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究杜仲不同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与治疗帕金森病的谱效关系。方法通过小鼠爬杆实验、脑内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观察杜仲不同梯度的乙醇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杜仲不同提取物进行分析;结合爬杆实验及DA水平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明确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成分。结果杜仲50%、75%乙醇提取物均能明显缩短小鼠爬杆时间;杜仲75%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纹状体DA水平;PLSR分析结果显示,杜仲中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与爬杆实验结果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密切相关。结论杜仲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帕金森病作用,其中75%乙醇提取物效果最显著;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可能是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种不同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L-OHP)的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0-12我院治疗进展期胃癌179例,分3组。A组(FOLFOX4)78例:L-OHP 85mg/m2,持续静脉滴入2h,d1;CF 200mg/m2,静脉滴入2h;5-FU 400mg/m2,静脉推注;5-FU 600mg/m2持续静脉滴入22h,d1~d2,14d为1个周期,4周期评价疗效。B组(XELOX)57例:L-OHP 130mg/m2,持续静脉滴入2h,d1,卡培他滨1 000mg/m2,口服,2次/d,d1~d14,21d为1个周期。C组(L-OHP+S-1)44例:L-OHP同方案B组,S-1 40mg/(m2.d),2次/d,口服,d1~d14,餐后服用;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毒性。比较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胸腹部CT扫描及胃镜等检查的变化,分析近期疗效及化疗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结果:179例均可评价疗效,A、B和C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38.5%(30/78)、43.8%(25/54)和45.5%(2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9,P=0.73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2.8%(44/78)、70.2%(40/54)和68.2%(3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6,P=0.007;B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1,P=0.97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5.4、6.3和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5,P=0.019),B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1;中位生存时间(mOS)分别10.0、13.5和1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95,P=0.052。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口腔黏膜炎高于A和B组,P<0.05。结论:3种不同氟尿嘧啶制剂联合L-OHP治疗进展期胃癌有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其中口服制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中药注射剂体外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快速评价不同批次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类过敏反应表现。方法 体外培养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选择Compound 48/80为阳性药,采用实时细胞分析(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系统检测药物干预后引起的细胞指数(CI)值变化,并利用甲苯胺蓝、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骨架变化,以及检测组胺和β-已糖苷酶释放量验证RBL-2H3细胞的脱颗粒情况。选择20个批次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100 μg/mL)作用于RBL-2H3细胞,进行基于RTCA技术的类过敏反应评价。结果 阳性药Compound 48/80(20 μg/mL)能够使RBL-2H3细胞的CI值在加药后30 min内呈先快速上升后下降趋势;形态学研究发现,Compound 48/80使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均发生明显改变,发生明显的脱颗粒现象;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实验进一步证实Compound 48/80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了明显的脱颗粒现象;提示RTCA系统可以用于快速敏感的评价RBL-2H3细胞脱颗粒。不同批次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RBL-2H3细胞CI值无明显影响,提示所选批次为合格批次,无类过敏反应现象的发生。结论 建立了一套基于RTCA系统的类过敏反应体外快速评价技术,可用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等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体外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金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ip 3次小剂量(35 mg/kg)链脲霉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择空腹血糖值>11.1 mmol/L的大鼠进行后续实验。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金芪降糖片(0.5 g/kg)组、胰岛素(6.5 IU/kg)组和联合给药(金芪降糖片0.5 g/kg+胰岛素6.5 IU/kg)组,另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检测大鼠餐后2 h血糖并进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成纤维细胞因子21(FGF21)含量,Western Bloting检测大鼠肝脏PPAR-α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餐后血糖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性、肝脏PPAR-α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FGF21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给药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P<0.01),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P<0.05),显著升高血清FGF21含量(P<0.01)、增加肝脏PPAR-α表达(P<0.01),且较两药单用效果更优。结论 金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协同激活PPAR-α/FGF21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测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在两种不同类型黄斑裂孔手术前后的变化规律,以探讨SFCT与黄斑裂孔预后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黄斑裂孔并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组、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HMMH)组、正常对照组。IMH组和HMMH组均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SFCT的变化,比较IMH组和HMMH组SFCT值变化的特点。主要指标 SFCT、黄斑裂孔闭合状况。结果 正常人组、术前IMH组和HMMH组SFCT值依次降低(F=71.33,P<0.001)。IMH组术后裂孔闭合良好率为91.4%,好于HMMH组的53.3%。两组中裂孔闭合良好组在各个随访时间点的SFCT值较裂孔闭合不良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01)。IMH组中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前SFCT值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9,P<0.001)。HMMH组中术后1周、1个月、3个月SFCT值依次减少,术前较术后1周SFCT值小(F=7.828,P=0.002)。其中术后1周至1个月时间范围内,HMMH组的SFCT值变化大于IMH组(P=0.001)。IMH组中,裂孔基底径与术后1个月脉络膜厚度相关(r=-0.345,P=0.043)。在IMH和HMMH组中,裂孔基底径均与裂孔高度均相关(P≤0.001、0.004)。IMH组的裂孔基底径小于HMMH组(P=0.045)。结论 MH术后,SFCT值会短暂性增加,然后逐渐降低。术后2~4周内,HMMH眼较IMH眼的SFCT值降低更显著。SFCT可能是影响黄斑裂孔术后愈合的重要因素。(眼科,2023,32:148-153)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究金芪降糖片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3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35 mg·kg~(-1))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芪降糖片组。金芪降糖片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采用UPLC-Q-TOF-MS对不同组别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正常组、模型组和金芪降糖片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合质谱信息和公共数据库检索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金芪降糖片组血脂较模型组明显下降,模型组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粒细胞,金芪降糖片组肝细胞脂肪粒明显减少。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有12种内源性物质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经金芪降糖片干预后花生四烯酸,左旋肉碱,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7∶0),LysoPC(P-18∶0),LysoPC[22∶4(7Z,10Z,13Z,16Z)],硬脂酰肉碱这6种代谢物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得到1条关键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结论:金芪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大鼠体内的差异代谢物有一定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范姗姗  安广宇  严冬 《癌症进展》2013,11(3):243-248
