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  评价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纵隔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分析射波刀治疗39例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共计49个, 直径1.5~4.3 cm。治疗剂量12~60 Gy, 分割1~10次。  结果  治疗后随访3~67个月(中位数20个月), 胸闷、气短等症状缓解率83.3%。49个病灶CR、PR、SD分别为29、15、5个, 有效率90%。1、2年局控率为100%、91%, 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6%、68.3%。急性期无反应者25例, 1~2级、3~4级放疗反应分别为11例、3例。既往行胸部放疗、隆突下及气管食管沟病灶、放疗前后1个月行化疗者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4、0.007、0.039), 反应组食管5 mL平均照射剂量30.62 Gy明显高于无反应组15.5 Gy(P=0.045)。  结论  射波刀为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价胸部3DCRT在广泛期SCLC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4—2009年间收治的171例广泛期SCL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86例接受胸部3DCRT和全身化疗,85例只接受全身化疗。放疗采用超分割(1.5 Gy/次,2 次/d)或常规分割(2.0 Gy/次,1 次/d)方式,总量40~62 Gy。化疗方案为铂类联合依托泊甙。生存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100%。全组中位OS期、2年OS率、5年OS率全组分别为15个月、31.5%、2.4%,放疗组的分别为18个月、35.3%、2.4%,化疗组的分别为12个月、14.5%、2.4%(P=0.023)。全组中位PFS期、1年PFS率、2年PFS率全组分别为8个月、27.5%、2.4%,放疗组的分别为9个月、35.4%、6.0%,化疗组的分别为6个月、20.5%、6.0%(P=0.004)。放疗组中超分割总量45 Gy的22例患者中位PFS期11个月,常规分割总量60 Gy的26例患者中位PFS期9个月(P=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3DCRT、4周期以上化疗是预后有利因素(P=0.008、0.001)。结论 胸部放疗能改善广泛期SCLC患者OS和PFS,总量45 Gy超分割放疗较佳。胸部放疗和4周期以上化疗对OS是独立的预后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不同加药时间对离体培养肺癌细胞系A549的放射增敏效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吉非替尼照前24 h加药组、照后即刻加药组、照后24 h加药组.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21、Cdc25e、Bcl-2、Bax、Rad51和phospho-DNA-PK蛋白表达.结果 吉非替尼照前组、照射即刻加药和照后加药组的放射增敏比(D_0值比)分别为2.23、1.51和1.30.照前加药组观察到更高的凋亡率和G_2+M期阻滞.p21、Cdc25c、Bcl-2、Bax、Rad51和phospho-DNA-PK蛋白表达的改变也较其他组明显.结论 吉非替尼照前加药、照射即刻加药和照后加药对肺癌细胞系A549均有放射增敏效应,但照前加药的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年龄与早期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并有完整记录的1030例早期乳腺癌(腋窝阳性淋巴结数≤3个)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检查,其中468例行保乳术(Ⅰ、Ⅱ期分别为227、241例),562例行改良根治术(I、Ⅱ期分别为184、378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136例)、中年组(>35~≤60岁,738例)、老年组(>60岁,156例),其中肿瘤最大径>2.0 cm而未行放疗而仅行保乳术的分别为16、60、39例.放疗采用二维常规分割技术.比较不同年龄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受体情况及保乳术后放疗与预后关系.结果 总随访率为97.86%.总随访满5年者795例,其中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110、569、116例,未放疗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40、202、87例.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6.2%、8.7%、10.4%(χ2=1.14,P=0.56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3%、9.5%、2.5%(χ2=5.31,P=0.070),生存率分别为91.2%、92.6%、82.1%(χ2=6.83,P=0.033).青年组肿瘤最大直径≤2.O cm者所占比例高(65.4%),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低(13.2%),组织分化差,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低(48.0%).肿瘤最大直径>2.0cm未行放疗而仅行保乳术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71%(χ2=20.69,P=0.000),复发率分别为23%、18%、7%(χ2=9.97,P=0.00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25%、10%(χ2=8.51,P=O.014).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中,年龄因素对保乳术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趋势,对改良根治术患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5.
