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 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 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 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 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 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10.1nl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44只10.1 mz。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如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监测。结果74个监测点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474、0.000 51只/0.1 m~2和0.107%。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密度分别为0.784、0.738和0.673只/0.1 m~2,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3 36只/0.1 m~2。在9个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监测点中,有2个点查出了感染性钉螺。结论钉螺疫情比2006年下降,但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平均密度、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仍较高。应该加强重点地带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结果,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安徽省根据《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开展钉螺全面调查,调查环境包括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6年安徽省共调查了22 848处环境,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历史有螺环境17 927处,其中环境类型未改变的占71.2%、部分改变的占19.3%、彻底改变的占9.5%;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4.10 亿m2。全省现有钉螺环境共4 830处,分布于7个市38个县(市、区),有螺面积2.65 亿m2,其中2016年新发现有螺面积1 287.65 hm2、复现1 375.32 hm2。全省平均活螺密度0.392 0只/0.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2.93%。有螺环境中,湖沼型和山丘型环境数分别占22.4%和77.6%,有螺面积分别占86.7%和13.3%;杂草为有螺环境中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环境数(占82.2%)、有螺面积(占57.3%)和活螺密度(0.413 9只/0.1 m2)方面占比均较高。按环境类型统计,沟渠型在有螺环境数(占56.8%)、平均活螺密度(0.570 3只/0.1 m2)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8.57%)方面占比较高,滩地型有螺面积(占87.8%)占比较高。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为1950年和1952年,最近一次发现感染性钉螺的年份为2012年。现有螺环境主要沿长江水系分布。结论 首次建立了安徽省钉螺分布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全省钉螺分布历史与现状,可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1年四川省钉螺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掌握四川省钉螺的分布及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村重建钉螺登记卡,并核实各村螺情;随机抽取20%的流行村,按环境分类进行钉螺调查.结果全省62个县(市、区)的6 212个村建立和核实了螺卡,3 188个村有螺,现有钉螺面积6 716 hm2 ,占历史钉螺面积的24.32%.抽取1 459个村进行查螺,查螺面积7 011 hm2 ,解剖钉螺714 651只,其中感染性钉螺498只,活螺密度0.43只/0.1 m2.传播未控制区、传播控制区和传播阻断区的有螺面积分别为4 715、1 925 hm2和76 hm2 .结论全省螺情较防治初期大为下降,钉螺主要分布在传播未控制区和传播控制地区,这是今后血防工作的重点;传播阻断地区的螺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鹤庆县2006年钉螺和阳性钉螺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方法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村进行螺情监测,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村进行全面螺情调查。结果全县流行区55个村(居)委会,开展查螺52个村,查出有螺村43个,查出螺点1565个,钉螺面积2181995 m^2,有螺面积率4.78%,有螺框出现率6.95%,活螺平均密度0.997只/框(每框=0.11m^2),活螺最高密度150只/框;阳性螺分布村9个,阳性螺村占有螺村20.93%,阳性螺点104个,阳性螺点占有螺点6.65%,阳性螺面积225631 m^2,阳性螺面积占钉螺面积10.34%,钉螺感染率1.15%,阳性螺平均密度0.008只/框。结论全县的钉螺和阳性螺在传播控制地区分布广泛,在传播阻断地区分布相对局限。今后应加大查灭螺力度,首先在全县消灭阳性钉螺,再消灭传播阻断地区的钉螺和压缩传播控制地区的钉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开展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扩散情况调查,为全省钉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环境抽查法和系统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41个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进行钉螺调查,通过压碎镜检法鉴定钉螺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钉螺扩散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2021年钉螺调查发现,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有11个县(市、区)96个环境出现钉螺扩散,扩散有螺面积1 084.09 hm2,有螺框出现率7.41%,活螺平均密度0.183 4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湘江、资水、澧水和洞庭湖流域均出现螺情扩散,其中澧水流域钉螺扩散的环境数及面积最多,分别为81个、970.44 hm2(占89.52%)。扩散性质以新发环境为主,新发钉螺面积754.54 hm2(占69.60%);扩散环境以滩地为主,扩散面积968.74 hm2(占89.36%);植被以杂草为主,扩散面积883.76 hm2(占81.52%)。结论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钉螺扩散,需要加大查螺灭螺、环境改造和螺情监测力度,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川新县城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同时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每框=0.11 m 2),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检查钉螺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1 065 m2,有螺面积5 430 m2,系统抽样456框,有螺框73框,有螺框出现率16.01%.