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调查云南省泸西县啮齿动物携带恙虫病东方体、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状况,了解该类病原体在当地自然界中的保存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 用鼠笼和鼠夹在云南省泸西县捕鼠,将捕获的动物种类鉴定后解剖取脾脏,活鼠取血。采用巢式PCR扩增脾脏的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特异片段;测定PCR扩增阳性产物的DNA序列,对获得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IFA法检测鼠血清中恙虫病东方体IgG抗体。结果 在泸西县共捕获啮齿动物10种225只。其中黄胸鼠36.89%(83/225)、大绒鼠35.11%(79/225)和中华姬鼠13.78%(31/225)为优势鼠种。获得鼠血清85份。鼠脾脏中检测到5株东方体groEL基因阳性标本,带毒鼠种为黄胸鼠2.41%(2/83)和大绒鼠3.80%(3/79)。同源性比较显示,这5株东方体的相似性在99.02%~100%之间,他们分别与GenBank中已知立克次体序列的相似性在98.75%~100%。系统发生树显示,5株OT与来自日本、泰国和中国安徽的菌株位于同一分支。3份16S rRNA阳性标本,其中1份埃立克体阳性,来源于大绒鼠;1份沃尔巴克氏体和1份巴尔通体阳性均来源于黄胸鼠。无形体均为阴性。埃立克体株序列比对显示与来自美国、中国和巴西的埃立克体基因同源性为98.0%~100%,并与分离自美国野外工作者皮肤的伊文氏埃立克体在同一分支。鼠血清恙虫病IgG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8.24%(7/85)。结论 该地区存在以黄胸鼠和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埃立克体、巴尔通体和沃尔巴克氏体在啮齿动物中也存在感染,需注意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监测点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型动物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结果 2010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15例,死亡1例,病死率6.67%,其中大理州8例和楚雄州3例。2010年在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五华区、大理州祥云县的居民区和野外共捕获鼠形动物10种406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中华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总带毒率为8.33%(33/396),阳性鼠型动物为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小家鼠、灰麝鼩,带病毒率依次为2.02%(2/99)、6.38%(3/47)、22.03%(26/118)、16.67%(1/6)、50.00%(1/2)。结论滇中和滇西地区为本病主要发病地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泸西县还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引起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面积野鼠自毙疫情的病原体,以便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119只自毙野鼠样本,解剖取脏器进行鼠疫耶尔森菌病原体分离、噬菌体裂解实验、F1抗原、caf1基因等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排除鼠疫。同时,脏器样本接种绵羊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沙氏琼脂培养基等营养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真菌类病原体;选取10只组织腐败较轻的自毙鼠,按肺组织、脑组织、腹腔脏器组织分为3份样本后,研磨、离心,再以0.22μm滤膜过滤,收集离心上清液、滤膜滤出液和滤膜截留残渣共9份样本,腹腔接种雄性、体质量30~40g昆明小鼠,每组2只,每只0.5ml。另接种0.5ml Hank’s液2只鼠作对照。共接种昆明小鼠20只。死亡小鼠解剖观察病理变化,取脏器组织接种上述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鼠疫耶尔森菌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为阴性;自毙野鼠脏器镜检、分离培养及接种实验动物均检出G- 短小杆菌,经梅里埃VITEK 2GN、GP卡、16S rRNA扩增鉴定为多杀巴斯德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Pm) ,概率为99%;分离到的G+粗大杆菌为腊样芽孢杆菌,概率为99%。结论 多杀巴斯德菌可能是这次发生野鼠大面积死亡的病原菌。该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监测点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20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12例和楚雄州4例。2008年在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五华区、大理州祥云县、文山州文山县、曲靖市罗平县、昭通市昭阳区和绥江县的居民区和野外共捕获鼠类19种880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总带毒率为3.66%(30/819),阳性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社鼠、臭鼩鼱,带病毒率依次为3.09%(10/324)、2.45%(5/204)、10.43%(12/115)、10.00%(1/10)、100.00%(2/2)。结论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为本病主要发病地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泸西县还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明1977-2010年分离自云南的63株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基因型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病毒株常规接种乳小白鼠,取发病濒死的乳鼠脑组织经研磨制成上清液,提取病毒核酸,通过RT-PCR扩增乙脑病毒E基因序列,采用Clustal X、DNAstar和Mega 5.0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云南乙脑病毒分离株均可引起乳鼠发病和死亡。经RT-PCR和序列测定获得63株乙脑病毒的E基因序列,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表明,47株属基因1型,16株为基因3型。基因1型可分为2个进化群,其中云南最早的基因1型分离株(M28,1977;BN82215,1982)与泰国早期基因1型分离株(U70416,1982;DQ084229,年代不详)同处一个进化群;2007-2010年基因1型分离株分布于两个次级进化分支;16株基因3型分布于3个进化群中,其中20世纪70-90年代分离株分布于两个进化群,2004年分离株处于另一进化群。此外,无论基因1或3型乙脑病毒的抗原性、致病性和毒力等主要氨基酸位点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云南省存在基因1和3型乙脑病毒流行,1型为近期主要流行型。