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三种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二级预防模式的疗效,以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随机纳入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150例,其中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50例,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50例与单纯基础治疗组50例,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3种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病残恢复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经秩和检验,无论是治疗期还是随访期,三组在CSS与ADL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与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但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与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解毒通络药物,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病残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但加用中医调摄情志法后尚未提高疗效,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2.
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轻度认知损害(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指一个有轻度认知缺损但没有痴呆的疾病分类单元,是痴呆发病的预警信号和新的治疗靶点。欧洲MCI诊断标准及其诊断程序更加符合MCI综合征的异质性特征,基于此,首都医学发展基金MCI联合攻关组提出MCI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神经心理、机能、神经影像和遗传检测,诊断程序分为三步。第一,确定MCI综合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来自患者和(或)家庭成员的认知主诉;(2)患者和(或)知情者报告在过去一年内相对于先前的认知功能有所下降;(3)认知障碍由临床评估证实,在记忆和(或)其他认知领域出现损害;(4)日常生活活动保存,复杂的工具性机能未受损或有非常轻微的损害;(5)无痴呆。第二,辨认MCI亚型,即记忆型MCI、单个非记忆区域MCI以及多个区域MCI。第三,尽可能明确亚型的发病原因,潜在原因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神经变性痴呆,如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语义型痴呆以及创伤、感染、中毒、营养或内分泌缺乏等。推荐的特异性检查包括血清维生素B12、叶酸,血浆胰岛素、胰岛素降解酶、Aβ10、Aβ12、类性因子,CT(最好是MRI)是强制性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其疗效观测指标有(1)主要结果:痴呆或AD转化的可能性;(2)次级结果:认知和机能;(3)补充结果:中医证候;(4)APOEε4携带者:携带状态对痴呆进展率或AD转化率的影响,并比较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构建自动、智能及敏感度高的避暗实验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避暗法在认知功能障碍研究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费时、信息量少、客观性差等问题.计算机、信息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构建新的实验检测方法提供了良好契机.目的:建立一种自动化、智能化、敏感程度高的避暗实验系统,用于动物的学习记忆研究.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提取动物在明暗室的活动信息,利用正常小鼠和东莨菪碱模型小鼠进行避暗实验,同时与传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实验所用的检测系统提取的指标与传统检测结果吻合度高,结果科学客观.且明暗室时间、路程、明室近口区时间等新指标可能比经典指标更加敏感.说明此系统是一种新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指标敏感性强的避暗实验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4.
背量:先前实验中已经证实补肾活血化痰中药健脑安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2-24h内糖皮质激素含量增高,降低高糖皮质激素的促神经细胞凋亡毒性作用。这一作用是否在受体环节也有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中药健脑安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明确健脑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靶向;并与复方阿米三嗪进行阳性对照。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2啊07/2003—0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拮抗剂组5组.每组16只.每组又分为再灌注2,6.12和24h 4个时点,每个时点4只。 方法:①给药:除模型组外,其他4组大鼠于造模前7d开始灌胃给药。1次/d。假手术组给予7μL/(g&;#183;d)蒸馏水;阳性对照组予复方阿米三嗪7,39mg/(kg&;#183;d);治疗组予健脑安(肉苁蓉、石菖蒲、大黄等组成)生药6.7g/(kg&;#183;d):拮抗剂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10g/(kg&;#183;d),7μL/g。②给药7d后用大脑中动脉阻塞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麻醉后,剥离颈总动脉后缝合,不予进栓线。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在再灌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噩白表达的变化,计算CA2区3个200倍视野内阳性细胞数。 结果:8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损伤侧与健侧双侧对称,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无明显差别。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拮抗剂组损伤侧较健侧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明显减少,亦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拮抗剂组在再灌注各时间点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健脑安对糖皮质激索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含量的涧节有选择性,不能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复方阿米三嗪相似;但健脑安可通过降低血浆和脑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神经修复药物的开发和给药方式仍然具有挑战性,加上神经系统受到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的高度保护,限制了大多数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脑脊液途径直接给药至神经系统是重要的临床治疗策略,但目前缺少统一的临床应用标准。目的:对目前脑脊液途径给药的现状以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以期推广应用并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组织全国多个学科的有关专家研讨编写并最终完成该专家共识。结果与结论:脑脊液途径给药进行神经修复治疗具有较广泛的临床适应证和应用前景,但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脑脊液途径给药的安全性、效率、给药复合配方组合、最大耐受剂量和充分的知情同意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巴胺、硝酸甘油诱导的血管舒缩异常大鼠血神经肽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的表达.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溶媒组、多巴胺组、模型组,造模后4h取血放射免疫测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取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c-fos蛋白表达.结果 偏头痛模型组ET、SP含量较溶媒组明显升高,β-EP含量较溶媒组明显降低,模型组和多巴胺组c-fos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大于溶媒组.结论 多巴胺、硝酸甘油诱发的血管舒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对中风病中脏腑患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析在中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法治疗后意识状况与腑气通畅的关系,比较腑气通畅前后火热、痰浊证的轻重程度与意识障碍的时间,以及对中脏腑患者意识状况的影响。结果运用化痰通腑法后,腑气通畅有助于意识改善,明显减轻了火热痰浊证的病情程度,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结论化痰通腑法可促进中风病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刘深  张兆旭  孔令博  高颖 《世界中医药》2023,(13):1834-1838
近年来,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据Stroke杂志报道血管再通后的脑梗死患者中约1/4存在组织再灌注障碍,即“无复流”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西医尚缺乏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防治的有效方法,无复流已成为制约脑梗死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之一。现基于中医脉络学说,从“孙络-微血管”相关性切入,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提出其病机为气虚络阻,进而确定其治法为益气通络,主要代表性方药为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等,建立了其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这将为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的防治提供“中医方案”,对该类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Bárány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的血管性眩晕和头晕的诊断标准。分类中包括由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孤立性迷路梗死/出血和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引起的眩晕/头晕。眩晕和头晕是后循环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管性眩晕/头晕可能是急性持续性(≥24 h)或短暂性(数分钟至<24 h)发作。对于出现急性前庭症状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包括中枢性HINTS体征(头脉冲试验正常、方向改变的凝视诱发性眼震或明显的眼球反向偏斜)的患者,尤其是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考虑血管性眩晕/头晕的诊断。尽管孤立性迷路梗死尚无确诊方法,但在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中应该考虑,如果急性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同时伴有或在随后的30 d内出现小脑前下动脉区域的缺血性卒中,则可以推测为孤立性迷路梗死。对于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常需要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血管受损的影像学或超声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