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实测法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确保下肢长度的有效性。方法笔者自2010-01—2012-12共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79例移位股骨颈骨折。随机分成实测法组(应用实测法)和经验测量法组(应用解剖标志测量法),比较2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47.5(30~69)个月随访。实测法组与经验测量法组术后双下肢平均长度差异分别为(4.15±2.68)mm和(6.93±3.71)mm,实测法组小于经验测量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6,P=0.031)。实测法组和经验测量法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1例发生脱位,无坐骨神经麻痹、伤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结论实测法是一种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减小下肢长度差异的简单、有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86-688
目的:探讨髁限制型假体在复杂内翻膝关节初次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1膝)复杂内翻的膝关节采用髁限制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置换,术后对畸形矫正、膝关节稳定性恢复、HSS评分、影像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7.33±12.99月,所有假体无感染、松动翻修。HSS评分由术前32.43±12.51分升高到86.71±4.35分,关节稳定性侧方活动由术前7.52°±3.42°降低到2.29°±0.46°,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85°±15.41°增加到术后113°±11.22°。术前患者内翻角度为26.95°±5.12°,术后患者内外翻角度为1.33°±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内翻畸形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髁限制型假体,手术操作方便,畸形纠正明显,并获得了良好稳定性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片结合髓内延长杆重建非包容性骨缺损和关节稳定性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12—2015-06对17例(17膝)AORIⅡ型非包容性骨缺损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翻修术,采用金属垫片重建骨缺损,恢复关节线水平,联合使用髓内延长杆加强翻修假体的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30.5(6~45)个月随访,无髌骨脱位、伸膝迟滞及膝关节前方疼痛等。术前膝关节KSS临床评分(24.5±7.9)分,功能评分(33.8±8.9)分,术后膝关节KSS临床评分(82.2±6.8)分,功能评分(85.5±8.1)分,术后K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28,P0.001;t=31.116,P0.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前(63.9±9.9)°,术后(100.0±9.5)°,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2,P0.001);术后复查X线示假体位置及力线良好,假体周围未发现透亮带。结论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块结合髓内延长柄能重建非包容性骨缺损及增加膝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线水平,重建软组织平衡,简化手术操作,膝关节稳定性好,翻修成功率高,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外医师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临床实践环境、镇痛药物种类/使用经验/了解程度、医保药品收录均有差异,故有效、规范化的慢性疼痛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亟待制定完善的、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因素的跨学科慢性疼痛管理共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与重视、规范指导慢性疼痛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消除患者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在治疗患者原发疾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功能需求。通过查阅文献,本共识专家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和通信修改,对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氨甲环酸不同的静脉给药时间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和输血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68例患者,男45例,女123例;年龄60~77岁,平均70.5岁;诊断为骨关节炎。按照静脉给药时间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42例。A、B、C组按20mg/kg计算的量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松止血带前和松止血后20min静脉注射,D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比四组总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相关凝血功能及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差异,于术后7d进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 总失血量、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输血率A组均明显少于B、C、D组(P0.05),B、C组少于D组(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初次单侧TKA围手术期的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和输血率;止血带充气前使用氨甲环酸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以软骨丢失、软骨下骨异常改变、滑膜炎及骨赘形成为特征,常常引起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并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OA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致残的首要原因[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我国将成为世界OA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骨关节炎严重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是急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无论是采取保守治疗或是作为手术前的处理,闭合整复石膏固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指导下,规范的无痛闭合整复及石膏固定可以减少患者应激,进一步优化此流程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经全国创伤骨科专家讨论,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ERAS理念为指导,特制定该共识,为医务人员在治疗此类骨折时提供指导。该共识适用于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8.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对于任何创伤骨科医师都是一个挑战。在诸多问题上仍然需要通过研究提供更高等级证据,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引入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做出多方面的改进,以使患者的主观体验及客观治疗效果得到改善。经过全国创伤骨科专家的讨论后达成本共识,为在急诊情况下处理开放性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1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术前关节平均屈曲角度127°(95°~135°),术前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8.06分(42~58分)。采用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75~110min,平均(85±9.89)min;出血量50~300mL,平均(149±45.74)mL。有1例术后7个月出现感染。其余14例均获随访,时间3~30个月。按照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10例,良4例,中0例,差1例,优良率93.3%,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2.8分(42~94分),膝关节活动范围115°(90°~130°)。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对侧间室和髌股关节无进行性病变和髌股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适应证的选择下,人工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强直的疗效,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6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强直患者采用THA治疗,收集手术前后相关指标评价疗效同时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髋关节活动度术前为0°~98°(36.4°±25.01°),术后为55°~224°(210.8°±17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R:术前为(27.66±3.27)mm/1 h,术后3个月降至(6.25±1.08)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术前为(46.33±6.99)mg/L,术后3个月降至(23.69±3.8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rris总分:术前为(35.1±2.9)分,术后3个月为(86.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42.1±2.1)分、(39.3±2.2)分、(6.5±0.9)分,各项评分分别高于术前的(15.5±2.1)分、(17.5±2.9)分、(2.6±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优27例,良11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2.6%。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术后疗效存在相关性的因素包括:术前ESR异常、术前CRP异常、有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低和病程长5个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580(1.437~1.737)、2.352(1.105~5.006)、1.252(1.120~1.399)、1.457(1.392~1.526)和1.091(1.081~1.102)。结论 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强直患者可有效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术前ESR及CRP异常、有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低、病程长与THA治疗效果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