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4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月  叶盛  刘辉  刘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35-1838
  目的  分析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和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收集并整理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学年和学段学生因病缺课率,症状和病因构成以及时间分布。  结果  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总体因病缺课率分别为0.25%,0.39%和0.73%(χ2=392 611.44,P < 0.01);各学年小学因病缺课率均高于其他学段(χ2值分别为47 783.45,20 935.07,13 459.63,P值均 < 0.01)。各学年因病缺课症状构成排名前2位是发热和咳嗽,病因构成是感冒和胃肠道疾病。2021学年因意外伤害缺课排位有所上升,居缺课疾病排位第4。2019和2021学年因病缺课高峰均在11—12和3—4月,2020学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2高峰延至6月。  结论  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逐年上升,小学生是重点关注人群。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是校内常见病预防重点,冬春季是流行高发期。加强因病缺课监测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校内常见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18年“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我国9个长寿地区239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甘油三酯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DA、SOD与甘油三酯的关联,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结果2393例调查对象年龄为(84.6±11.3)岁,最小65岁,最大112岁;男性1145名(47.9%);甘油三酯水平为(1.4±0.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9.99%(239名)。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线性关联;SOD水平与与甘油三酯水平呈非线性关联。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MDA每升高1 nmol/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063(1.046,1.081)];SOD每升高1 U/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83,0.989)]。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MDA和SOD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风险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1年与2017年南京2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为IHD的饮食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1年和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南京市死因监测和2017全球疾病负担(GBD)资料,采用GBD团队提供的Excel插件程序计算人群归因分值(PAF),估算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和寿命损失。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2017年,南京市因豆类摄入不足导致IHD的死亡例数占IHD总死亡例数的13.73%,较2011年(12.44%)增长了10.37%。2017年南京市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IHD死亡例数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分别为645例、8116人年,较2011年(449例、6610人年)分别上升43.65%、22.78%;而标化归因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分别由2011年的11.05/10万、155.72/10万下降至2017年的8.86/10万、118.66/10万,下降率分别为19.82%、23.80%。2017年,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使期望寿命损失0.17岁,男性、女性分别损失0.13、0.21岁;与2011年相比,2017年男性、女性及总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期望寿命损失均上升。结论豆类摄入不足已成为影响南京市居民死亡和期望寿命的饮食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倡导合理膳食,增加居民豆类摄入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To estimate butyrylcholinesterase (BChE), phosphodiesterase (PDE), thiols and cerulopalsmin by non – invasive means in saliva a of subjects (both cases and controls) and correlated to their hearing sensitivity.MethodsTotal of 13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mong them 7 were having auditory neuropathy and 6 were healthy controls. Unstimulated saliva (10 ml) was collected from each participant. Ceruloplasmin, thiols, phosphodiesterase and pseudocholinesterase were estimat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 in the salivary samples.ResultsSalivary BChE and PDE levels were marginally elevated and protein thiols were marginally decreased in cases as compared to that of controls. Salivary ceruloplasmi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22) in cases as compared to that of controls.ConclusionsSaliva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noninvasive tool for evaluation of disorders.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户籍居民2007—2013年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其流行趋势,为政府制定恶性肿瘤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南京市2007—2013年全部户籍人口死亡资料,描述死因构成和顺位,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13年,南京市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82.96/10万(178.80/10万~186.78/10万),其中胰腺癌(EAPC=5.93%)、肠癌(EAPC=3.28%)和肺癌(EAPC=2.09%)的死亡率逐年上升,而胃癌(EAPC=-2.95%)、肝癌(EAPC=-2.28%)的死亡率逐渐下降。结论南京市户籍人口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保持稳定,但不同癌肿的构成有变化。在重视各种癌症防制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更应加强对胰腺癌、肠癌和肺癌等死亡率逐年升高的癌肿的防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抑郁症状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于2010年9—10月随机抽取南京市5所学校2 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2 118名中学生中,具有1、2、3项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中学生分别为21.6%、6.0%、4.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6.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9.4%、13.4%、3.3%;高中生、有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无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健康危险行为项数的增加,抑郁症状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8.9,P<0.05),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c%)为14.8%。结论健康危险行为是罹患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监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0.1m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44只/0.1m2。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加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南京市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不同感染途径和报告来源,对随访管理以及CD4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2010南京市所有报告单位上报的病例及随访资料,对不同感染途径和报告来源的HIV/AIDS病人的随访管理率及CD4检测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南京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955例,随访率呈现上升趋势,CD4检测率总体下降。母婴途径感染者随访率最高(100%),注射吸毒途径感染者随访率最低(71.4%);男男性途径感染者CD4检测率最高(71.3%),注射吸毒途径感染者最低(37.3%)。不同报告来源病例的随访率总体上升,专题调查发现的病例随访率降低;不同报告来源病例的CD4检测率总体下降,但是医院报告病例的CD4检测率上升。结论不同感染途径和病例报告来源对南京市HIV/AIDS病例的随访和CD4检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注射吸毒感染和专题调查发现的病例应成为随访工作的重点,从强化初筛阳性者信息资料的收集入手,提高随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