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通过对腕舟月不稳的X线征象分析及参数测量来探讨征象及参数测量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舟月不稳的病例,并对其X线腕关节正侧位进行分析测量,观察征象包括:舟骨皮质环征、TerryThomas征;测量参数包括:舟月间距(SLG)、舟月角(SLA)及桡月角(RLA),对部分病例对照其MRI的韧带改变。结果舟月不稳的X线征象Terry-Thomas征4例,出现率为19%;舟骨皮质环征14例(阳性率66.7%)。X线测量舟月间距(3.7±1.6)mm(阳性率42.9%),舟月角63.5±18.20(阳性率61.9%),桡月角11.5±4.70(阳性率为57.1%)。X线上出现一种或多种舟月不稳阳性表现的病例为18例,占85.7%。结论 X线是诊断舟月不稳的基本方法,结合X线征象及参数测量能较好提示舟月不稳的诊断,舟月间距及SLA评估舟月不稳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安全置入胸椎椎弓根钉相关的椎弓根解剖形态特点,研究在探设成人胸椎椎弓根钉通道过程中需要重点探查的区域。方法使用CT三维重建图像对60位正常发育的成人胸椎椎体和15例胸椎椎弓根钉穿出椎弓根内侧壁的胸椎手术患者进行测量。测量参数包括:临界距离,安全距离,椎弓根钉通道长度,椎弓根宽度,椎弓根横向角,穿出距离。危险区域定义为安全距离和临界距离之差。结果成人不同节段胸椎的临界距离为8.69~10.53 mm,安全距离为14.53~16.16 mm,危险区域为5.10~6.41 mm。临界距离、安全距离与危险区域相对恒定。椎弓根钉通道长度为31.21~45.01 mm,椎弓根宽度为4.03~8.29 mm。椎弓根横向角从T1的27.68°逐渐减少到T12的7.82°。15枚穿出椎板腹侧皮质或者椎弓根内侧皮质的椎弓根钉的穿出距离为(12.68±1.12)mm,所有的穿出距离均介于临界距离和安全距离之间。结论正确认识成人胸椎的临界距离、安全距离和危险区域有助于安全置入胸椎椎弓根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横断面定量测定指标对髌骨关节不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髌骨关节不稳患者32例(髌骨关节不稳组)和正常人42例(对照组)的MRI影像学资料。两组均采取仰卧位及双膝完全伸直进行MRI检查,扫描范围均为右侧全膝关节。 MRI图像的测量指标包括股骨滑车面对称性、股骨滑车深度、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度、股骨滑车与胫骨结节间的水平距离( TTTG)。结果两组股骨滑车面对称性、股骨滑车深度、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TTTG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滑车面对称性、股骨滑车深度、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度和TTTG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955、0.943、0.922、0.971、0.521;股骨滑车面对称性、股骨滑车深度、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度诊断界值分别为54%、15°、5 mm、16°、3 mm,敏感度为91.3%、85.2%、91.5%、83.1%、79.1%,特异度分别为91.4%、97.5%、88.4%、90.1%、100%。结论在行膝关节伸直位MRI检查时,股骨滑车面对称性、股骨滑车深度、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度对髌骨关节不稳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低剂量CT肺癌筛查联合定量CT骨密度检查中,以测量T12椎体骨密度替代病变的L1或L2用于骨质疏松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 298名接受低剂量CT肺癌筛查联合定量CT骨密度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测量其T12、L1、L2椎体骨密度,并计算校准的T12骨密度,记为T12*。以L1+L2为诊断标准,分别分析各椎体组合T12+L1、T12+L2、T12*+L1、T12*+L2与L1+L2评估骨量的一致性和诊断骨质疏松的差异性。结果 各椎体组合与L1+L2评估骨量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均>0.75,P均<0.05)。各椎体组合诊断骨质疏松的特异度均>98%。T12+L1、T12+L2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度分别为73.33%(143/195)及77.95%(152/195);而T12*+L1、T12*+L2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度分别为83.08%(162/195)及90.26%(176/195)。结论 定量CT测量T12骨密度替代病变L1或L2,可能降低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度,应对其进行校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3月至6月纳入184名北京社区中老年居民,其中男68名、女116名,对其进行腹部MRI mDIXON-Quant序列扫描和腰椎定量CT(QCT)扫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和腰1~腰3椎体骨密度。根据肝脏脂肪含量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脏脂肪含量组间骨密度及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等变量的差异,并对肝脏脂肪含量和骨密度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升高,BMI、腰围呈上升趋势,而腰椎骨密度逐渐降低。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r=-0.203,P=0.003),校正年龄、体重之后,仍呈负相关(r=-0.291,P<0.001),男性中r=-0.283(P=0.021),女性r=-0.210(P=0.025)。结论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腹部脂肪及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腹内脂肪(VAT)与BMD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行低剂量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442例,其中男1522例,女920例,根据年龄分为5个年龄段:30~39、40~49、50~59、60~69、70~90岁。采用QCT测量L2中心层面腹部总脂肪(TAT)、VAT、皮下脂肪(SAT)及腰椎BMD。分析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间TAT、VAT、SAT、BMD的差异及TAT、VAT、SAT与BMD的相关性。结果50岁以上男性各年龄段TAT、VAT高于30~39岁男性(P均<0.01),而SAT低于30~39岁男性(P均<0.05)。50岁以上女性各年龄段TAT、VAT、SAT高于30~39岁女性(P均<0.001)。50岁以上男性及女性各年龄段间TAT、VAT、S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49、50~59岁年龄段分别较上一年龄段VAT明显增多(P均<0.01),BMD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P均<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AT是女性BMD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89,P=0.007),TAT、SAT不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腹部脂肪和BMD随年龄发生变化,男性和女性均在40~59岁出现VAT明显增多。VAT可能是女性BMD的独立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定量CT骨密度测量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高的一种疾病[1]。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脊椎、髋关节和前臂,尤其是股骨近端的骨折,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肺扭转     
杨鸿宾 《北京医学》1990,12(6):369-37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