共捕获钉螺612只,活螺606只,平均活螺密度1.33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北川新县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但是部分钉螺指标仍较高,在新县城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内钉螺控制策略与措施,为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资料,对1998-2017年君山区垸内钉螺指标变化与钉螺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君山区垸内钉螺面积由1998年的1 496.66 hm2减少至2017年的23.48 hm2,累计减少了98.43%;活螺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003年最高的20.61%和0.45只/0.1 m2下降为2017年的2.06%和0.03只/0.1 m2;感染性钉螺面积最高的为2001年,共发现了79.36 hm2,2007年以后则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1998-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到君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共39 885.7万元,其中用于垸内药物灭螺8 177.09万元、垸内环境改造灭螺21 350.00万元。结论药物灭螺结合环境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效果显著,但要加强对历史有螺区域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方法查螺,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设置假螺点考核查螺质量。 结果 在全省55县7106个村中抽取34县的100村为调查点,在21县的32村中查出有螺条块223个,1572框有螺,有螺面积73300m2。其中山丘型18县29村有螺,有螺面积72640m2,占总数的99.1%,与水网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3.04,P<0.01);1,2层有螺面积71680m2,占总数的97.8%,与 3层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3.71,P<0.01);沟和渠有螺面积占总数的62.6%,显著高于田环境(t=3.02,P<0.01)。解剖活螺7892只,均阴性。推算全省有螺面积理论值为1361940m2 。 结论 估算浙江省当前有螺面积1500000~2000000m2,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近4年内有螺村,以沟渠为主,但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12.
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成因及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荆州市湖沼地区无牛村和有牛村血吸虫病传染源与感染性钉螺形成的原因,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无牛村和有牛村有螺环境,对螺情、人畜病情、野生动物保虫宿主(鼠)感染情况、野粪污染情况等开展调查;对无牛村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密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牛村4处环境未发现阳性野粪,哨鼠疫水测定未发现感染性;有牛村12处感染性螺点累计收集野粪374份,野粪平均密度为0.02~0.29份/100m2,阳性野粪平均密度为0~0.01份/100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1~0.040只/0.1m2,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的分布地点一致,其密度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s=0.1235,P〉0.05)。公安县和监利县垸内有牛村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7%和1.37%,公安县垸外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23%,未发现病牛。野鼠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耕牛和病人是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野鼠成为主要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有牛村耕牛仍为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和掌握安徽省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省现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以及可疑有螺环境进行螺情分布情况调查,建立各环境钉螺调查数据库,统计分析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活螺密度以及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安徽省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均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0年查出的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分别较2006年减少了7.25%和56.12%.全省有螺面积2006~2010年总体变化不大,呈窄幅波动状态,但不同类型环境中湖滩钉螺面积2009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其钉螺面积2009年较2008年增加了 34.98%.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感染性钉螺面积由2006年1285.989 5hm2下降为560.253 8hm2,下降了56.43%.但2010年感染性钉螺面积有所回升,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较2009年上升了28.87%.2006~2010年全省活螺平均密度均在1只/0.11m2以下,佃感染性钉螺密度自2006年以后下降较为明显,2007年较2006年下降了59.07%,2007~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密度在0.000 62~0.000 88只/0.11m2之间波动.结论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环境数量呈现徘徊以及感染性钉螺面积出现上升势头的状况,将成为全省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隐患,为实现到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应进一步推广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易感环境药物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湖北省四湖流域钉螺分布,为制订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年春季对四湖流域钉螺分布现状进行调查。收集、分析2008-2018年四湖流域钉螺分布面积、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等疫情指标,对钉螺分布面积与人畜血吸虫感染率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四湖流域的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有钉螺孳生环境16 003处,钉螺分布面积2.46亿m2;活螺平均密度0.622 5只/0.1 m2,其中以杂草型和沟渠型环境较高,分别为0.688 0只/0.1 m2和0.706 4只/0.1 m2。钉螺孳生环境中,现有螺环境(Ⅰ类环境)和历史有螺环境(Ⅱ ~ Ⅳ类环境)分别占53.03%和46.97%。旱地、滩地、水田等钉螺孳生环境改变较大,通过环境改造措施消灭钉螺的效果较好。2008-2018年,四湖流域钉螺分布面积与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人群 = 0.842,P < 0.01;r家畜 = 0.695,P < 0.01)。