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9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94篇
内科学   238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04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198篇
预防医学   140篇
药学   425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2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coronaryflowreserve ,CFR) ,初步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中CFR的变化。方法  2 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 2 5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 (FBG)、早餐后 2h血糖 (P2hBG)、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及甘油三酯(TG)、内皮素 1(ET 1)、静息状态时患者冠状动脉的基础血流速度 (bFV)、潘生丁注射后的最大冠脉血流速度(mFV)及CFR。结果 糖尿病组的FBG、P2hBG、TG及ET 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9 1± 3 3)mmol/L与 (5 3± 0 7)mmol/L ;(15 8± 5 0 )mmol/L与 (8 5± 2 4 )mmol/L ;(2 96± 0 5 6 )与 (1 6 9± 0 82 )mmol/L及(15 3 80± 13 5 0 )ng/L与 (76 2 3± 10 78)ng/L ,均P <0 0 1],糖尿病组静息时的基础冠脉血流速度 (bFV)及TC、LDL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 ,而潘生丁注射后mFV及CFR (CFR =mFV/bF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分别为 (5 8 1± 7 9)cm/s与 (73 5± 9 8)cm/s及 2 31± 0 4 9与 3 5 8± 0 4 6 ,P均 <0 0 1]。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性别差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 2 0 0 3年9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 5例 ,按性别分为女性组 (84例 )和男性组 (2 4 1例 ) ;其中 172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CI组 ) ,15 3例进行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组 ) ,记录住院期间所有死亡原因、非致死性再梗死及其复合终点事件以及 6个月随访期间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 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 (6 9.3± 10 .2 )岁 ,明显高于男性组的 (6 0 .7± 12 .6 )岁 (P <0 .0 1) ,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增高 (P <0 .0 5 )。对年龄作校正后 ,住院期间女性的死亡率与男性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各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差异均无显著性。静脉溶栓组中 ,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 (P <0 .0 5 ) ;PCI组中 ,男、女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尽管女性较男性高龄且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较高 ,但接受直接PCI治疗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与男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高血压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动脉平滑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检测 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2 0例血压正常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端粒酶活性。结果 :高血压患者端粒酶阳性表达 2 8例 (93.3% )。血压正常者端粒酶阳性表达 3例 (15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动脉平滑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升高 ,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妇女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状态,以及雌激素治疗的影响。方法:已接受降压治疗的78例老年高血压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均继续服用降压药,A组加服尼尔雌醇,B组加服安慰剂,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和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变化。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血压vWF,P-selectin和Fbg显著高于对照组,NO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组vWF和P-selectin显著降低,NO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妇女仍存在内皮损害和血小板活化,尼尔雌醇治疗具有明确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6.
作者观察98例正常人和109例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人血浆、血小板LPO、SOD,SeGSHP_x,RBC—SOD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的变化,发现各型冠心病组均有LPO、PL—LPO、TxB_2、TxB_2/6-keto-PGF_(1α)比值明显升高,6-keto-PGF_(1α),SOD、PLSOD、RBC-SOD,SOD/LPO及SeGSHPX/LPO比值明显降低。但各型程度不同,以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改变突出。血浆LPO与6-keto-PGF_(1α)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脂质过氧化损伤与TXA_2/PGI_2平衡密切相关。认为SOD/LPO、SeGSHPx/LPO,TXB_2/6-keto-PGF_(1α)比值在冠心病诊断中是重要有意义的指标,血小板SOD/LPO比值能更敏感地反映冠心病人氧化与抗氧化能力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CHF患者 3 6例 ,健康对照者 2 0例 ,空腹取静脉血 ,检测血清TNFα。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比较 ,TNFα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CHF的亚组中 ,心功能Ⅱ、Ⅲ级组、Ⅳ级组的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 ,P <0 .0 1,P <0 .0 1)。结论 TNFα是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之一。CHF患者TNFα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8.
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 3~ 8(4 .31± 1.35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6~ 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 3~ 8(4 .6 3± 1.5 9)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 1~ 6 (3.31± 1.19)mm。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 4~ 16 (6 .19± 1.91)mm。 14例封堵器到位后 15min左心室造影示无分流 ,2例少量分流。术后 1周经胸超声检查无分流 ,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自制非对称型VSD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9.
用多巴酚丁胺99m锝-MIBI(methoxyisobutylnitrile)心肌断层显象(Dobu-ECT)评价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3~6个月行多巴酚丁胺心肌显象。多巴酚丁胺以5~40μg.kg-1/min,每级剂量间隔3分钟。在最大剂量时注射740MBq99m锝-MIBI,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象。24小时后再注射等量399m锝-MIBI行静态心肌显象。结果术前显示116个异常室壁节段,术后显示79个节段缺血消失或缺血改善,术前心肌显象有明显可逆性心肌缺损节段,治疗有效率为75%;而术前仅呈固定缺损节段,治疗有效率为43.8%(P<0.01)。术前心脏断层显象有明显可逆心肌缺损病例,77.8%(21/27)术后心肌缺血消失或改善,22.2%(6/27)心肌缺血无改善或缺血范围扩大,其中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原有扩张部位再狭窄。结论多巴酚丁胺99m锝-MIBI心肌显象可用于评价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效果,在随访中可发现再狭窄,进一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自体移植后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微环境中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 ,分离培养扩增MSCs,盐酸阿霉素耳缘静脉注射复制兔DCM模型 ,将 5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的MSCs移植到DCM心肌内 ,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 4周后 ,实验组心肌内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 ,有一部分参与组成新生血管 ,对照组中没有发现 ,且实验组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扩张型心肌病后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