云南省不同年代和地域的乙脑病毒分离株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遗传多样性特点。本研究还提示基因1型乙脑病毒可能起源于中国云南省及相邻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鼠类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方法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抗原,阳性鼠肺用RT-PCR法扩增汉坦病毒汉滩型和汉城型的S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06年9-10月在云南省泸西县共捕获鼠类4属6种267只,其中居民区146只,优势鼠种为黄胸鼠;野外121只,优势种为大绒鼠。居民区鼠类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85%(1/117),阳性鼠为黄胸鼠;野外鼠类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6.67%(6/90),阳性鼠为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对7份阳性鼠肺作RT-PCR扩增,结果从来自大绒鼠的LX378标本中检测到汉滩型病毒S片段核酸,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Tula汉坦病毒Koziky/5276Ma/94株(AJ223601)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1%、89.8%,而与汉滩型76-118株、汉城型L99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3.9%(80.9%)、74.4%(77.9%)。结论首次从我国大绒鼠中检测到类似Tula样汉坦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关该类汉坦病毒在云南的分布、宿主动物和致病性以及全基因序列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本病疫情资料,采集人血清、鼠类肺脏作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9年云南省共报告本病16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6.25%:发病地区为大理、昆明、红河、文山、楚雄和怒江州(市)。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县、祥云县和昆明市五华区捕获鼠类8属15种559只,人血清292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HY带毒率为3.78%(20/529),带毒鼠型动物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大绒鼠、臭鼩鼱和灰麝鼩。健康人血清HV抗体检测,人群隐性感染率4.45%(13/292)。结论进一步证实了云南省存在着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有所下降与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曲靖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及疫源地分布特点,为防治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居民区用鼠笼法捕鼠,捕获鼠类经分类鉴定,解剖取肺组织,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09年5~9月,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沾益、麒麟、马龙、陆良、会泽、罗平、师宗、富源县(市、区)共捕获鼠类6种643只,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斯氏家鼠、大足鼠和树鼩构成比依次为47.28%、44.63%、5.13%、1.56%、1.24%、0.16%,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用DFA法检查鼠肺组织643份,阳性12份,阳性率1.87%;阳性鼠种为褐家鼠(2.63%,8/304)、黄胸鼠(1.05%,3/287)和小家鼠(3.03%,1/33)。结论曲靖市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今后应加强本病的监测和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2013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分析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居民区用鼠笼法、野外用鼠夹法,进行鼠密度监测,采集人血清以及宿主动物肺脏组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汉坦病毒(HV)抗原或抗体检查,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3年云南省共报告HFRS病例95例,其中实验室诊断81例,临床诊断14例,发病率0.20/10万;发病季节以5月和12月为主,发病人群以中老年男性农民为主;泸西县、祥云县和大姚县3个监测点秋季人群HV阳性率分别为14.15%、16.00%和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P0.05);3个监测点共捕获12种424只小兽,其中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宿主动物HV阳性率为13.21%(56/424),阳性宿主动物为褐家鼠、黄胸鼠、大绒鼠、高山姬鼠、中华姬鼠、锡金小鼠、短尾鼩和灰麝鼩。结论滇西地区为HFRS主要发病地区,秋季居民区HFRS的防控更为重要,监测点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还存在以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食虫动物短尾鼩和灰麝鼩也发现HV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2011年发生于云南楚雄地区的狂犬病疫情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通过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和RT-PCR方法对采集样本进行检测.采用DNAstar中MegAlign软件和MEGA 3.1软件Neighbour-joining(NJ)方法分别进行病毒样本N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在23份脑组织或脑脊液标本中,11份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47.8%.核蛋白(N)基因同源性结果表明,来自犬只的病毒样本与基因Ⅰ型Asia 1a亚型病毒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9.2% ~ 99.4%之间,与Asia 2c基因亚型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88.5%~89.6%.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到的病毒样本与Yunnan-ZT07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内.结论 引发本次疫情的狂犬病毒属于基因Ⅰ型Asia 1a亚群,且此次疫情可能与2007年云南昭通流行毒株Yunnan-ZT07的输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