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41篇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伴随着大力倡导成分输血,新鲜冰冻血浆(FFP)的需求日益增多。FFP是补充血容量、纠正患者凝血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的重要物质,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大约50%左右的FFP在凝血障碍的危重症患者中预防性使用。在有创操作前预防性使用FFP的作用有限,不仅没有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风险,而且增加了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对于脓毒症、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症患者,尽早应用FFP进行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全文拟从FFP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目前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内容作一总结,以期为临床中FFP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患者围术期出血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血小板作为凝血系统的关键成分,其数量及功能异常对出血有显著影响[1-2]。以往对于血小板异常的患者预防性或者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是防止围术期出血的常用方法[3-4],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并未有效减少围术期出血,还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产生输注后溶血、感染、过敏等输血反应[5-9]。理想的血小板输注方法是使用适量的血小板以优化患者的预后,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及其伴随的风险,但至今尚无相关指南。本文就近几年有关血小板相关实验室检查、围术期血小板输注背景和效果评价、风险、输注的指征及对预后的影响、展望等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输血指南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PND)的影响。方法 不停跳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2例,男59例,女23例,年龄55~85岁,BMI 18~29 kg/m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和TEAS组(n=40)。所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术前在患者的内关穴、合谷穴、大椎穴贴上特定电极片,连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照组电流设置为0 mA,TEAS组电流设置为患者可以忍受但不致疼痛的最大水平,电刺激持续时间为手术开始至术毕。于术前1 d(T0)和术后7 d(T4)时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一套组合的测试量表,根据Z-计分法评估患者是否发生PND。于T0、术后5 min(T1)、术后1 d(T2)、术后3 d(T3)时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S100β、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记录电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神经心理学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TEAS组MMSE和HV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EAS组PN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0.0%)vs 17例(40.5%),P<0.05]。T0时两组血清TNF-α、IL-1、IL-6, S100β、MDA和T-AO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TEAS组TNF-α,IL-1和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TEAS组IL-6和S100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同时点T-AO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一例电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宁军宏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5,37(6):564-566
目的 探讨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注射地佐辛组(D组),每组40例.于入室前60 min,F组以0.4%罗哌卡因30 ml行髂筋膜间隙阻滞,D组以地佐辛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记录第1次过床(T1)、第2次过床(T2)、麻醉体位摆放(T3)时间点被动活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局麻药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F组T1、T2、T3的VAS评分分别为(4.5±1.4)分、(3.8±1.2)分、(3.9±0.7)分,明显低于D组各时间点VAS评分[(7.9±1.2)分、(7.5±0.8)分、(7.0±1.1)分,P均<0.05].F组无局麻药中毒发生;D组在静脉注射地佐辛60 min内,恶心3例(7.5%),头晕2例(5.0%).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转运及椎管内麻醉前体位的摆放.  相似文献   
6.
背景 使君子酸(α-amino-3 -hydroxy-5 -methy-4-isoxazole propionate,AMPA)受体是中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主要受体,参与疼痛信号传递.Stargazin蛋白是一种AMPA受体调节蛋白,在AMPA受体中介的疼痛信号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 对Stargazin蛋白调节AMPA受体亚基在胞浆胞膜中的转运作用及与疼痛的关系作用进行回顾与总结.内容 Stargazin蛋白可调节AMPA受体不同亚基在胞浆胞膜转运,并通过与突触后膜致密蛋白-95 (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的相互作用,促进AMPA受体亚基突触靶向;Stargazin还通过C末端自身磷酸化修饰改变与PSD-95蛋白相互作用的强度,控制AMPA受体的突触靶向.Stargazin通过调节AMPA受体的转运,间接调控AMPA受体中介的疼痛信号传递.趋向 下调Stargazin的表达或干扰其与兴奋性突触后PSD-95蛋白的相互作用,可间接抑制AMPA受体的功能,是未来疼痛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2,34(8):639-640
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以及记忆受损。一般在术后48h左右发病,症状持续1周甚至更长时间,这种术后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变化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研究发现,老年患者(>60岁)更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通过研究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青、老年大鼠Morris水迷宫训练成绩及海马CA1区脑神经元FOS核蛋白(c-Fos)和EGR-1核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麻醉后脑神经元分子水平变化与行为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雄件SD大鼠3月龄(青年组)和20月龄(老年组)各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不麻醉)、训练组(不麻醉,行Morris水迷宫训练)、丙泊酚组(丙泊酚100 mg·kg-1·h-1,ip;分别于麻醉2 h/4 h后的2 d/2周行Morris水迷宫训练:P2d,P4d,P2W,P4W)、异氟醚组(异氟醚1.2%;分别于麻醉2 h/4 h后的2 d/2周行Morris水迷宫训练:I2d,I4d,I2W,I4W).Morris水迷宫实验连续进行5 d,每天2次,记录逃避潜伏期变化,用以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后立即分离海马组织CA1区,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酶标法半定量检测c-Fos和EGR-1核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4 h异氟醚麻醉后,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均可持续至麻醉后2周,尤以老年大鼠常见且程度严重,表现为学习速度和记忆质量均有所下降(P<0.05),青年组大鼠学习速度略有下降(P<0.05);4 h丙泊酚麻醉后,老年组大鼠认知功能改变可持续至麻醉后2周,但与异氟醚麻醉相比程度较轻,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减慢(P<0.05).免疫组化法和酶标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orris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c-Fos和EGR-1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I4d,I4W组老年大鼠和P4d组青年大鼠c-Fos阳性细胞率与单纯训练组大鼠相比有所下降(P<0.05);I4d组老年大鼠EGR-1阳性细胞率与单纯训练组大鼠相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 麻醉可能会引起大鼠行为学改变,可持续至麻醉后2 d至2周;随着麻醉时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加,改变更为明显,且异氟醚作用较丙泊酚显著.麻醉对大鼠海马CA1区c-Fos和EGR-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大鼠行为学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容量性肺动脉导管收集右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压力、容量数据,并计算心室收缩末期弹性(end-systolic elagtance,Ees)、舒张未僵硬度(end-diastolic stiffness,EED)、有效动脉弹性(arterial effective elastance,Ea)、Ees/Ea,借以评价肝移植术中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12例拟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ASA Ⅱ-Ⅳ级;无心脏病史,心功能Ⅰ或Ⅱ级;不合并肺动脉高压[以插入漂浮导管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25 mm Hg为标准]及其他肺部疾病.全麻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容量性肺动脉导管.于切皮前麻醉稳定时、无肝期10 min、新肝期10 min、术毕缝皮时,4个时点收集数据,包括①记录右心血流动力学参数;②计算Ees、EED、Ea、Ees/Ea.结果 与切皮前相比,无肝期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作功指数(figh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RVSWI)、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rous pressure,CVP)、MPAP、每博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RVEDV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新肝期均相应增加.术毕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Ees在4个时期未见明显变化(P0.05).EED无肝期显著下降(P<0.05),新肝期显著升高(P<0.05),术毕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PVRI与Ea变化趋势一致,无肝期和新肝期增加,但没有显著性.与切皮前相比,无肝期的Ees/Ea比下降(P<0.05).结论 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肝移植患者术中无肝期和新肝期RVEF下降与前负荷剧降及后负荷增加有关,不代表心肌收缩能力降低.新肝期右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表现为室壁僵硬度增加,EED下降.术毕时,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并且右心室功能与肺循环的状态能够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