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化疗有效率仅30%~40%。复发或初治无效患者的治疗,需引入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本试验观察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二线治疗复发晚期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或转移性NSCLC腺癌患者共66例。其中应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32例,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治疗34例。患者均接受2~4个周期该方案治疗。结果 6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CR 0例,PR 17例,SD 20例,PD 29例。其中单药组CR 0例、PR 7例、SD 10例、PD 15例,联合组CR 0例、PR 10例、SD 10例、PD 14例。单药与联合组的DCR(CR+PR+SD)、1年生存率、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53.1%和58.8%(P=0.64)、26.4%和35.3%(P=0.17)、2.5个月和2.7个月(P=0.09)、8.4个月和10.1个月(P=0.39),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白细胞减少、贫血和消化道反应。但老年组(≥65岁)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药组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及皮疹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联合组。结论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药物方案用于复发晚期NSCLC腺癌的二线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培美曲塞单药对比联合铂类药物对于老年患者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严重影响视力,其损伤机制是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治疗效果不佳。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视网膜下移植后可显著减轻RIRI,而BMSCs视网膜移植所产生的神经保护机制是否与其抑制凋亡作用有关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BMSCs视网膜下移植对RIRI大鼠视网膜中凋亡相关因子Fas/FasL和caspases-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治疗RIRI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SD大鼠的股骨和胫骨骨髓,离心收集细胞后用DMEM低糖培养液制成骨髓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大鼠BMSCs,并以1×10^6~2×10^6个/ml的细胞密度和1:2进行传代。64只清洁级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BMSCs移植组及PBS对照组,每组16只。用视神经线栓法制备大鼠视网膜RIRI模型,BMSCs移植组大鼠于造模后24h视网膜下注入5×10^4个活BMSCs,PBS对照组以同样的方式注入PBS。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制备16μm厚视网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动态观察BMSCs移植后6、24、48、72h各组大鼠视网膜中Fas、FasL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BMSCs视网膜下移植后72h,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视网膜下Hoechst33324阳性细胞。BMSCs视网膜下移植后6、24、48、72h,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仅见微量Fas、FasL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BMSCs视网膜下移植后各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与BMSCs移植组大鼠视网膜均可见Fas、FasL、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和细胞数量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BMSCs移植时间的延长,各组大鼠视网膜中Fas、FasL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逐渐下降,各时间点BMSCs移植组大鼠视网膜中Fas、FasL、caspase-3的阳性表达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与PBS对照组间大鼠视网膜中Fas、FasL、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网膜下移植BMSCs可下调RIRI大鼠视网膜中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及caspase-3的表达,从而减轻RIRI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4只)、模型组(24只)、MSC移植组(24只).前房加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SD大鼠MSC,模型组于RIRI后1h予以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MSC移植组注射MSC.各组SD大鼠分别于RIRI后2h、6h、12 h、24 h、48 h、72 h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SD大鼠RIRI后p53及caspase-2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各时间点未见p53及caspase阳性表达.RIRI后2h、6h、12 h、24 h、48h及72 h模型组p53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20.50±1.71) mm-2、(26.98±4.23) mm-2、(31.74 ±0.58) mm-2、(50.63±0.67)mm-2、(48.02±0.69)mm-2、(38.90±0.95)mm-2,MSC移植组分别为(14.48±0.47)mm-2、(17.23±0.64) mm-2、(21.64±0.58)mm-2、(28.69 ±1.12) mm-2、(18.73±1.21)mm-2、(17.10 ±0.98)mm-2;模型组caspase-2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9.20±0.54)mm-2 、(78.93 ±0.88) mm-2、(391.10±5.62) mm-2、(687.25±6.24) mm-2、(491.75±2.75) mm-2、(153.75±7.63)mm-2,MSC移植组分别为(4.23±0.36) mm-2、(58.03±5.48) mm-2、(282.25±56.82) mm-2、(588.75±9.07) mm-2、(389.75 ±8.18)mm-2、(121.75 ±3.59)mm-2;与各时间点模型组比较,MSC移植组p53及caspase-2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IRI后行MSC玻璃体内注射,可抑制p53及caspase-2的表达,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对RIR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移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Caspase-3表达及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为MSC移植治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5只、模型组30只、MSC移植组30只,各组均将左眼作为实验眼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SD大鼠MSC,模型组于缺血-再灌注1h予以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MSC移植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h予以玻璃体腔注射MSC。各组SD大鼠分别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h、6h、12h、24h、48h及72h处死,并立即摘除左眼眼球,固定包埋并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SD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HIF-1α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未检测到HIF-1α及Caspase-3有表达,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1h、6h、12h、24h、48h及72h模型组HIF-1α的表达分别为0.620±0.025、1.889±0.099、7.591±0.359、4.756±0.156、2.564±0.164、1.023±0.144;MSC移植组分别为0.222±0.058、0.774±0.162、1.831±0.124、1.567±0.059、0.930±0.010、0.583±0.065。模型组Caspase-3表达分别为0.106±0.093、0.593±0.083、1.760±0.087、3.855±0.142、2.429±0.070、1.329±0.080;MSC移植组分别为0.028±0.004、0.180±0.032、0.887±0.0075、1.857±0.050、1.554±0.079、0.957±0.087。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HIF-1α及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行MSC玻璃体内注射可抑制神经节细胞HIF-1α及Caspase-3的表达,减少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