OCT)、图形视诱发反应(Pattern Visual Evoked Response,PVER)检测和自动中心视野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21例患者33只眼的OCT检测结果显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增厚及黄斑顳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自动视野检测分析,呈现中心部分视野光敏度显著下降。图形视诱发反应显示峰幅值显著降低。结论 活动性眼弓形虫感染的OCT、PVER和自动中心视野检测均呈现明显异常。这些异常类似干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之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应用于兔眼穿透性滤过手术手术区细胞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选取科研用白色家兔20只,双眼行穿透性滤过手术,术中将羊膜上皮面朝外折叠成双层植入于浅层巩膜瓣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巩膜滤过道内细胞病理学改变。结果:实验组术后1wk手术区大量炎细胞,随后炎细胞数量减少,并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术后3wk炎症反应达最高峰,随后炎细胞数量再次减少,术后8wk羊膜完全溶解,滤过道内仅存少量异物巨细胞,并于术后12wk完全消失,滤过道保持开放。在整个实验观察过程中,实验组手术区成纤维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羊膜植片在术后8wk完全溶解。在实验动物中将羊膜应用于穿透性滤过手术可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保持滤过道开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 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 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的可致盲的单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功能进行性受损为主要特征。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autosom al recessive RP,ad RP)属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种类型 ,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目前已克隆了 15个致病基因 ,包括 PDEA、PDEB、CNGA 1、ABCA4、RL BP1、RPE6 5、TU L P1和 CRB1等 ,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干预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的干预作用和机制。 方法:rds新生小鼠 8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小鼠。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开始,腹腔注射盐酸 川芎嗪80 mg/kg,2次/d,直至生后35 d;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 后0、3、7、1 4、21、28、35 d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切片。另取眼球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子显微镜观察。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 记技术(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 结果:病理观察结果显示,经盐酸川芎嗪治疗后14、21、28 、35 d,rds小鼠光感 受器细胞核层数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川芎嗪可减缓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外段盘膜部位线粒体的病变,减少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s小鼠经盐酸川芎嗪治疗后3、7、14、21、28、35 d,光感受器细胞凋 亡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3、7、14、21、28、35 d时,bcl -2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及光感受器细胞内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 。 结论:盐酸川芎嗪可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减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视网膜 外核层及光感受器细胞内外段bcl-2的表达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0.5%汉防己甲素(Tet)滴眼液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及植片病理细胞学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2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0.5%Tet滴眼液组。术后比较各组植片排斥指数(RI)及植片排斥发生时间,并对植片内细胞进行分类并记数、分析。结果 术后各组RI及植片排斥时间,A组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炎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5%Tet滴眼液可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00只,分17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在大鼠生后50 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50mg/kg、60mg/kg、70mg/kg和80mg/kg.在MNU处理后24、48、72 h和7 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中心视网膜和周边视网膜损伤,其损害的程度与MNU的剂量呈正比.作用24 h后,可见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破坏及光感受器外节部定向紊乱;48 h或72 h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 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