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感染病例,疫情持续蔓延,全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胸外科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门诊需要加强对磨玻璃影及肺内斑块影病例的鉴别诊断。疫情期间严格控制手术指征,推迟择期手术;拟行限期手术患者,需隔离2周且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开展手术;在疫区拟行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应注意排查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必要时行核酸检测;拟行急诊手术患者,必要时术前应开展核酸检测,术中按三级防护处理。严格开展手术消毒隔离措施。在术后患者中,积极排查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抢救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通气相关性气胸或纵隔气肿以及气管插管后损伤。  相似文献   
2.
病理N1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理N1(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N1期的9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术后3年内有52例(54.7%)出现复发转移,其中局域性复发42例(44.2%),血行转移10例(1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浸润深度(RR=3.604,P=0.027)、淋巴结转移组数(RR=4.834,P=0.009)、淋巴结转移野数 (RR=5.689,P=0.003)及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RR=1.594,P=0.048)是影响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概率.对于术前临床评估为多组或多野淋巴结转移者,诱导治疗或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不同手术径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左胸与右胸手术径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疗效,探讨合理的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手术径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胸径路和右胸径路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左胸径路组和右胸径路组患者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1.7%(55/60)和95.0%(5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径路组平均每例淋巴结清扫数和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4.60枚和0.57枚,显著低于右胸径路组的8.32枚和1.33枚(均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16/60)和31.7%(1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3%(26/60)和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3%(41/60)比56.7%(34/60),P〉0.05]。左胸径路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21.7%,明显低于右胸径路组(36.7%,P〈0.05)。结论右胸径路与左胸径路对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手术切除率相似.但右胸径路更易于进行系统性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减少局部复发、提高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在普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共使用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完成15例普胸外科手术,包括8例肺部手术,6例纵隔肿瘤手术,1例食管癌手术。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成功运用达芬奇机器人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15例患者手术平均耗时120.9min,术中平均失血75.3ml,平均住院时间7.8d。术后1例肺癌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术后第16天行支气管瘘修补术,修补成功后出院。无术后死亡,中期随访结果生存率与普通胸腔镜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人工智能手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优势,但是我们的结果表明运用人工智能外科系统进行普胸外科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该文为进一步运用人工智能外科手术系统进行胸部肿瘤手术提供了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5.
病人 女,42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曾不规则抗炎治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气促明显,右侧卧位,右侧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满布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胸膜增厚,纵隔右移.胸部CT示气管隆凸右后方软组织肿块,侵犯气管考虑恶性变,右侧毁损肺,右侧胸膜增厚伴少量包裹性胸腔积液(图1、2).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下段气管腔内新生物,几乎完全堵塞,支气管镜不能送入远端腔内(图3).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指标及1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86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的不同程度分为食管癌切除组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使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VEGF表达。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扩大淋巴结清扫组平均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食管癌切除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癌切除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平均转移淋巴结组数、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高于阴性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N分期是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ELISA法测定血浆VEGF在判断食管癌的进展程度及复发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方面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手术治疗原则和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应在仔细评估肿瘤的进展程度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基础上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通过根治性的手术切除达到准确的手术病理分期和良好的局部控制,并籍此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是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应根据食管癌淋巴转移的解剖和生物学行为特点选择规范、合理的清扫.如何正确解读新版国际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理解并遵循<中国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进行规范化的外科诊治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与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 2007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肺切除术的399例患者的合并症与术后并发症,对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有32例(8.02%)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合并除冠心病外的心脏疾病、手术方式(≥2个肺叶切除术)和病理诊断为非肿瘤病变(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60岁)和手术方式(≥2个肺叶切除术)(P<0.01,P<0.05).结论 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术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术后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应尽可能处理好相关的呼吸道问题,减轻组织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9.
病人 女,42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曾不规则抗炎治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气促明显,右侧卧位,右侧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满布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胸膜增厚,纵隔右移.胸部CT示气管隆凸右后方软组织肿块,侵犯气管考虑恶性变,右侧毁损肺,右侧胸膜增厚伴少量包裹性胸腔积液(图1、2).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下段气管腔内新生物,几乎完全堵塞,支气管镜不能送入远端腔内(图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切除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n=32)和全肺切除组(n=1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和第8天,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心率(HR),同时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mPAP、HR和RVEDVI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RVEF则显著降低(P<0.05),全肺切除组的改变更显著;肺叶切除组手术前后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肺切除组术后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8天,肺叶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全肺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切除手术尤其是全肺切除可引起右心功能降低,应尽可能以袖式支气管和血管成形术替代全肺切除,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