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既有别于食管癌,又不同于胃癌,但又兼具两者特点,其生物学行为特殊,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1])。第7版国际TNM分期,首次将AEG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疾病介绍~([2])。关于AEG分型、TNM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方式及新辅助治疗等问题仍存较大争议。一、AEG的分型与TNM分期自1998年,国际上广泛接受了德国人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粗化处理对新型骨植入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国内新研制的骨植入钛合金TZS进行喷砂并酸蚀处理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体外原代培养方法培养成骨细胞,并将细胞分别接种于新型钛合金( 光滑表面)及表面处理的材料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第3天成骨细胞的增殖率,扫描电镜( SEM)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培养第5天进行细胞碱性磷酸酶功能活性检测。结果喷砂与酸蚀处理组表面的成骨细胞,在3 d时的细胞增殖率与光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5 d时的处理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值与光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SEM观察成骨细胞在喷砂与酸蚀组表面具有典型形态特征,伸展良好,具有丰富的板状、丝状伪足,优于光滑组。结论喷砂并酸蚀处理的新型钛合金在体外实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功能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骨植入试验的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Ti-6Al-4V组、TLM组、含生物涂层的TLM组、含耐磨涂层的TLM组各10只,将受试材料植入各组家兔股骨内,在第1、2、4、8、12周观察取材,对植入物及其界面进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光镜检查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新型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的肉眼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评价及成骨效应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新型TLM钛合金及涂层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8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8例患者术后无复发转移(无复发转移组),157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9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3~ 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157例发生肿瘤复发转移,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根治性切除术后17.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分型、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阴性淋巴结数目及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x2=5.248,13.493,12.319,18.315,9.704,10.28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及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5,1.809,1.520,0.763,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86±0.28)枚和(6.89±0.58)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8,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阴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04±0.54)枚和(10.53±0.56)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6,P<0.05).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1~2、3~6、≥7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4%、43.8%、27.1%、7.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47、35、26个月,不同阳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83,P<0.05);阴性淋巴结数目为<9、10 ~15、≥16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2.1%、21.5%、45.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4、47个月,不同阴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14,P<0.05).结论 肿瘤的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用于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是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合金,占整个生物材料产品市场份额的40%左右[1]。相比于不锈钢和钴基合金,钛合金比重小、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加工成型性,资源丰富,近年来已成为外科植入物较理想的功能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鳞癌中高迁移率蛋白B1(HMGB 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胸段食管鳞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统计学的方法,观察HMGB 1 和VEGF-C、VEGF-D 、LYVE-1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HMGB 1 与VEGF-C、VEGF-D 、微淋巴管密度(MLD)、淋巴结转移及各种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HMGB 1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率达69.44% ,而在正常组织中很少表达,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81.82% ,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58.97% ,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另外,HMGB 1 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期、VEGF-C、VEGF-D 的表达、MLD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或P<0.01);同时,VEGF-C、VEGF-D 的表达也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MLD密切相关(P<0.05或P<0.01)。 结论:在食管鳞癌中,HMGB 1 的大量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C、VEGF-D 的表达来促进新生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HMGB 1 有可能作为反映食管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及抗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外科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的临床表现,探讨应用二次开胸手术治疗胸内消化道瘘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体会。方法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病例6例,均采用二次开胸,充分冲洗胸腔,根据瘘道情况采取切除瘘道二次吻合重建消化道或者手工浆肌层修补瘘道方法缝合胸内消化道瘘。术后密切观察胸腔引流液颜色性状,保持胃肠减压、胸腔引流通畅,加强抗感染,延长术后禁食时间。结果6例术中见瘘口周围水肿,感染不严重,胃食管主要供血血管无明显损伤,重新吻合或窦道修补成功完成,术后未出现二次胸内消化道瘘,其中5例治愈出院,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于术后第8天死亡。结论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通过二次开胸修补或切除瘘道二次吻合重建消化道方法可迅速去除病因,阻断感染、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疗效确切。故早期胸内消化道瘘外科治疗优于保守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8.
β型钛合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前期大量研究证实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强的耐腐蚀性,β钛合金以其高机械强度、低弹性模量,使其成为目前最具有吸引力的金属生物医学应用材料.目的:评价两种新型β型钛合金材料TLE(Ti-(3~6)Zr(2~4)Mo-(24~27)Nb),TLM2(Ti-(1.5~4.5)Zr-(0.5~5.5)Sn-(1.5~4.4)Mo-(23.5~26.5)Nb)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皮下植入组和肌肉植入组.将2种新型钛合金TLE、TLM2加工成圆柱形实验试件,分别植入家兔大腿皮下和背侧肌肉内.对照材料(Ti-6Al-4V)同法植入同一动物的对侧相同部位. 依据GB/T16886.6-1997标准,在1,2,6,12,24周取标本大体观察纤维包膜的形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皮下和肌肉组试件与周围组织界面反应情况,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植入2,6,12,24周后,试件周围均形成了血管化的包膜,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包膜逐渐变薄、透明度增高,包膜内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肌肉植入组包膜厚度在6,12周时比皮下植入组薄,炎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类炎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12周后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变少,24周时均未见中性粒细胞.说明TLE,TLM 2新型医用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背景:保证生物材料优良的生物及力学相容性是研制开发外科植入物及矫形器械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对其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认识。 目的:初步分析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生物及力学相容性的概念、内涵,指导医疗器械产品的选型设计与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lsiver、Springerlink、CNKI及维普等数据库1995至2012年相关文献,围绕“生物及力学相容性”主题词,探讨合金成分、显微组织及相变控制和材料表面状态优化等因素对钛合金材料生物及力学相容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与结论:生物及力学相容性是一个综合评价概念。进行医用钛合金材料选型设计时,首先要求合金中的组成元素无不良反应,并保证其与组织、血液及免疫和全身反应的安全性,同时要求所添加元素对钛合金的机械性能等其他性能不良影响最小。钛合金中常见的合金化元素主要包括α相稳定元素、β相稳定元素和中性元素3类。要使生物医用钛合金植入材料获得优良的生物及力学相容性,对材料内部显微组织和相变进行控制,以及开展材料表面状态改性优化也至关重要。但不能单纯追求一种钛合金的低模量或高强度等某一单项力学指标与人体骨组织接近或匹配而简单判定其生物力学相容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与对应正常结肠组织miRNA表达特征及其在结肠癌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了6对结肠癌及其远端正常结肠的手术标本中200种mi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PAM分析法探讨miRNA在预测结肠癌病变中的作用.结果 检测6对结肠癌及其远端正常结肠的手术标本中miRNA的表达情况发现在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中存在132种miRNA,并且有95种miRNA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表达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化倍数大于1.5),其中有48种表达增加应用PAM分析方法对9对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进行了定性判断,发现预测结果 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 一致.结论 miRNA与结肠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其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物以进行结肠癌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