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后凸畸形(degenerative lumbar kyphosis,DLK)术后椎旁肌肉功能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变化.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4例DLK患者,均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配对的24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手术前、术后3个月时,按静息状态、伸展躯干状态进行sEMG分析,记录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verage EMG,AEMG),抬物保持状态下进行sEMG分析,记录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ean power frequency slope,MPFs).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静息状态AEMG显著低于术前,且两个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伸展躯干状态AEMG显著高于术前,但两个时间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抬物保持状态MPFs显著低于术前,但两个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K患者术前静息状态下椎旁肌肉异常激活,伸展时活动能力降低,抬物保持时抗疲劳能力下降,手术够改善椎旁肌肌做功效率以及抗疲劳性,但与正常状态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下肢绝对长度的变化模式。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5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42例;年龄为56-82岁,平均为(71.6±2.4)岁。根据术前内翻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内翻畸形<5°为A组,10°≥内翻畸形≥5°为B组,每组28例。术中在股骨前侧和胫骨前侧分别做标记,记录截骨前膝关节完全伸直位和安装假体后膝关节完全伸直位,分别测量截骨前及假体安装后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两次距离的差值就是下肢绝对长度的变化值。术前及术后记录两组的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的机械力线、膝关节活动范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和功能评分,同时记录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和对肢体长度变化的感知率。TKA术前A组膝关节活动范围(78.5±30.2)°,KSS评分(64.8±11.6)分,功能评分(62.8±9.8)分,机械轴线平均内翻(3.8±1.2)°;B组膝关节活动范围(76.4±31.4)°,KSS评分(63.4±10.4)分,功能评分(60.6±9.6)分,机械轴线平均内翻(7.4±2.3)°。结果 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18.4±4.6)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及假体松动。术后6个月时,A组膝关节活动范围(96.4±28.4)°,KSS评分(86.2±10.4)分,功能评分(83.6±9.6)分,机械轴线平均内翻(1.6±1.1)°;B组膝关节活动范围(94.6±26.6)°,KSS评分(84.8±10.2)分,功能评分(86.2±9.2)分,机械轴线平均内翻(1.8±1.2)°。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KSS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82.1%(46/56)的患者术后肢体绝对长度增加,其中A组为71.4%(20/28),B组为92.9%(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能感知肢体长度有变化的患者约50.0%(28/56),其中A组为35.7%(10/28),B组为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感觉肢体长度变化而不满意的患者约为24.2%。术后半年,感知肢体长度有变化的患者下降为14.3%(8/56),其中A组为10.7%(3/28),B组为17.9%(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感觉肢体长度有变化而不满意的患者下降为3.6%(2/56)。结论应用TKA治疗晚期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恢复肢体的下肢力线。但是,大多数患者置换术后肢体绝对长度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幅度和术前膝关节内翻的程度相关。术后部分患者会对这种变化有明显的感知,进而可能影响治疗总体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87年11月1日收治一例临床少见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患者,经92天的治疗与精心护理后,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于1983年5月始发生持续高热达48天,周身曾出现一过性皮疹,经他院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而入院治疗。于同年10月症状缓解出院。1987年10月,患者因过劳,受凉,饮井水3000ml 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股骨头局部缺氧诱导因子-1ɑ(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ɑ,HIF-1ɑ)在正常与缺血股骨头坏死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HIF-1ɑ在股骨头坏死中的发病相关机制。方法取正常股骨头、缺血坏死性股骨头骨组织各12例,样本组织2-4g用于HIF-1ɑ基因的RT-PCR。结果 HIF-1ɑ表达量在正常股骨头骨组织中与坏死组织相较更少,正常股骨头骨组织中RT-PCR的2~(-ΔΔCt)平均值为0.46±0.22,而在坏死股骨头骨组织中为0.55±0.24,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股骨头骨组织中的HIF-1ɑ基因与缺血坏死性股骨头骨组织具有统计学差异,故缺血缺氧导致股骨头骨组织中HIF-1ɑ基因表达量的增多可能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实测法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确保下肢长度的有效性。方法笔者自2010-01—2012-12共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79例移位股骨颈骨折。随机分成实测法组(应用实测法)和经验测量法组(应用解剖标志测量法),比较2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47.5(30~69)个月随访。实测法组与经验测量法组术后双下肢平均长度差异分别为(4.15±2.68)mm和(6.93±3.71)mm,实测法组小于经验测量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6,P=0.031)。实测法组和经验测量法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1例发生脱位,无坐骨神经麻痹、伤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结论实测法是一种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减小下肢长度差异的简单、有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一鹰嘴解剖钢板治疗尺骨上段合并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单一鹰嘴解剖钢板治疗7例尺骨上段合并鹰嘴骨折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6~63岁,平均46.6岁。左侧5例,右侧2例。均为闭合骨折。尺骨上段粉碎性骨折4例,斜形骨折3例;鹰嘴横断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2例。合并同侧桡骨头骨折1例,同侧桡骨骨折2例,冠状突骨折1例,肱骨干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1例,肘关节脱位2例。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于术后12~48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6周。术后均无尺神经损伤症状发生。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1例,术后4个月出现肘关节僵硬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肘关节屈伸度为10~130°,平均102°;前臂旋转度为45~165°,平均120°。肘关节功能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2例。结论单一鹰嘴解剖钢板治疗尺骨上段合并鹰嘴骨折,术后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研究领域,其中PCR技术因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其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对寄生虫病的诊断、防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就PCR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学方面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的成分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长期以来用于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的旋毛虫抗原,尤其是排泄分泌(ES)抗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旋毛虫ES抗原有效成分的研究及其在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方面的应用价值,并且提出应用DNA重组技术在体外大量表达ES抗原和利用多肽合成技术在体外大量合成抗原用于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近端骨折伴脱位按Neer分型为Ⅲ型或Ⅳ型,均伴有脱位,AO分型均为C3型。本组2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检查显示,解剖复位16例,近似解剖复位5例。伤口均未感染,一期愈合。所有随访患者未出现接骨板螺钉松动移位、骨折塌陷、复位丢失等,肩关节活动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未发现肱骨头坏死。术后肩关节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方法,优3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0.9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伴脱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湖南省长沙及湘西泡状带绦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序列重构泡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泡状带绦虫虫株的pcox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GenBankTM中已知泡状带绦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43bp,与GenBankTM公布的带科绦虫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湖南长沙分离株1和湘西分离株5与已知泡状带绦虫相应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9.4%和99.7%,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相似性均小于90.0%;湖南长沙1和湘西分离株5与已知泡状带绦虫相应基因遗传距离分别为0.006和0.003,与其他带科绦虫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100。种系发育树表明,2个分离株与已知泡状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Bootstrap值在97%以上。结论由于泡状带绦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