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8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尽早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连续收治的24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将服用氯吡格雷且停药4 d以内手术患者纳入研究组,共20例,年龄中位数为80(77,81)岁;男6例,女14例。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2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7例。将未服用抗凝、抗栓药且手术方式与研究组一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和出血相关并发症等,分析尽早手术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患者的入院至手术时间为42.5(36.3,48.0)h,与对照组患者[43.0(28.0,6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研究组患者末次服用氯吡格雷至手术时间为55.0(30.5,71.0)h。两组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输血量、切口引流放置比例、引流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全身麻醉比例(45.0%,9/2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8.5%,4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研究组椎管内麻醉患者均未发现椎管内出血的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切口血肿、继发感染。结论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停用氯吡格雷后可以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SPDI)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择期小儿马蹄足手术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儿马蹄足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SPDI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0. 3%罗哌卡因行局部麻醉,SPDI组采用SPDI内收肌管阻滞(ACB)+前路坐骨神经阻滞(SNB),对照组采用ACB+腘窝入路SNB。记录两组阻滞操作时间、术后恢复室患者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拔管后恶心呕吐及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SPDI组的阻滞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188±75) s比(296±120) s](P <0. 05)。SPDI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3例(15. 0%),对照组2例(10. 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6、12、24 h的FLACC评分呈升高趋势,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术后24 h内均未使用辅助镇痛药物。结论超声引导下SPDI的ACB和前路SNB的操作时间短,可达到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对髋翻修患者围术期输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术中给予TXA的同时进行自体血回收,另外30例术中只进行自体血回收。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自体血回输量、失血量、异体输血量、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术前、术中、术后采集病人血样检查主要血液指标以及血栓弹力曲线。采血时间点分别有术前(T0)、术中1 h(T1)、术后完成即刻(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将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自体血回输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TXA组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弹力曲线(TEG)参数中,TXA组T2、T3时刻的活化凝血时间(ACT)显著低于对照组,切角(Angle)、血栓最大弹力度(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XA用于髋关节翻修术,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失血及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评价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探讨其局部用药的镇痛机制.方法 前臂及手部择期手术患者52例,年龄18 ~ 50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6),对照组(C组)神经阻滞时仅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D组)神经阻滞时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和0.8 μg/kg右美托咪定的混合液.以臂丛支配区痛觉消失为阻滞有效,局麻药容量30 ml,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50%,相邻浓度比值为1.2,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用Dixon-Massey法确定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D组罗哌卡因EC50(95%可信区间)为0.32% (0.30% ~ 0.33%),C组为0.44% (0.42% ~ 0.46%).D组罗哌卡因EC50低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可降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提示其具有局麻药样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连续刺激导管进行股神经置管,比较膝关节镜术后不同置管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股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组(RA组)和传统经验置管组(RT组).两组均采用1.73%碳酸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维持术中麻醉,麻醉后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两组术后经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 ml/h.观察并记录术后2、6、24、48 h静息VAS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伍用镇痛药情况.结果 术后2、6hRA组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RT组(P<0.01).术后24 h和48 h两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 膝关节镜术后2、6 h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较传统经验置管静息镇痛效果明显改善,但术后24、48 h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的局部麻醉药,已广泛应用于成人,但缺乏小儿临床病例研究。本院自2000年将罗哌卡因广泛应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外医师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临床实践环境、镇痛药物种类/使用经验/了解程度、医保药品收录均有差异,故有效、规范化的慢性疼痛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亟待制定完善的、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因素的跨学科慢性疼痛管理共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与重视、规范指导慢性疼痛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消除患者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在治疗患者原发疾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功能需求。通过查阅文献,本共识专家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和通信修改,对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