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新型靶向治疗等生物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新领域。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同种异体CAR-T、抗体偶联药物(ADC)及靶向BCMA的双特异性抗体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相关报道对MM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进一步阐明一些高表达P-糖蛋白(P-gp)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方法 经过对K562细胞系长期的足叶乙苷(VP16)诱导和克隆筛选,建立一株耐药细胞系K562/VP16;利用干细胞高效能将Hoechst 33342 荧光染料泵出细胞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术,从K562/VP16细胞系中分选出一小群细胞,即边缘细胞(SP),称为K562/VP16 SP细胞,并初步探讨其抗伊马替尼的机制。结果 bcr/abl和abl 蛋白在K562细胞、K562/VP16 SP细胞及非K562/VP16 SP细胞(non-SP K562/VP16)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p在K562细胞中不表达,在K562/VP16 SP及non-SP K562/VP16细胞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与non-SP K562/VP16细胞比较,K562/VP16 SP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更强,并且这种抗性几乎不能被多种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另外,体内外实验显示,K562/VP16细胞的致瘤性几乎全部来源于K562/VP16 SP细胞。结论 bcr/abl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和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gp的高表达,可能不是白血病细胞产生对伊马替尼临床耐药的重要机制;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能与数量极少的白血病干细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类数量极少的干细胞样的肿瘤细胞应当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例伴有性染色体丢失的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形态学,采用RHG显带、一组单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对其染色体、免疫分型和分子生物学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大多有下述形态学改变:白血病细胞有核凹陷、近核浅染区、胞浆嗜碱性、伴有成熟分化和核浆发育不平衡等;有CD13、CD33表达抗原;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均检出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结论 性染色体丢失是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常见的附加异常,主要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关,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生成素(TPO)主要作用是促进巨核系造血,可促进巨核细胞发育成熟和使血小板增加,因此在巨核系造血有重要意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ITP)为巨核系造血异常性疾病。我们测定和分析ITP患者血清TPO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严重的黏膜损伤是诱发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并发症的一常见原因,已有证据显示谷氨酰胺能降低接受化疗患儿黏膜炎的发生率。观察谷氨酰胺对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症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02-03/2006-11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同胞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8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营养中等或良好,心、肝、肾功能正常,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化全胃肠外营养液组(标准组,n=13)和加用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液组(谷氨酰胺组,n=35)。待患者中性粒细胞升至1.0×109L-1,且无任何感染指征,进行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输注后第1天开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外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双肽,至中性粒细胞≥1.0×109L-1,且无消化道症状时停用。观察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出层流室时间以及关于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情况有无差异。结果:4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基本相同,谷氨酰胺组有6例发生黏膜炎,标准组有11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1例发生严重腹泻,标准组有5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3例发生临床感染,标准组有7例,差异显著(P<0.05);标准组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持续时间短于谷氨酰胺组(P>0.05);谷氨酰胺组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无菌病房居住时间较标准组短(P<0.05);两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可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感染及肠损害,减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有利于异基因移植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9名allo-HSCT受者,214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8份标本白细胞pp65抗原。结果表明:pp65抗原、DNA定量和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5%(58/188)、35.51%(76/214)和13.08%(28/214),连续阳性病例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7/8和3/8。DNA定量与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DNA定量和pp65抗原,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两种检测方法虽有关系,但不密切。结论: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allo-HSCT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ADR)来源的DC与CIK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对多药耐药逆转影响。方法:K562敏感株和K562/ADR耐药细胞株,在含细胞因子GM-CSF(1000u/mL)、IL-4(500u/mL)和TNF-α(100ng/m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成DC。同时将PBMC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成熟DC进行共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率、耐药性逆转。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的Pgp表达及细胞内的ADR浓度,RT-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状况。结果:K562/ADR来源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17d以后两者的增殖倍数呈现明显差异。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达78.9%,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显示出高特异免疫杀伤作用。结论:CIK K562/ADR-DC对P-gp高表达K562/ADR耐药细胞株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有效提高了细胞内的ADR含量,下调了P-gp、mdr-1表达,从而使免疫效应细胞体外逆转多药耐药的效果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0.
脐带血因具有来源广泛、采集方便、免疫配型要求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为造血干细胞(HSC)的重要来源之一,为需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提供1种可靠的HSC来源.然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CBT)亦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脐带血的体积小、细胞数量极有限,其所含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数量有限,往往不能满足高体重儿童及成年患者allo-HSCT的需要,从而限制了UCB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HS/PC体外扩增方法为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笔者拟就HS/PC体外扩增方法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