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420篇
预防医学   189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49篇
  1篇
中国医学   225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情绪是指因疼痛引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痛情绪相关神经机制非常复杂,但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某些神经环路有关,笔者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分别从以上两方面展开,就痛情绪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在受体分类、脑区通路、共疾病以及各神经递质之间的联系和痛情绪相关神经环路中各个蛋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由于多数患者的症状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仍不能得到较好改善,许多患者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转向选择补充与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然而,由于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大部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补充与替代疗法并未被相关共识和指南所推荐。本文从补充与替代疗法的分类入手,从天然产品、身心治疗、传统医药3个方面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补充与替代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RAFV600E突变在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中的预后意义以及影响儿童LCH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LCH患儿,采用数字PCR方法检测患儿病灶组织中的BRAFV600E突变,分析突变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40例LCH患儿纳入研究,诊断时中位年龄为2.2(0.1~15.7)岁,男89例(63.6%),女51例。临床分型为单系统(SS)60例(42.9%),多系统无危险器官受累(MS RO-)47例(33.6%),多系统有危险器官受累(MS RO+)33例(23.6%)。中位随访时间34.1(0.9~50.7)月,随访期内70例(50.0%)出现进展或复发,12例(9.6%)出现持续性后遗症,死亡3例(2.1%)。总体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48.9±4.5)%、(46.6±4.4)%和(97.8±1.2)%。①儿童LCH中BRAFV600E突变阳性率67.1%(94/140)。②BRAFV600E突变与患儿临床分型明显相关,突变阳性率MS RO+患儿(90.9%)高于MS RO-患儿(53.2%)或SS患儿(65.0%)(P=0.001);皮肤受累患儿中突变阳性率(77.8%)高于非皮肤受累的患儿(P=0.042);③BRAFV600E突变阳性患儿进展/复发率(57.4%)高于突变阴性患儿(34.8%),P=0.019。3种临床分型中突变阳性和阴性患儿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器官受累是影响LCH患儿P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702,P=0.003),垂体受累(HR=3.582,P<0.001)、危险器官(HR=2.321,P=0.008)和耳部受累(HR=2.093,P=0.013)是E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CH患儿BRAFV600E突变与危险器官受累密切相关,突变阳性患儿的进展/复发率高于突变阴性患儿,BRAFV600E不是儿童LCH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丰富,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发展成难治性IBS。目前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难治性IB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尚不多见。本文立足试验方案设计的“PICOS”原则,从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四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针刺辅助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要点。从选择特色优势病种、明确诊断标准、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干预方案、运用符合目标的安慰针刺、结合研究设计和目的选定结局指标几个角度,阐述试验相关环节设计的原因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针刀疗法:用一个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应该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针刀疗法是将东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手术解剖基本理论融为一体,针刀疗法其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丹参注射液:其化学成分主要是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通过多种靶标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和祛瘀的作用。动物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来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保护软骨下骨及软骨细胞,有效防治骨关节炎。 背景:丹参注射液与针刀松解术都是临床中治疗骨关节炎很常用的技术,目前缺乏对2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的研究。 目的:对比单独使用针刀松解术、单独使用丹参注射液与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治疗兔模型骨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实验方案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5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参注射液组;针刀组;针刀联合丹参注射液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4组兔均制备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对针刀组兔内外侧支持带、内外侧膝眼,膝关节上方髌上囊、股四头肌各肌肌腹,膝关节内侧股薄肌肌腹及止点、收肌肌群肌腹及止点和胫骨平台附近部位进行针刀松解;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兔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0.3 mL;丹参注射液组兔关节腔每次注射0.3 mL丹参注射液;针刀联合丹参注射液组:每周进行1次针刀治疗同针刀组,每次针刀干预之后,关节腔注0.3 mL丹参注射液。上述干预每周1次,持续5周。对各组兔膝关节软骨进行大体观察及病理切片组织学观察,ELISA 检测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模型组膝关节磨损较为严重,针刀组、丹参注射液组、针刀联合丹参注射液组膝关节轻度磨损;②病理切片评分:丹参注射液组评分略高于针刀组和针刀联合丹参注射液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ELISA 检测结果:针刀联合丹参注射液组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或针刀组或丹参注射液组(P < 0.05);④结果说明,在兔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中降低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方面,针刀松解术结合丹参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优于单独使用针刀或单独使用丹参注射液关节腔注射。ORCID: 0000-0003-4119-633X(刘广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交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脊髓损伤患者也不断增加,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负担,但却一直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继发性损伤是脊髓损伤后分子和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级联反应。它是SCI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继发性损伤的机制,针对不同的机制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是主要的治疗策略。而星形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在脊髓损伤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证明针刺可通过调节星形胶质细胞而发挥治疗作用,故本文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以及针刺对其的干预影响,并提出日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麻醉中通气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60例,年龄24~82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喉罩(LMA)组和气管导管(ETT)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模式,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前与置入完成后即刻及气管导管/喉罩拔出前及拔出后即刻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RR为12次/min、I/E为1∶1.5条件下使实际潮气量(VTE)达到7 ml/kg时的预设吸气峰压(Pinspired)值以及术中胃肠减压引流瓶容量的增加。结果所有患者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顺利且能够满足手术通气要求。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后及拔出后即刻ETT组的MAP及HR明显高于LMA组(t=6.927、2.471、4.033、3.185,P=0.000、0.016、0.000、0.002),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后与置入前即刻及拔出后与拔出前比较仅ETT组MAP及HR明显增加(t=2.916、2.965、2.171、2.484,P=0.026、0.016、0.000、0.025);PCV模式下RR为12次/min、I/E为1∶1.5条件下,当VTE达到7 ml/kg时LMA组Pinspired值明显低于ETT组(t=3.046,P=0.004);二组患者术中胃肠减压引流瓶容量的增加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时咽喉疼痛不适发生率LMA组明显低于ETT组(χ2=4.32;P=0.038)。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较气管导管对循环影响小,通气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满足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麻醉的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早期拔管的方法和可行性分析。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60例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采用胆总管探查常规T管固定手术治疗;B组(30例)采用胆总管探查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联合带蒂大网膜包绕T管手术治疗,B组术后第6、9、12天行腹部超声/CT检查了解窦道形成情况指导拔除T管。应用SPSS17.0对以上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T管胆汁引流总量、术后T管拔除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术后胆漏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腹部超声/CT检查检测示:术后1周T管窦道壁的平均厚度为4~5 mm,且T管窦道基本形成,随着时间的增加窦道更加完整和清晰。B组30例患者中术后8 d拔管14例(46.7%),10 d拔管15例(50.0%),12 d拔管1例(3.3%),拔管后均未出现胆漏。B组术后T管胆汁引流总量和术后T管拔除时间分别为(2 105±460)ml和(10.0±2.0)d,明显少于A组的(3 742±660)ml和(17.0±3.0)d,(P=0.007);B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1.3±2.1)d和(19 145.8±1 035.4)元,明显少于A组的(18.5±2.5)d和(28 180.2±2 548.9)元,(P=0.006);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联合带蒂大网膜包绕T管的方法,不仅可以早期拔除T管,有效减少胆汁的流失和胆漏的发生,而且减少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尿液多胺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已在我国疾病中占第二位。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近100多种肿瘤标志物相继应用于临床的诊治。为了探讨出一种更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肿瘤早期诊断能提供实用价值的检测方法。我们采用肿瘤患者尿液定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