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科学   453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肿瘤是细胞的修复机制发生障碍,导致新转化的细胞进入无限制生长状态。而机体遭受创伤后组织启动愈合信号,某些基因激活表达,使细胞脱离停滞状态,发生增殖转化。由于机体在进行组织更新和修复的过程中,效应细胞有不停止生长的危险,因而可能造成细胞的致瘤性转化,所以必须启动防治其恶性增殖、侵袭转移的机制,以防止肿瘤的发生犤1,2犦。而少数肿瘤细胞在伤口部位生长、发展的现象似乎也提示人们伤口因素能诱发肿瘤的形成,甚至参与了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机制。通过分析肿瘤发生和创面愈合的分子和细胞活动情况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与…  相似文献   
42.
1998年 1月~ 1 999年 6月作者对 2 9例已失去早期手术时机的病人采用后路AF等内固定、椎管侧前方减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2 9例中男 2 2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 1 7岁 ,最大 55岁 ,平均 35 .5岁。受伤原因 :高处坠落 1 7例 ,交通事故伤 9例 ,其它3例。 9例同时合并有 2个以上椎体的损伤 ;4例为跳跃性骨折 ,5例为相邻椎体的骨折 ,其中 2例为双椎体的爆裂性骨折 ,各椎体的频次是 :第 1 1胸椎 2例 ,第 1 2胸椎 1 0例 ,第 1腰椎1 8例 ,第 2腰椎 4例。Denis分型 :A型 7例 ,B型 1 9例 ,C型 2例 ,D型 1例 ,E型 2…  相似文献   
43.
男,26岁,下腰痛3年余,近1年来明显加重,正常活动和工作明显受限,经多种保守治疗无效。查体:体温、血压、脉搏都在正常范围。物理检查见腰肌紧张,腰部活动范围明显减小。下腰部有广泛压痛和叩击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和反射正常。X线片示L3椎体上缘有一低密度巨大空洞样改变(图1);  相似文献   
44.
45.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胎儿皮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两亚基(A,B)及其两种受体(PDGFR-α和PDGFR-β)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持下征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16例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组织8例和成人皮肤组织8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病理技术研究这四种蛋白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胎儿皮肤组织中,PDGF-A、PDGF-B、PDGFR-α和PDGFR-β的阳性细胞率较低,其中PDGF-A、B主要分布于表皮角质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PDGFR-α定位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PDGFR-β则在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上有少量分布。在成人皮肤组织中,PDGF两种亚基和两种受体的阳性细胞率进一步增大,PDGF-A、B的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PDGFR-α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β-型受体在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有阳性表达。结论:PDGF及其受体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发育早期的胎儿皮肤组织中,四路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胎儿无瘢痕愈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不同剂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烧伤创面促愈合作用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剂和水溶液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烧伤浅Ⅱ°、深Ⅱ°和新鲜供皮区创面为受试对象,将创面分成A、B两区,采用随机自身对照试验.试验组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对照组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水溶液治疗,每日换药一次,观察不同时间内创面动态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的烧伤浅Ⅱ°、深Ⅱ°和新鲜供皮区创面其愈合时间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水溶液组有明显缩短(P<0.01);动态愈合率也明显加快,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剂用于烧烫伤、新鲜供皮区创面的冶疗均有较好的促进修复作用,临床效果优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水溶液剂组,提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剂型是影响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药理作用因剂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7.
原发性急性曲霉菌性肺炎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引起临床医生对真菌感染的高度关注,从而及时给予抗真菌的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的真菌鉴定方法,分析该细菌的特点。结果 及时发现曲霉菌,正确合理使用抗真菌的药物。结论 在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患者常可能引起真菌的感染,但该病例为原发性急性曲霉菌性肺炎,临床上少见,应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8.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广西前线腹部火器伤的发生率为2.3~3.3%.这些伤员绝大多数都在一线医院进行了初期外科处理,挽救了生命,减少了伤残率.但其中少数伤员还是在二线医院救治中发生了较重的腹腔感染而死亡.为了解腹部火器伤伤员发生感染的原因,总结救治中的经验教训,我们对二线医院腹部火器伤6例死亡者进行了尸体解剖,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9.
慢性难愈性溃疡是外科治疗的难点之一,最近我们采用新方法治愈了一例慢性难愈性溃疡,现将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某男,38岁,右足趾外伤二周后形成创面,经常规治疗未愈,来我院经医生诊断为慢性难愈性溃疡,面积2×1 cm2.治疗方法首先对创面清创消毒,第二、三天用生理盐水、碘伏纱布等进一步清洁创面;三天后用德国基诺药厂的爱疗素软膏(胶原酶类药物)治疗,一周后改用法国优格公司生产的集药物与敷料为一体的新型敷料妥护贴治疗十天,其间更换敷料一次,创面愈合.常规治疗中该类病例以清创植皮为主要手段,由于植皮操作复杂,加重病人的损伤和痛苦,费用较高,所以植皮术一般不为病人所接受;且该病例溃疡所处组织的血运较差,植皮有失败的可能.我们考虑病人溃疡面积较小,经济条件有限,但能每天来院换药等情况,大胆采用上述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简便易行,病人痛苦少,开支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0.
对Schmorl结节形成的再认识(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对传统意义上的Schmorl结节进行再认识.方法:1例严重下腰痛患者,腰椎X线摄片提示L3-4和L4-5椎间隙上下终板不规则,L3椎体前下缘及L5椎体前上缘Schmorl结节形成,对其进行腰椎间盘造影及CT检查,并对手术切除的Schmorl结节病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椎间盘造影术显示部分造影剂渗入Schmorl结节形成处浅层.腰椎CT扫描发现Schmorl结节形成区腰椎软骨终板下有一类圆形、多囊状骨质密度不规则区,呈骨坏死样改变;组织学检查证实该骨密度不规则区为骨坏死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此例患者的Schmorl结节实际上是椎体软骨终板下的片状骨坏死灶;提示有必要对Schmorl结节的形成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