结论 四湖流域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对钉螺控制效果较好,但仍面临螺情反弹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鹤庆县部分高原峡谷血吸虫流行村离村民居住地较远的特殊环境中的钉螺分布及海拔.方法 2010-2011年成立调查组对海拔相对较高的金墩乡磨光、西甸2个行政村可疑有螺环境和特殊环境开展查螺,查到钉螺建好调查卡,捕获框内钉螺,分袋包装,带回室内用压碎法检查其感染性.结果 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地区山脉较多,有泉眼、小片沼泽地和荒浸地,为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磨光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2 406±11.9m的环境1处,钉螺面积为1 334 m2,调查49框,查出有螺框9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8.37%,查到钉螺107只,全部为活螺,活螺平均密度为2.18只/0.11 m2,活螺最高密度为14只/0.11 m2.西甸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较高的环境3处,最高海拔高度为2 371 m,钉螺面积3 651.8 m2,有螺框出现率21.76%,活螺平均密度为1.81只/0.11m2,活螺最高密度为25只/0.11 m2.捕获钉螺用压碎法检查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鹤庆县为高原峡谷,地形复杂地区均查出有钉螺分布,开展查螺的范围,不应只是历史有螺的范围,还应包括辖区内可疑有钉螺孳生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01%,耕牛感染率为1.14%,活螺平均密度为0.50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4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08%。结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且容易反复,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钉螺分布特征,为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科学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19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其中固定监测点4个、流动监测点15个,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分布调查,对查获的钉螺采用压碎镜检法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15—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7 040 ~ 39 527 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 214 m2、复现有螺面积16 563 m2,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0.019 2只/0.1 m2和1.1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与2015年相比,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增加了121.46%,但总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50.34%(Z = ?0.422,P > 0.05)和42.85%(χ2 = 130.41,P < 0.01)。发现的有螺环境均分布于4个固定监测点,钉螺分布主要环境类型为沟渠、水田、旱地等,主要植被类型为杂草。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存在钉螺局部扩散等血吸虫病再传播的风险因素。今后仍需加强钉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四川省湿地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湿地血吸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工和自然湿地,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常规钉螺调查、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调查、钉螺漂浮扩散试验、问卷调查、疫水测定和回顾性调查等。结果 2015年四川省梅湾水库湿地上、下游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3只/0.1 m2和2.033只/0.1 m2,广汉金雁湖活螺密度为0.08只/0.1 m2,广汉马牧河活螺密度为0.21只/0.1㎡,西昌邛海湿地公园建设前活螺密度为0.02只/0.1 m2。人工模拟钉螺漂浮扩散试验显示,钉螺最远漂移距离为2 000 m;8.80%(41/466)的湿地人群有接触疫水行为。投放哨鼠690只,解剖677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回顾性调查发现,丹棱梅湾水库建设造成血吸虫病疫情扩散;广汉金雁湖建成5年后出现钉螺,入湖沟渠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部分湿地有钉螺分布,对于自然形成湿地应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灭螺为主,防止钉螺输入;对于人工修建湿地,存在随水系漂浮输入钉螺的可能性,建议工程建设时彻底灭螺。两类湿地都要开展长期系统血吸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四川省湿地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湿地血吸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工和自然湿地,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常规钉螺调查、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调查、钉螺漂浮扩散试验、问卷调查、疫水测定和回顾性调查等。结果 2015年四川省梅湾水库湿地上、下游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3只/0.1 m2和2.033只/0.1 m2,广汉金雁湖活螺密度为0.08只/0.1 m2,广汉马牧河活螺密度为0.21只/0.1㎡,西昌邛海湿地公园建设前活螺密度为0.02只/0.1 m2。人工模拟钉螺漂浮扩散试验显示,钉螺最远漂移距离为2 000 m;8.80%(41/466)的湿地人群有接触疫水行为。投放哨鼠690只,解剖677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回顾性调查发现,丹棱梅湾水库建设造成血吸虫病疫情扩散;广汉金雁湖建成5年后出现钉螺,入湖沟渠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部分湿地有钉螺分布,对于自然形成湿地应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灭螺为主,防止钉螺输入;对于人工修建湿地,存在随水系漂浮输入钉螺的可能性,建议工程建设时彻底灭螺。两类湿地都要开展长期系统血吸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20.
新联村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调查方法按钉螺分布示意图 ,对该村钉螺孳生环境全面查螺 ,沟渠采用 5 m设 1框 (0 .1m2 )的系统抽样方法 ;田查四角及出入水口 ,查获的钉螺分装带回 ,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有螺面积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规定计算。2 结果2 .1 感染螺面积的分布 全村共查出钉螺面积 890 0 2m2 ,其中感染螺面积为 90 32 m2 ,占有螺面积的 10 .15 %。感染螺分布面积以灌溉沟最多 ,占 84 .89% ;其次为菜园沟 ,占15 .11% ;稻田和秧田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 .2 各种有螺环境中感染螺的分布 全村共解剖活螺4 370只 ,感染螺 4 5只 ,感染率为 1.0 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