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8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颅内最常见、最具侵袭力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接受标准治疗后新诊断的GBM患者,5年生存率<10%。改善GBM患者的生存预后是人类迄今尚未攻克的难题。鉴于免疫治疗在其他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开始对GBM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本文对国内外近期报道的GBM患者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临床教学能够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医疗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在教学和培养过程中应重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夯实临床基本理论知识,提高专科临床诊疗操作技能,规范病历的书写并锻炼维系和谐医疗人际关系的能力,才能提高硕士研究生的临床素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调查近3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脑脊液细菌分布特点和耐药变化,为神经外科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查询2010~2012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病原菌的种类、数量、抗菌药物药敏结果等数据,并分类分析近3年内病原菌的流行特点和药敏情况。结果:近3年脑脊液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39株(75.7%),主要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基本耐药,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由2010年的0株增长到2012年的5株;革兰阴性菌205株(24.3%),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现象十分严重。结论:引起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细菌耐药越来越严重,必须严密监测细菌耐药和控制预防用药疗程和抗感染药物的滥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6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1年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瘤术中破裂、脑梗死、血管痉挛、脑积水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动脉瘤消失率、复发率及GOS评分分级优良率分别为86.21%、3.45%及82.7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手术创伤小,但是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术后动脉瘤消失率高、残留稳定。  相似文献   
45.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在受损脊髓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作为"十三五"第三批36个重大项目指南之一,脊髓损伤再生修复这一课题成为当前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医学难题之一。本文就脊髓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机制的研究背景和下一步研究计划予以阐述,以期推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46.
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弹簧圈(试验组)64例,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和Sapphire弹簧圈(对照组)70例。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弹簧圈的临床性能(输送系统推送、定位、释放和回撤等操作的方便性与可靠性)及置入的成功率;术后1、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对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造影结果进行评定;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共使用345枚Jasper弹簧圈,置入成功率为99.3%(344/345)。对照组为100%(304/304),两组弹簧圈的置入成功率和临床性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弹簧圈脱落、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血管穿孔等并发症。②改良Rankin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率为(95.4±6.4)%,不完全闭塞6例(9.4%),完全闭塞58例(90.6%);对照组术后动脉瘤闭塞率为(94.8±5.5)%,不完全闭塞5例(7.1%),完全闭塞65例(9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术后6个月获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闭塞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与目前国外同类成熟产品相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包括少见部位和肿瘤最大径≥6 cm的患者)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Yoshida和Kawase的MPE分型分别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0例)、经额颞断颧弓入路(12例)、经额眶颧人路(4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乙状窦前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1例)。术后随访MRI、新发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6例(90.2%),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7例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例,肿瘤卒中1例;其中4例行游离脂肪填塞结合颅底硬膜缝合的颅底重建。5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2.7)个月(3~38个月)。24例术前面部麻木的患者中,12例(50.0%)随访期间仍存在重度三叉神经麻搏表现。51例患者中,有13例(25.5%)术后新发三叉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例随访期间遗留轻度三叉神经麻搏症状。其余脑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所恢复,并且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大多恢复正常。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三叉神经鞘瘤在MPE分型的基础上可增加中线-鞍上扩展亚型,该亚型相对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对于改善三叉神经鞘瘤面部麻木作用有限,术前伴有面部麻木者三叉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针对中国人主要汉语语言区的多语言任务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RI,fMRI)指导语言
区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切除手术对术后语言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前瞻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语言区
AVM患者31例,术前行多语言任务(包括同义字判断、单字朗读、听力理解)fMRI扫描。使用SPM12软件
明确各个任务的激活区并分析病变与激活区关系(包括二者之间的距离以及是否存在激活区右侧半
球重塑),借助Brainlab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术前、术后一周采用西方失语症语言量表(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估患者语言功能。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语言区定位。同义字判断任务主要激活左侧半球额中回(24/31,
77.4%),其中1例(3.2%)患者出现语言区右侧半球优势;单字朗读任务主要激活左侧半球额下回后
部(23/31,74.2%),7例(22.6%)患者出现语言区右侧半球优势;听力理解任务主要激活左侧半球颞
上回后部(30/31,96.8%),6例(19.4%)患者出现语言区右侧半球优势。病变距离语言区平均距离为
5.5±3.4 mm。术后WAB量表评分(38.51±2.84分)较术前(39.32±0.64分)无下降(P =0.135),仅2例
(6.4%)患者术后出现语言功能障碍。
结论 术前采用针对国人主要汉语语言区的多任务fMRI行语言功能定位可有效保护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49.
邸飞  康慧斌  刘爱华 《北京医学》2015,37(10):936-940
目的 探讨与老年人(≥60岁)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临床及动脉瘤特征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连续收治的320例≥60岁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吸烟、饮酒、多发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动脉瘤瘤体大小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年龄、高血压及动脉瘤瘤体直径相关(P<0.05),与性别、吸烟、多发动脉瘤、动脉瘤部位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仍显示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年龄、高血压及动脉瘤大小相关(P<0.05),与性别、吸烟、多发动脉瘤、动脉瘤部位不相关(P> 0.05).结论 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高血压及动脉瘤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胶质瘤特点,为临床癫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病理确诊为胶质瘤,并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分析癫痫发作与肿瘤部位和病理的关系.结果 收集到病理确诊的幕上胶质瘤患者171例,其中64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低级别胶质瘤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0.05),星形细胞瘤与少突星形细胞瘤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额叶与额顶叶胶质瘤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胶质瘤(P<0.05).结论 胶质瘤继发癫痫与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