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RAPN)5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盆腔转移肿瘤切除术1例。两种术式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其中RAPN 23例,LPN 18例。男2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3.5(24~76)岁;中位R.E.N.A.L评分7.8(4~11)分。专业工程师根据86例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和诊断报告重建全息影像。术前,全息影像可帮助术者对供应肿瘤或手术切除部位的动静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的立体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协助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将全息影像与腹腔镜监视器中的术野图像进行实时追踪和融合,实现术中导航。结果本组8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通过人工调整全息影像,可提示重要血管如肾动脉和肾静脉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帮助术者定位血管、淋巴结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便于精准分离。本研究采用标准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共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41例中位手术时间140(50~225)min,其中RAPN为140(50~215)min,LPN为160(80~225)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3(14~60)min,其中RAPN为21(17~40)min,LPN为25(14~60)min;中位出血量80(5~1200)ml,其中RAPN为150(30~1200)ml,LPN为50(5~1200)ml。术中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2例LPN患者出现ClavienⅡ级并发症,1例出血1200 ml给予输血,另一例血肿未予处理,自行吸收。此2例分别为前、后肾门肿瘤,R.E.N.A.L评分均为11分。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可协助术者在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识别,在减少术中组织和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体位改变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两项治疗:(1)EDP治疗;(2)体位改变。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下列指标:(1)每组患者治疗后的前3日排痰量,第1、2周平均每日排痰量;(2)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3)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4)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平静呼吸时膈肌活动度。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排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第1周、第2周每日平均排痰量减少(P<0.05)。对照组第1周每日平均排痰量无明显变化(P>0.05),第2周每日平均排痰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第2周每日平均排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3周后,观察组膈肌活动度显著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膈肌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膈肌活动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DP联合体位改变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气管切开卧床患者膈肌活动度,减少痰量,缩短肺部感染者发热时间,促进肺部感染的恢复,减少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已于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非新生儿破伤风重症患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为规范中国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包括非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分级、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