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该肿瘤MRI征象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抑脂T1WI和T2WI序列,DWI(b=800s/mm2)和动态增强扫描。两名阅片者独立观察肿瘤一般表现(部位、内部成分、包膜、出血和钙化、信号强度等),测量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正常胰腺对比,总结该肿瘤MRI特点。结果:17例肿瘤均为单发,边界清楚,大多数类圆形,4例发生在胰头、3例在胰颈、5例在胰体、5例在胰尾。3例实性病灶呈均匀T1WI低、T2WI高和DWI高信号,无包膜和出血且早期均匀并持续强化;14例为囊实性/囊性肿瘤信号混杂且不均匀延迟强化,2例有钙化,4例出血,12例有包膜。肿瘤实性部分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低于正常胰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3.67,P<0.001)。所有病例均无继发胰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结构受侵等表现。结论:SPNP有较为典型的MRI特征,MRI特别是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该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18~60岁,体重50~80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每组30例。术毕使用PCIA,S组配方为舒芬太尼2.0μg/kg加托烷司琼5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DS组配方为地佐辛0.5mg/kg加舒芬太尼2.0μg/kg加托烷司琼5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 ml。记录术后4、24、48h患者VAS评分、数字镇静评分(numeric sedation scale,NSS)以及术后48h的患者满意度评分。于麻醉诱导前、术毕和术后4、24、48h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2和IL-6的浓度。记录患者术后48h内的PCIA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24、48hDS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DS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S组[(3.9±0.4)分vs.(2.0±0.5)分](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后4、24、48h两组TNF-α和IL-6浓度明显升高,IL-2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hDS组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S组,IL-2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48h内DS组PCIA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S组[(2.0±0.7)次vs.(7.2±1.3)次](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0.5mg/kg复合舒芬太尼2.0μg/kg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可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并可减轻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11例伴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7月至2022年03月我院收治的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均为AML,FAB分型:M2型4例,M4型1例,M5型3例,AML(非M3)型3例;其中男5例,女6例。染色体R显带分析11例均可见到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其中9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TLS/FUS-ERG检测了9例均为阳性。免疫表型除表达髓系CD34、CD117、CD33、CD13、CD38外,均表达CD56。化疗1个周期后完全缓解7例。结论: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是一种少见的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该易位产生TLS/FUS-ERG融合基因,免疫学检测多伴CD56阳性,以AML中M2/M5型多见,化疗1个周期大部分可完全缓解,但短期内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在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接收治疗的晚期胃癌行手术的患者84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标记,奇数号作为对照组,偶数号作为观察组,每组42例。术后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口服治疗,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 33%(35/42)、59. 52%(25/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为85. 71%,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为64. 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 9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38. 1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效调理了患者的脾胃,而且对患者机体的不良反应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治疗胃癌的方剂。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在胶质瘤中的突变情况,探讨IDH基因突变对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意义.方法 通过Sanger DNA测序法检测胶质瘤中IDH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比较分析IDH突变在不同人群中的突变频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0例胶质瘤患者中发现IDH突变7例,均为IDH1 R132H(C.395G> A)突变,突变率为35.0%;存在IDH突变的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优于IDH野生型患者.结论 IDH突变对胶质瘤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7.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对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比较单纯胸腺瘤与合并肌无力胸腺瘤患者的手术预后。方法1992年至2012年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hTymomas, ChART)数据库录入的18个胸外科中心诊断胸腺瘤并接受相关手术的患者分为合并重症肌无力组(合并组)和单纯胸腺瘤组(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共1,8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合并肌无力组及单纯胸腺瘤组分别421人和1429人,行胸腺全切的比例分别是91.2%和71.0%(P<0.05);肌无力组患者的WHO病理类型多分布于AB、B1和B2型,优于单纯胸腺瘤组(P<0.05);合并肌无力组的Masaoka分期较早(I和II期)的比例高于单纯胸腺瘤组。5年和10年的总体生存率在MG组和非MG组中分别为93%和88%;83%和81%(P=0.034);在Masaoka III、IVa和IVb期胸腺瘤患者中,合并肌无力患者的生存曲线高于单纯胸腺瘤患者(P=0.003)。在进展型胸腺瘤患者中,MG组和非MG组患者的Masaoka III、IVa、IVb的构成比相似,组织学结果中,MG组的AB/B1/B2/B3型的比例高于C型比例更高的非MG组(P<0.001)。整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G、WHO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放疗和临床切除状况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中,WHO分型、Masaoka分期和临床切除状况是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结论虽然重症肌无力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但是在胸腺瘤患者中,合并MG的患者预后较优,尤其是Masaoka分期晚期的患者,可能与疾病的早期发现、病理类型分布相对较好、整体R0切除率较高以及复发率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78.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术后放疗尚存在争议,此研究目的为评价术后放疗在I期-III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搜索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hTymomas, ChART)数据库中1994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未行新辅助治疗的I期-III期胸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决定死亡风险比。结果 ChART数据库中I期-III期胸腺肿瘤共1,546例。其中649例(41.98%)接受术后放疗。术后放疗与性别、组织学类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胸腺切除程度、是否完全切除、Masaoka-Koga分期及辅助化疗相关。手术后辅助放疗患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0%和80%、81%和63%,而单纯手术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6%和95%、92%和90%,两组生存有统计学差异(P=0.001, P<0.001)。单因素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类(WHO)、Masaoka-Koga分期、是否完全切除和术后放疗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组织学分类(WHO)(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29)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3)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重症肌无力、组织学分类、Masaoka-Koga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疗和是否完全切除与无瘤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05)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6)是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表明不完全切除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10, P=0.017)。然而,完全切除者接受术后放疗则会降低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01, P<0.001)。结论此回顾性研究表明不完全切除I期-III期胸腺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但是,对于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放疗总体上并未显示出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血症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中的发生率及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受M蛋白检测的16例住院MALTo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MALToma患者中,6例初诊时合并M蛋白血症.其中4例为男性,中位年龄56岁(25~82岁),肿瘤原发部位多为胃肠道(4例),临床分期多为Ⅰ~Ⅱ期(4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多为0~2分(5例).6例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4例分泌单克隆性IgM(3例为κ轻链,1例为λ轻链),2例分泌单克隆性IgG(均为κ轻链).6例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4例伴有浆细胞分化(PCD),10例未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有1例伴有PCD(P=0.036).此外,3例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在获得疾病缓解的同时M蛋白水平均较初诊时明显下降,其中2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M蛋白血症可能在MALToma患者中较常见,可能与伴有PCD有关,且M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与临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初步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IFN)和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疗效。方法报道1例先后应用沙利度胺联合IFN和硼替佐米治疗的复发、难治性MC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对化疗原发耐药,应用沙利度胺联合IFN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疾病无进展生存期41.7个月;复发后给予二线方案化疗无效,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后达部分缓解,目前总生存为56.7个月。结论沙利度胺联合IFN和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