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ween-80对鱼腥草注射液及鱼腥草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对鱼腥草挥发油和鱼腥草注射液的影响.方法:重点针对醛基化合物和新生成的物质.从不同产地药材、不同贮存温度、不同贮存时间的角度,对鱼腥草挥发油、鱼腥草注射液、吐温80与鱼腥草挥发油的混合溶液进行1H-NMR的测定和谱图比较.结果:4个产地鱼腥草的挥发油均存在3个醛基的1H-NMR单峰,但在与吐温80混合后这些醛基峰基本消失,并在δ8.30处出现了新的1H-NMR峰.鱼腥草注射液在醛基吸收区域未见明显的1H-NMR峰,但在δ8.30处有微弱的1H-NMR峰,该δ 8.30峰在鱼腥草注射液于40℃恒温放置1到3个月后峰面积显著升高;结论:吐温80会使鱼腥草挥发油中的醛基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并生成新的物质,鱼腥草注射液中含有微量的该新物质,并在40℃放置1个月后该新物质的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2.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信息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今中医古籍利用与开发的进程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孤岛现象"。本文通过阐述中医古籍"孤岛现象"的含义及其危害,从人为因素与非人为因素两方面,剖析了中医古籍"孤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孤岛现象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3.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益肺清化颗粒(肺瘤平)治疗肺肿瘤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及SwissADME筛选出肺瘤平中的主要有效化合物及其靶点;运用Cytoscape 3.8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肺肿瘤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肺瘤平、肺肿瘤的共同靶点;使用String平台构建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采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获得肺肿瘤402个活性成分,1260个相关靶点,肺肿瘤相关靶点为1683个,肺瘤平调节肺肿瘤的作用靶点339个,再次筛选得到核心共同靶点131个;GO富集分析共得主要条目中涉及生物过程4397条,细胞组成312条,分子功能490条。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核心信号通路117条。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肺瘤平可能通过多种有效成分作用于EGFR、COX-2、GSK3β、IL...  相似文献   
44.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99-1100
目的:促进Markov模型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分析Markov模型进行益气活血中药干预不稳定性心绞痛支架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预测的拟合效度。结果:通过技术效度、外部效度、预测效度三方面拟合效度检验的结果,Markov模型可以较为合理的进行中医药的疗效评价。结论:Markov模型是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有效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鱼藤酮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0.5μmol·L~(-1)的鱼藤酮作用于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D)体外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150,100,50 g·L~(-1))组及雷帕霉素组。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罗丹明123(Rh123)染色,2',7'-二氯荧光黄二乙酸酯(DCFH-DA)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细胞中路易小体的数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活性氧簇(ROS)含量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细胞数目减少、触角结构变钝,形态变圆,胞质内可见嗜酸性路易小体。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及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中细胞形态并无明显差异,但是胞质中路易小体较少;罗丹明123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及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中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有所下降(P0.05);DCFH-DA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及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的活性氧(ROS)含量均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syn,Akt,mTOR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及鹿茸多肽高、中剂量组α-syn,mTOR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雷帕霉素组及鹿茸多肽高剂量组中Akt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鹿茸多肽可能是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α-syn的降解,从而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象思维”是中医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哲学与科学的双重内涵,对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文系统阐述了“象思维”的哲学内涵、特点及其在中医理论构建、临床辨证论治、中药药性形成、中药功效阐释等方面的应用和示例。中医“象思维”随着实践应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其历史沿革可概括为“应象”“法象”和“辨象”3个阶段。对“象”的认识是基于人类观察事物的手段、方法水平及其所支撑的哲学观、科学观和发展观背景,而“比类”的结果取决于“取象”的深度和广度,在现实界实在的“象”正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的新建构特征。因此,该文提出“辨象”思维,为当代和未来中医药领域开展生命本源探索和创新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象思维”向科学研究转化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蛭蛇通络胶囊及其拆方组分肠吸收液对炎症和血管舒张的影响,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拆方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产生炎症因子观察抗炎作用,离体血管活性实验观察舒张作用。通过数据库检索蛭蛇通络胶囊的化学成分及成分靶点,并将蛭蛇通络胶囊和水蛭、乌梢蛇、红花组分分别与炎症和血管舒张相交集,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富集分析。结果 按照蛭蛇通络胶囊的制备工艺路线进行拆方,制备各组分和全方的肠吸收液。均以含水蛭、乌梢蛇和红花组分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调节血管舒张的活性。获得蛭蛇通络胶囊抑制炎症共778个靶点,舒张血管共181个靶点,水蛭、乌梢蛇和红花组分抑制炎症共312个靶点,舒张血管共82个靶点。蛭蛇通络胶囊和水蛭、乌梢蛇、红花组分抑制炎症的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分析主要与调节激素水平和有机羟基化合物代谢过程有关,舒张血管主要涉及血液循环和分泌调节;抑制炎症与舒张血管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都涉及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结论 蛭蛇通络胶囊可通过抗炎和舒张血管发挥治疗脑卒中的作用,其中水蛭、乌梢蛇和红花是抗炎和舒张血管的主要有效药味组分。  相似文献   
48.
