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94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9篇
  1篇
中国医学   79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胰腺癌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胰腺导管腺癌,和其他肿瘤一样,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机率相较于其他消化道肿瘤低,化学治疗是继手术治疗后中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有必要寻求疗效好、毒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药以其药物来源广泛、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多靶点协同作用等优点正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黄芩作为许多中药治疗胰腺癌的方剂配伍药材之一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黄芩素是主要来源于黄芩的黄酮类化合物,是目前证实的黄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文章对黄芩素在胰腺癌以及其他多种消化道肿瘤中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归纳,对黄芩、黄芩素的药物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2.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两大医学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陈凯先院士表示,从建立中西医统一的新医学的长远目标来看,当前中西医结合还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还需要长期努力。研究者们要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中西医结合的现状,立足实践,勇于探索,科学发展中西医结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京万红软膏对大鼠糖尿病足烫伤的作用,并初步考察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继而复制大鼠糖尿病足烫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京万红软膏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rhEGF)组。给药14 d,记录给药前后大鼠足部宏观形态、体积及瓦格纳(Wagner)分级结果。给药后检测足部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的足趾体积、Wagner分级、SOD含量与PDGF 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给药5 d后,京万红软膏组可显著减小糖尿病大鼠的足趾体积(P<0.05),给药14 d后,京万红软膏组可明显促进溃疡创面组织及表皮的修复,极显著降低Wagner分级水平(P<0.01),显著升高足部组织中SOD的含量及上调PDGF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京万红软膏针对大鼠糖尿病足烫伤具有控制感染、祛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修复等多重功效,其愈合作用可能与消除过量的氧自由基及上调PDGF mRN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CT26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CT26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中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造模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环磷酰胺和不同剂量的苦参碱,连续灌胃14 d,检测给药后各组小鼠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并进行肿瘤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考察苦参碱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结果] 造模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和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重量均显著降低(P<0.01)。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核分裂象,无明显坏死区,而阳性药组和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核分裂象显著减少(P<0.01),且细胞坏死更为严重。此外,q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和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HIF-1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各实验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阳性药组和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HIF-1α的积分光密度值(IOD)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 苦参碱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HIF-1α的表达水平达到抑制CT26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细菌内毒素含量是注射型放射性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已标准化的方法包括家兔法和鲎试剂法;新型检测法有试剂盒检测法、磁弹性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仪器分析的方法。分别从蛋白类生物传感器、肽类生物传感器、抗体类生物传感器、适体类生物传感器、细胞类生物传感器几个方面着重介绍了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是未来放射性药物细菌内毒素测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6.
目的考察京万红软膏对大鼠缺血合并外伤型糖尿病足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大鼠缺血合并外伤型糖尿病足模型。实验设置4组,每组大鼠1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京万红软膏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rhEGF)组。给药14 d,记录给药前后大鼠体质量、血糖、足部形态及溃疡面积的变化情况。并于给药后取足部溃疡部位组织行HE染色,采用RT-PCR法检测京万红软膏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京万红软膏对大鼠缺血合并外伤型糖尿病足具有消肿生肌,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与模型组相比,京万红软膏组给药14 d后可极显著减少大鼠足部外伤部位的溃疡面积(P0.01);可极显著上调PDGF mRNA的表达(P0.01)。结论京万红软膏对大鼠缺血合并外伤型糖尿病足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可能与上调PDGF mRNA的表达相关,但对VEGF及其受体Flt-1 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13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准计数,比较4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方差不齐采用Welch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及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19^+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16^+CD56^+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癌组CD16^+CD56^+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疾病进展与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6^+CD56^+NK细胞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4、-0.503、-0.269、-0.435、-0.402,P值均<0.01)。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慢性HBV感染患者免疫状态发生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准计数能够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可作为慢性HBV感染临床病情演变、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杜仲不同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与治疗帕金森病的谱效关系。方法通过小鼠爬杆实验、脑内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观察杜仲不同梯度的乙醇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杜仲不同提取物进行分析;结合爬杆实验及DA水平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明确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成分。结果杜仲50%、75%乙醇提取物均能明显缩短小鼠爬杆时间;杜仲75%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纹状体DA水平;PLSR分析结果显示,杜仲中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与爬杆实验结果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密切相关。结论杜仲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帕金森病作用,其中75%乙醇提取物效果最显著;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可能是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蝎毒多肽干预K562/BALB/c-nu白血病荷瘤小鼠Hedgehog通路信号传导的机制,从基因、蛋白水平解析蝎毒多肽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作用靶点。方法将K562/BALB/c-nu白血病荷瘤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伊马替尼(50 mg/kg)组和蝎毒多肽高、中、低剂量(0.3、0.6、1.2 mg/kg)组,药物干预14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小鼠瘤组织Hedgehog信号通路上游因子Shh、Ptch、Smo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hh、Ptch、Smo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瘤组织Hedgehog信号通路下游因子Gl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蝎毒多肽干预组小鼠瘤组织Shh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蝎毒多肽低、中剂量组小鼠瘤组织Ptch、Smo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伊马替尼组各上游因子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蝎毒多肽低、中剂量组小鼠瘤组织Gli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蝎毒多肽高剂量组、伊马替尼组Gli1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蝎毒多肽能够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上游因子Ptch、Smo以及下游因子Gli1的表达,而伊马替尼对Hedgehog信号通路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李新悦  吴玉梅  任静  马丽  刘静静  张兵  郭盼  刘志东 《中草药》2019,50(13):3119-3126
目的探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以三七总皂苷干预后,脑微透析液中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g1(Rg1)和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方法给小鼠ip MPTP造成PD小鼠模型,经iv三七总皂苷(PNS)溶液后,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脑微透析液。将样品分为2部分,一部分采用UPLC-MS/MS对R1和Rg1进行药动学研究,另一部分采用氨基酸柱前衍生化和HPLC-FLD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小鼠iv PNS后,脑微透析液中R1的峰浓度(Cmax)为(35.48±24.4)ng/mL,Rg1的Cmax为(75.61±41.35)ng/m L。R1和Rg1的达峰时间(tmax)均为1.75 h。R1和Rg1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12±84.29)ng·h/m L和(218.84±144.73)ng·h/m L。且给予PNS后的PD模型小鼠体内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浓度降低,甘氨酸、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浓度增加。结论 PNS能一定程度透过血脑屏障(BBB)进入脑内,调节PD模型小鼠体内氨基酸水平的失衡,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