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考核评估报告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按照全国考核评估方案的要求,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云南等5个省14个县(市、区)中,抽取42个流行村作为被考核村。共抽查居民9 067人,查出了154例血吸虫感染者,居民平均感染率为1.70%,以村为单位最高为4.10%;共抽查家畜3 323头,查出血吸虫感染家畜46头,家畜平均感染率为1.38%、以村为单位最高为4.00%。5省2008年内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5省均已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螺情等变化的基本档案资料。对照《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标准》(GB15976-2006),5省均达到了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目的 基于贝叶斯模型构建山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的时空分布模型, 分析钉螺与感染性钉螺的时空格局变化, 识别其在村级水平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 方法 利用云南省洱源县2000-2006年的现场钉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数据及村边界 等空间数据, 采用贝叶斯模型构建村级水平间的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时空独立与交互模型, 分析钉螺与感染性钉螺的时空 格局变化, 并识别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 结果 钉螺分布时空交互模型和感染性钉螺时空独立模型的拟合优度稍强于其它模 型。钉螺时空交互模型的空间相关系数的95%可信区间包括0; 感染性钉螺时空独立模型的空间与时间相关系数分别 为-0.63和0.28, 但95%可信区间包括0, 提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村级尺度的空间相关系数与时间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 义。结论 结论 研究区域的山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在村级间无显著性时空相关性, 提示山区钉螺研究应开展更小尺度下的研 究。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在云南大山区的试验效果。方法在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采用氯硝柳胺不同药物剂量进行现场泥敷灭螺,灭螺后180 d内连续观察6次钉螺变化情况和泥敷药泥对钉螺的持续灭螺效果。结果鹤庆县泥敷灭螺试区各药物组钉螺死亡率为51.28%~100.00%,各药物组60 d钉螺死亡率达到76.74%以上,90 d钉螺死亡率达到92.11%以上。药泥室内浸出液和现场沟渠浸出液杀螺试验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钉螺死亡率增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钉螺的死亡率降低。灭螺15、30 d后8 g/m2组及12 g/m2组仍有较强的杀螺效果,90 d各组仍有一定的杀螺作用。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较好,在云南高原平坝地区和高原峡谷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学、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学、鼠疫宿主动物学、鼠疫媒介昆虫学特征,提出“鼠疫生物地理群落指征、两级分型法和三项指征命名法”;区划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为12型19亚型.阐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学特征.结论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的划分,为掌握其生物学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本文阐述了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行特点、 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演变过程, 特别是总结了现阶段实行的 “以传 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研究进展以及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旨在为推 进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报道1例离开流行区40年的慢性血吸虫病病例,证实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内的存活时间确实较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鼠、蜱中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状况。方法 用PCR法检测鼠类脾脏和蜱类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 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野外山地捕获鼠类 9种 5 1只 ,从大足鼠 (1/ 15 )、大绒鼠 (1/ 7)和短尾 (1/ 8)各检出阳性 1份 ,其他鼠种均为阴性 ,总阳性率为 5 .88%。从采自弥渡县的 2 0 8只勐突血蜱中检出阳性 5份 ,阳性率为 2 .40 %。结论 初步认为云南省大理地区存在斑点热疫源地。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对云南省永善县恙虫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应用胶体金免疫试验对发热患者血清进行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sushi)IgG和IgM抗体检测,采用夜夹法诱捕调查地区鼠类,用巢氏PCR方法对鼠脾脏做groEL基因片段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015年5-10月在永善县发现恙虫病患者34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1例,临床诊断病例13例;主要发病于8月,占总病例数的32.35%;40—4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32.35%;农民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9.41%;有焦痂或溃疡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4.12%,其中位于腹股沟最多(占有焦痂或溃疡患者的31.25%);有皮疹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0.00%。在捕获的39份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脾组织样品中,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片段扩增阳性9份(阳性率23.08%)。groEL基因片段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本次检测到的YSP30株与的HSB1、FAR1、UAP4等Saitama型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最密切, 检测到的其余8株与UT213、UT221、SH205等Karp型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最密切。结论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了永善县存在恙虫病疫源地,当地存在Karp和Saitama相关的2种基因型恙虫病东方体。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 在丽江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核心区4个海拔带内选择林地和耕地2种生境,于2015年每季度对小型兽类开展群落生态学调查,测算小兽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小兽群落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动物鼠疫流行特征。结果 共捕获小兽1 575只隶属于4目6科12属22种,平均捕获率为19.84%,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群落的优势种,构成比分别为44.19%、19.37%和14.35%;不同生境、不同垂直梯度、不同季节之间,捕获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耕地中小兽密度高于林地,IV垂直带(3 100 m~)耕地和春季耕地的捕获率为最高,分别为40.12%和27.85%;林地小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耕地高,生态优势度较耕地低,小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垂直梯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呈上升趋势,而生态优势度则相反;不同垂直带两种生境之间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两种生境之间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疫源地既往动物鼠疫流行高发季节为春末夏初的4-5月,疫点分布以IV垂直带(3 100 m~)农耕区为主。结论 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小兽具有相对复杂的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生境和垂直梯度条件下的生态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异质性,并与当地鼠疫流行特征具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云南省景洪市鼠类及媒介蜱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状况及其携带的病原体特征。方法2018年3月在景洪市景讷和大渡岗2个乡镇7个调查点采集蜱标本,在勐罕、勐养、嘎洒、景讷4个乡镇4个调查点采集鼠的肾脏、膀胱标本,提取样本DNA;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伯氏疏螺旋体recA基因检测;对recA基因阳性样本用巢式PCR扩增5S ~ 23S rRNA基因间隔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共采集牛、羊寄生蜱724只,经鉴定均为微小牛蜱;35只鼠均为黄胸鼠;524只蜱及35份鼠标本伯氏疏螺旋体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对200份蜱recA基因检测发现阳性3份;35份鼠标本均为阴性。 对3份阳性标本的5S ~ 23S rRNA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初步判定其为伽氏疏螺旋体。结论云南省景洪市蜱中存在伽氏疏螺旋体感染,微小牛蜱很可能是其传播媒介,应加强对当地人群、宿主及媒介的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