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形态学上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结节性硬化霍奇金淋巴瘤相似。多数 PMBCL 患者接受化疗后加巩固性累及野放疗治疗方式,认为巩固放疗能提高PMBCL的有效率和PFS,化放疗结合取得了较好疗效。最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和蒽环类化疗方案提高了PMBCL治疗效果,能降低早期治疗失败,提高PFS和OS,改善预后。利妥昔单抗结合部分高强度化疗后不放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多数文献仍在支持免疫化疗后巩固性纵隔放疗。基于病例数较少的研究结果,结合PET进展高强度免疫化疗后PET评价达到完全代谢缓解(CMR)的患者,或许可以不行巩固纵隔放疗。然而,这些结果需要一系列更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患者伴预后不良因素或PET评价分值高于3分时建议纵隔巩固性放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病变长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在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全国10所医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符合纳入标准的2086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中位病变长度与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关系,进一步分层分析病变长度对临床分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5.6个月和18.2个月。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年龄、临床分期、病变长度为预后影响因素。≤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8.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77.3%、45.0%、36.3%。全组>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1.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69.9%、37.9%、28.1%(P<0.05)。Ⅱ期患者≤5 cm组和>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1个月和38.9个月(P=0.303),Ⅲ期患者的分别为23.9个月和19.3个月(P<0.001),N1期患者的分别为24.1个月和18.4个月(P<0.001)。结论 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病变长度与放疗预后相关,可能对目前临床分期具有补充作用,≤5 cm长度对Ⅲ期、N1期患者能更好的预测生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估手术后接受现代放疗技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有症状的放射性肺毒性(SRILT)发生率及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且接受术后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NSCLC患者。采用不良反应评价标准3.0版进行放疗相关肺毒性分级,≥2级定义为SRILT。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潜在的临床因素和剂量学因素。结果 227例患者入组,包括190例肺叶切除术和37例全肺切除术者。23例(10.1%)患者发生了SRILT,均为肺叶切除术后放疗者。放射性肺炎2级17例、3级5例、4级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同步放化疗、较大的PTV、平均肺剂量、V20-V40与SRILT发生率相关(P=0.015、0.048、<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同步放化疗、V20与SRILT发生相关(P=0.017、0.009)。结论 NSCLC术后放疗后SRILT发生率较低,同步放化疗及V20为SRILT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平扫或强化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在胰腺癌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2008—2009年间 21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及术后复发胰腺癌患者资料,以相同固定体位分别行平扫CT、PET,其中 11例之后行强化CT。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行平扫或强化CT、PET图像融合,分别依据强化CT、平扫CT、平扫PET及平扫或强化PET-CT融合图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并用配对或成组t检验比较不同图像GTV大小。结果 21例患者平扫 GTVCT、平扫 GTVPET、平扫或强化 GTVPET-CT平均值分别为76.9、47.0、44.5 cm3,平扫 GTVPET-CT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平扫GTVCT (z=-3.91,P=0.000)。11例强化 GTVCT、强化 GTVPET、强化 GTVPET-CT平均体积分别为64.1、45.1、49.3 cm3,强化 GTVPET-CT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强化GTVCT (z=-2.13,P=0.033),强化 GTVPET-CT平均体积与平扫 GTVPET-CT相似(z=-0.80,P=0.424)。结论 PET和强化或平扫CT的融合图像能提高不可切除胰腺癌靶区勾画准确性,有望降低放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9.
全脑放疗(标准治疗)和(或)立体定向放疗(局部补量或<3个转移灶的可选手段)是当前肺癌多发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1\]。然而,当前多发脑转移的治疗规范未注意肺癌病理类型、甚至病种的差别。当前,TKI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2-3\],但多数TKI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研究将放疗和靶向治疗隔离开来,并未重视放疗在脑转移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少有两者联合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大样本报道,更未见前瞻性对照研究。肺腺癌易发生脑转移特点和靶向治疗应用现状都要求临床研究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特别是多发脑转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辅助放化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8.0%、53.0%和6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期及术后放疗等均和预后明显相关,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术后化疗对总生存率无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放疗为独立预后因素.单纯化疗、单纯放疗及化疗+放疗组疗效相似,但它们均优于无放化疗组.结论 体积较小、术后无转移的肿瘤预后较好,而术后治疗以术后辅助放疗者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