目的:采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的方法,同步探讨首乌方对左旋多巴(L-DOPA)在帕金森病(PD)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首乌方+左旋多巴组提前ig首乌方煎剂(生药量18 g·kg-1.d-1)6 d,各给药组单次ip L-DOPA 24 mg·kg-1和盐酸苄丝肼6 mg·kg-1。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分别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血液、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浓度。应用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左旋多巴组相比,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药浓度在6个时间点升高,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在给药后15 min时降低(P<0.05)。左旋多巴组、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液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1 627.7±420.6)mg.L-1.min-1,(2 626.4±980.6)mg.L-1.min-1;Tmax30 min,(37.5±8.2)min,MRT(0-t)(71.98±3.19)min,(83.44±9.53)min。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50.0±15.5)min,(81.0±27.3)min,MRT(0-t)(68.7±15.34)min,(107.9±26.7)min。与左旋多巴组相比,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液AUC增加(P<0.05),Tmax延后(P<0.05),MRT(0-t)延长(P<0.05)。纹状体细胞外液Tmax滞后(P<0.05),MRT(0-t)延长(P<0.05)。结论:首乌方可减慢L-DOPA消除,增加血液L-DOPA的吸收,减少纹状体L-DOPA药物浓度波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5%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培养内皮细胞ECV304,采用划痕损伤法和侵袭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并分别通过酶联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一氧化氮(NO)浓度,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NO浓度,eNOS酶活性以及RT-PCR法检测VEGF,bFGF,eNOS基因的表达,以进一步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1.25%含药血清可促进细胞在划痕平面上的迁移作用,5.0%含药血清可显著提高细胞侵袭穿越的迁移作用,而2.5%含药血清对这两类迁移均有促进作用。1.25%,2.5%,5.0%含药血清均可明显提高上清液中bFGF、胞内外NO浓度和胞内eNOS活性,只有2.5%含药血清能提高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RT-PCR结果显示,1.25%,2.5%,5.0%含药血清均可提高bFGF的转录;2.5%和5.0%含药血清可上调eNOS的表达;而药物对VEGF的影响较复杂,仅2.5%含药血清上调VEGF的表达,1.25%含药血清却呈抑制作用。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VEGF,bFGF,NO的表达与分泌,诱导内皮细胞迁移,从而发挥促血管新生功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滑膜炎颗粒对急、慢性炎症的抗炎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昆明小鼠和150只SD大鼠分别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滑膜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布洛芬组灌胃布洛芬溶液,小鼠给药剂量为0.13 g/kg,大鼠给药剂量为0.093 g/kg;滑膜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滑膜炎颗粒溶液,小鼠给药剂量分别为12、6、3 g/kg,大鼠给药剂量为8.4、4.2、2.1 g/kg;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给药1次/d,连续给药3 d或10 d。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亢进法、大鼠足跖蛋清致肿法和大鼠足跖角叉菜胶致肿法观察滑膜炎颗粒对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大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滑膜炎颗粒对慢性增殖性炎症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布洛芬组,滑膜炎颗粒高、中剂量组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有抑制作用[(0.185±0.046)、(0.177±0.055)、(0.190±0.052)比(0.246±0.050),P<0.05或P<0.01];在致炎后0.5、1、2、4、6 h,滑膜炎颗粒高剂量组可抑制蛋清所致大鼠的足肿胀,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2.46%、19.20%、24.32%、33.75%、24.19%;致炎后4、6 h,布洛芬组、滑膜炎颗粒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的大鼠足肿胀度,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2.05%、30.56%和19.23%、20.83%。结论滑膜炎颗粒对急性、早期炎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